李濤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化學生的體育教學質量不僅是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要求,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不僅需要發揮教授知識技能的作用,同時還需要將育人目標融入到體育活動中,促使德育理念能夠融入到體育技能中,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將對德育理念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理念
1 引言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達體育的理論知識,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既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意志品質強的思想,又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而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對此,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手段實現德育的滲透,以下將對其實踐路徑進行分析:
2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路徑
2.1 以身作則,深化影響
小學體育德育理念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使學生通過課堂的言行舉止、道德觀念的引導,在模仿和學習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意識。特別是對戶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利因素作為德育教育的內容,如在每節課開展時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器材,這樣,體育教師就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對跑道及運動場地的器材進行整理,同時也通過號召學生參與器材整理活動的過程,培養愛護場地的良好品質。此外,體育教師還應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去,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此來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2.2 規則約束,培養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自主活動有很強的興趣。體育課上的自主活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但由于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很容易出于好奇心和娛樂心理,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情,比如說話、打鬧等。為此,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根據認知規律,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課堂規則,當學生行為違反課堂紀律時,應給予批評與懲罰,從而更好地發揮課堂規則的約束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如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講課,學生不能隨意插話,也不能做小動作。上課的時候,我把這位學生叫了出來,讓他做幾個俯臥撐,借著這次鍛煉的機會,讓他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另外,在借助課堂規則約束學生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能有意識地進行文明禮儀、組織紀律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2.3 教學引導,促進品德生成
體育課實施德育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游戲融入對德育理念的傳達,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團結協作。舉例來說,田徑運動運動項目的游戲設計,可以使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肺活量。通過設計“蛙跳”、“推車”等游戲來訓練學生的靈敏度,達到專項訓練的目的。并能設計出“運球比快”的體育競賽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運球比快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比賽意識,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到的籃球技術得到實際應用,從而為優化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老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打鴨子”、“推火車接力”等游戲,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身體技能。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規則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例如在接力田徑賽中需要引導學生形成高度的團隊意識,在奔跑的過程中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促使學生能夠在凝聚力量的過程中取得團隊勝利,進而更好地培養責任心和團隊意識,為強化體育課程中的德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礎。
2.4 信息技術融入,培養愛國熱情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將愛國主義道德教育納入體育學科教學已成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并提出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傳統小學在因特網+背景下的體育課程改革,應將愛國主義方面的德育教育納入課程教學,實現德育與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例如,在小學的體育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近年來我國體育運動員在各種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的感人事跡,以及在體育領域為國家爭光杰出運動員、體育人物的體育精神,運用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看見中國運動員站在國際體育競賽的最高領獎臺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到雄壯有力的國歌,學生們的愛國情操就會受到熏陶,強烈的愛國意識就會油然而生。在學生內心比較激動的時候,我會把與長跑有關的知識、訓練方法等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奧運健兒精神的感染下了解,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反復的訓練,才能真正地掌握長跑技術,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從而實現意志品質的培養。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借助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還需要將德育理念有意識地融入到體育活動的設計中,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道德意識的發展,同時為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彥.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1):66-66.
[2]王全志.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20(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