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抒嫻
摘要:文章就國有資產管理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根據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提出有效解決辦法。我國國有資產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工作體制復雜、各部門職權內容交叉、責權利不明確、政企資產不分等情況。針對上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如加強機構體制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勵處罰措施、理清政企資產關系、使經營目標更加科學;合理應用監測管理條例,加強內部的監測管理并完善信息系統等。這些重要舉措極大提高了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同時可以有效防止資產浪費。
關鍵詞: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
國有資產在國家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力度是保障國家有序健康發展的基石。但在具體的國有資產使用過程中,調查研究發現,國有資產管理仍存在各種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有效解決對國有資產監管不當等問題,才可能推動國家資產更大效能的發揮作用,推動相關國計民生行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簡析
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是為了確保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國有資產持續保持高度重視,并構建相應管理體制的總和。我國的國有資產包括經營性、非經營性的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當下國家資產管理體系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已由最初的計劃經濟逐步轉化為市場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深化改革調結構的階段,因此在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必須不斷推動與之相適應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改革,以促進未來國有企業及國有資產的良性發展。
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過程中現存問題與解決方法
(一)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過程中現存問題
1.獎懲體系不完善
現存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體制中,獎懲體系構建不完善,主管部門多存在不重視的情況,這就導致現有的獎懲機制對員工的約束不具有持續性,很容易出現一朝一夕的變動情況。而且獎懲措施在判斷和處理上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因而很難做到公證、標準的將員工的貢獻與收入掛鉤。而國有企業績效管理機制不完備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資產管理制度日益表面化,在對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其制度并不具備公平、公正、權威等基本原則。如制度的建立不規范、執行力度不夠,員工的人事調動及分配很難做到與市場掛鉤等。
2.國有資產評估體制不完善
根據調查可以看出,目前國有資產評估體制評估不準確、無法將國有資產真實價值有效合理地評估出來。在實際中,如果不能將資產的真實價值進行準確評估,將會影響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會增加國有資產的流失風險。
3.監督體系不完善
在進行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其監督管理機制在行使權利時不規范,造成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到位。同時企業領導受傳統觀念左右,只關注企業業務層面的量化考核或紙面數據。他們認為只要每次相關數據增加了,國有資產管理就沒有問題存在。在監督管理機制中過分依賴相關的經濟指標,這屬于以偏概全的行為,必然會對國有資產管理造成危害。
(二)針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1.完善獎懲機制
第一,國有企業需要對獎懲機制提高重視程度,使獎懲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一方面,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另一方面,通過獎懲機制有效地管理員工,提高員工按照各種制度積極開展政府資產管理活動的自覺性。第二,把長期和短期激勵機制進行有效結合、發揮作用。均等分配制度容易讓員工產生不平衡的心態,不利于企業的和諧發展。如將績效和股權結合,建立獎勵機制等。使用績效獎勵可以短期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而股權可以調動高層次骨干人員的潛能,促使其參與到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中去。將績效和股份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對員工實施獎勵制度,在員工心中樹立一個多勞多得的理念,打破以往的均等分配制度。在一個獎懲機制里有獎勵就有處罰,但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其存在的合理性。
2.制定完善的國有資產評估機制
國有企業在進行資產管理的時候,具備科學完整的資產評估體制是首要前提。國有資產是由固定、流動、無形資產組成。它們分別存在相應的評估體制,隨后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使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定,得到迅速發展。在實際經營中,國有企業應該將企業內部資產實際情況與市場結合起來,并擴大橫向交流機會,積極向其他正規企業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學習,建立適合自己發展和誠信資產評估機制,嚴格執行特定任務。
3.提高監督機制的規范性
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機制的提高,主要是讓監督管理機制變得更加科學規范。因此,國有企業會根據相關法律和準則,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監督管理機制。并對國有資產進行單獨管理監測,監視和控制所有政府資產管理活動。不定期地對政府資產進行全面審核,以達到完全掌握國有企業資產變化,使其透明化、公開化、如實反映國有資產動態真實情況,并及時、合理、有效處置不正規的資產、閑置資產等。以避免出現管理政府資產時潛在的安全風險。國有企業可以利用社會上的外部力量進行監督管理,外部監督可以公正客觀地反映出國有資產管理的內部真實情況,因為其與國企各部門沒有任何利害關系。
三、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問題與解決方法
