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正處于打基礎的時期,需要教師予以充分的重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根據教學內容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拓展數學視野。同時,教師應當在班級中將學生劃分成合適的小組,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給學會通過小組討論自由思考、表達想法的空間。另外,數學的實用性價值應當在生活中得以體現,教師應當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緊密相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 引言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未來社會對于人才數學能力的需求,教師應當轉變思想,以核心素養(yǎng)視角開展學生的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良好的學習習慣陪伴學生終身。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小學生基礎薄弱,自控力較差,教師主導著整個課堂,依照個人經驗來安排學習內容、調整教學進度,但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違背了“生本主義”教學觀,壓抑了學生的個人思維。所以,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二、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現狀
現如今,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具備了“核心素養(yǎng)”的意識,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師以往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其教學仍然采用老舊不變的教學方法,核心素養(yǎng)概念并未得到體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大部分老師過于看重課堂紀律,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紀律百般維護,甚至不惜頻繁中斷講課,使學生注意力不斷被分散,聽講內容支離破碎。另外,在舊有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以教學目標的完成為主要目的,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學習內容與方式枯燥,打擊了學生的興趣。
(二)學生學習現狀
學生在小學階段有其固有的年齡特征,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易分散,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未得到完全發(fā)展。但由于小學生思想活躍,也有反應能力快、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等優(yōu)勢。教師要想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加強對學生的數學教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由于部分教師對課堂紀律的嚴苛要求,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死氣沉沉,不僅沒有個人表達的空間,還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下,對數學根本提不起興趣,意識也會逐漸從課堂內容游離出去,來逃避枯燥的內容和嚴厲的教師。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待久了,對數學的熱情將損耗殆盡。
三、 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補充教材內容,拓寬學生視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yǎng)的觀念,能夠幫助教師補充課堂內容,輔助教材進行教學,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根據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應當從數學的本質內涵出發(f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并圍繞教材進行拓展。教師需要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思考: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探討,教師能夠挖掘出教材中的根本性的問題,探尋數學的本質,并依據自己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制定教學計劃,體現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數學教學“真”“善”“美”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升數學思維發(fā)展水平
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不再是提高分數,而是讓學生具備學習數學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會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水平的提升。面對一道數學題,學生能夠填寫出正確的答案遠遠不夠,應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并能夠觸類旁通,掌握抽象思維能力、推理演算能力等。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綜合性、拓展性特征,有利于其能力與思維的發(fā)展。
四、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當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不能忽略學生的感受,如果教師仍舊以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為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難以得到發(fā)揮。所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之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年級數學下冊中《認識圖形(二)》時,學生學習“圓形”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系列圓形的物品,如瓶蓋、車輪、水桶底部等,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看一看身邊,再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是圓形的,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歸納其共同點,在腦海中形成對這一圖形的概念。學生能夠熟練辨識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拓展性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看到的車輪全是圓形呢?可不可以把圓形換成方形?換成三角形?”這樣,教師僅僅起到了引導性的作用,先將學生初步引入教學情境,再提出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問題,觀察周圍,總結歸納得出的數學知識,會在腦子里更加的牢固,不僅學習到了更多數學知識,思維水平和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擴展數學視野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許多理論知識都給學生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給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困難,尤其是對于邏輯思維基礎還十分薄弱的小學生。同時,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教育行業(yè)產生了重要影響,多媒體設備安裝在了越來越多的班級,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諸多便利。多媒體憑借其廣闊的網絡資源平臺和豐富的內容展現形式,能夠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使用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將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將枯燥的理論變得具有視覺沖擊力。一方面,多媒體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便利了,搜集相關信息更加高效,內容表現也能夠直觀生動;另一方面,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減輕思維負擔,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學生在生活中,由于對重量的概念沒有正確的認識,常常會鬧出笑話,在學習《克與千克》時,教師便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出這么一道題:
一只雞蛋重50kg的說法對不對?
有些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便會猶猶豫豫,或者覺得這個說法對,教師便可以在多媒體上演示一個巨大的雞蛋和一個正常大小的雞蛋,并標注好雞蛋的重量,學生便會對這一單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學到單位換算的相關知識時,很多學生分不清其大小關系,或者把換算比率記錯,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能夠進行動畫演示的軟件,在屏幕上呈現一個天平,一側放著標注有“1kg”的砝碼,另一側的托盤則空無一物,教師再將不同克數的砝碼拖動到天平上,最后達到平衡。這樣,學生就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三)小組合作學習,加強交流互動
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通過自己的苦思冥想得出答案固然是好事,但很多情況下,學生的數學水平沒有達到解題的高度,或者是思維受限等,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點到即止的點撥,并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組內所有成員都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為了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而深入思考,并通過表達、交流觀點來彼此啟發(fā),通過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也許不僅能夠解出正確答案,還能有一些意外收獲。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小組討論的開展體現了新課改背景下“生本主義”的理念,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形》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每人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再小組討論,每個人畫的三角形的共同之處,試一試自己歸納出三角形的概念。有的同學會說: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就是三角形;還有學生提出:三條邊圍成的圖形就叫三角形等,同學們眾說紛紜,意思大致相同但也有細小的差別,教師便可以利用課件展示三角形的準確定義,引導學生思考定義中強調的“三條線段”“圍成”的重要性。
(四)促進學生實踐,手腦并用學數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焙诵乃仞B(yǎng)視角下,教師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離不開學生的動手實踐。數學理論、數學公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知識,而動手實踐卻讓學生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參與感。
例如,師生共同學習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一節(jié),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的面積計算方法,在了解各個圖形性質的基礎上將運算公式分開掌握,避免混淆,教師可以采用指導學生動手實踐的方式推進課堂進度。學生可以提前準備硬紙板、剪刀等工具,在課堂上通過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的形式,在實際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比如學生如果想要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有的學生會先以平行四邊形的定點做一條高,再順著這條高所在的直線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有些學生則不受頂點的約束,任意做一條高,然后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但隨著教師的繼續(xù)提示,學生還會發(fā)現第三種剪法,即過兩個頂點分別做兩條高,剪開,將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與平行四邊形剩余的長方形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大長方形。通過一系列動手操作,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都得到了鍛煉,并且靠自己的力量,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寬,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長×高。這樣得出的公式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容易混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與死記硬背的效果自然有著天壤之別。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一方面,能夠輔助教材,起到補充教材內容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擴展教材,對學生能力進行拔高,通過多種能力的綜合鍛煉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但現如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等待著一線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解決之道。所以,教師應當樹立新的思想觀念,在數學教學中避免墨守成規(gu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眼前一亮,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可謂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張作嵫.“互聯(lián)網+”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112-113.
[2]許榮良.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21(6):18-22.
[3]拜興悟.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30-131.
作者簡介:
武亞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莊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