(一)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問題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的問題如下:第一,缺乏規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目前中國的計算機化進程正在逐步加速,信息化技術作為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實施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技術,極大地幫助了企業各個領域的發展。行政單位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包括固定資產、物資管理。主要從財務角度看,固定資產的簡單建立卡片及臺賬,提供簡單的查詢、統計信息和報告等功能,但在實際上并沒有起到信息化的作用。第二,當前的國有資產基本管理體系存在缺陷。作為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基本任務主要包括日常基本管理、預算管理、監督和評估。但是大多數中國行政機構目前執行的預算管理不完善,并且監控評估落后以及資產分配不均衡。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基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造成閑置資產的嚴重浪費和現有資產預算的分離,影響了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績效和合理性。第三,國有資產管理缺乏相應的法律機制來約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約束,使某些部門內部缺乏完整的內控程序、缺乏有效監管必然導致國有資產管理的不完善。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有資產的配置方式趨于多樣化。但相關制度或法規并沒有變化,也會出現監管工作上的滯后,國有資產管理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二)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解決方法
1.建立健全完善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
建立完整的國家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非常重要,也是改善政府機構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國家資產信息系統是現代財富管理的基礎。信息技術水平可以反映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動態狀況,通過統計、分析、預測,推動國有資產保持先進性科學性。一是建立在線平臺和資產數據庫,完成資產信息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實施全過程管理和監控,在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同時,對閑置資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提高資產利用率。二是它將內部審核、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和國庫結合在一起,為政府機構履行社會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堅實的平臺服務基礎。三是要進一步提高資產管理的信息技術水平,優化資產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資產管理的合理性。資產數據庫的建立,為管理層提供了經濟分析和決策的數據支持,促進了資產的保存和增值。
2.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
完善與國有資產管理有關的法律,是進一步規范和提高行政機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規范國有資產的使用、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國有資產安全的重要保障。通過立法和規章制度的規范,能為行政機構正確使用國有資產提供指導和方向,并進行有效約束和資金安全保護。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形態的經濟形式和資產使用方式層出不窮,相關法律法規也要適應形式發展,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其適應經濟形式變化,成一個更加系統、科學管理體系、發揮出更多的社會價值,為社會和人民提供相應的幫助。此外,必須從立法角度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管理內部設備資產的構造,按照規定合理使用和處理國有資源。在保證內部控制系統及時性和先進性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國有資產管理采取動態監管,健全預警機制保證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性。
四、國有資源性資產管理問題與解決方法
(一)國有資源性資產管理的問題
如何確定國有資源型資產的管理主體是國有資源型資產監管系統中的關鍵問題。傳統的管理方法主要通過行政管理,由政府根據管理內容劃歸隸屬相關部門作為管理主體。這種管理方式由于每個政府部門都在各自為政,在銜接性或涉及各方權益時的管理不夠,或者監管力度不強,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分散了太多的托管對象,并且托管位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國有資源性資產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審計部門要加強對資源資產管理的審計,以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改善資源資產管理。良好的發展方向促進良好經濟環境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促進有序的良好發展。
五、總結
國有資產的管理要注重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資源性國有資產信息的管理。社會實踐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仍然有部分缺陷存在,要逐步完善其管理機制,從而避免國有資產經濟的流失。對于我國的資產管理制度的研究,仍需與時俱進進一步進行創新與發展。未來,為保障國計民生和國有資產發揮更大的效用,要努力創造出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監管環境,開發更多適用于國有資產發生作用的空間,力爭減少國有資產流失和浪費的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杜建翻.試論國有資產管理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495.
[2]張淑敏.淺談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經貿實踐,2018(02):125+127.
[3]朱冬妮.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17):136-137.
[4]范碧菲.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審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5.
【作者單位:南京市河西新城區國有資產經營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