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年級的小學生身體與心智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育,因此他們較為喜愛具有一定競技性、娛樂性的足球運動。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會應用單調的教學策略,以至于足球運動的趣味性不顯甚至被磨滅。教師應當以應用游戲教學法、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趣味競賽活動、設置過程性評價體系等策略,提升足球教學的趣味性,并激發五年級小學生的競爭心理。如此,教師能增強足球教學的效率與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提升趣味策略
一、 引言
足球是一項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在五年級階段開展趣味性強、質量高的足球教學活動,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各項身體機能,又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充分將足球運動的體育教學價值體現出來,教師需要提升足球教學的趣味性,并以此增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從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兩個方面入手,進行趣味性提升的探索。
二、 應用趣味教學策略,提升教學過程趣味性
(一)應用游戲教學法,設計游戲教學內容
游戲教學法是提升足球教學趣味性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準備豐富的游戲,以便結合學生的喜好以及教學的進度不斷選擇最為合適的游戲來開展教學活動。
以“帶球跑”的教學為例,這一足球技巧是足球教學的基礎內容。傳統的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提供訓練場地,讓學生排隊使用足球進行繞桿帶球訓練。而在游戲教學法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組成各個小組,然后為傳統的教學過程添加游戲規則。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先準備好眾多教學材料,如更多的標志桿、路障。然后,教師可以在操場上利用標志桿、路障布置成四個相同的場景,然后將各小組分成四個大組。如此,學生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學生。隨后,教師宣布游戲規則:標志桿和路障連成路線,路線盡頭有一個乒乓球。各個小組需要在三分鐘時間內盡可能以運球繞桿的方式到路線盡頭,然后取得一個乒乓球,然后以另外路線繞回起點。在第一個同學出發后10秒,第二個同學才能夠出發。且每當碰倒了標志桿、球跑出路線外,學生都需要回到失誤的地點。最后,獲得乒乓球最多的小組可以最先選擇自由活動時的器材,或者能夠得到其他獎勵。此外,教師還需要為處于等待階段的其他小組也設置一些標志桿,讓這些小組在等待期間能夠進行訓練。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能夠高效率地開展游戲活動,并使全體學生都不會在游戲過程中無所事事。
(二)應用情境教學法,展開情境教學活動
在其他課程的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常被用于課堂的導入環節,并且教師創設的情境基本都能夠發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等價值。在五年級的足球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結合足球的相關影視作品、紀錄片,在課堂導入階段創設激勵性的情境,以這些情境活躍學生的情緒。
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應當結合足球教學的推進階段,即當前階段正在教學的內容。在足球教學的第一課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集中在教室中,然后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趣味性的足球影視作品,以此激發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像貝克漢姆一樣踢球》《伯爾尼的奇跡》《少林足球》等影視作品,然后剪輯其中趣味性較強的片段,以此激發學生的足球訓練熱情。以《少林足球》為例,教師可以剪輯其中夸張式的踢球場景,以此吸引小學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當前階段正在教學足球技巧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以此不斷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比如,在教授射門技巧階段,教師可以選擇動畫片《足球小將》,然后剪輯其中的曲線射門、香蕉射門、倒掛金鉤、拋物線射門等射門集錦。并且,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搜集現實中的著名射門集錦,比如“托蒂的落葉球”“小貝的圓月彎刀”。在課堂中以比較式的方式展示這些內容,學生便會認識到動畫中的精彩操作在現實中也能夠被體現,然后得到強大的射門學習與訓練動力。
三、 開展趣味競賽活動,提升訓練活動趣味性
(一)在課內開展綜合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是與游戲活動具有一定相似特征的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更側重娛樂性,而競賽活動則更側重于競技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以階段性的方式開展綜合競賽活動,以此檢驗學生的足球技巧發展情況。綜合競賽活動包括小組競賽與個體爭霸。其中,小組形式的競賽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體育競技的樂趣,還能夠讓學生得到團結協作等內容的德育教育。
足球的教學是階段性的,因此在初次接觸的新鮮感之后,對足球運動不感興趣的學生便會對足球的教學活動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足球教學的不同階段,組織開展偏向競技性的小組競賽活動。比如,在帶球跑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兩種競賽活動,第一種競賽活動為全班學生的個體競賽活動,教師先為學生設置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為15米,每隔一米放置一個路障,學生擁有兩次機會,教師記錄學生用時較短的一次。第二條路線則為50米,同樣每隔一米放置一個路障,但越往后路障間距越小。學生需要輪流挑戰兩條路線,然后評選出運球能力最強的學生。第二種競賽為小組間的競賽,這一競賽建立在個體競賽的基礎上,教師依據學生個體競賽的成績,將學生分成綜合實力相近的異質小組,然后設置四個相同的場景,隨機抽取小組進行檢驗。第一種競賽與第二種競賽間至少應當間隔一個課時,以便學生在分組以及了解彼此實力之后,在休息的這個課時中進行互助鍛煉,提升小組的整體能力。通過設計并開展綜合競賽活動,即使是班級中對足球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在小組榮譽或者個人榮譽的激勵下,進行積極的足球技巧鍛煉。
(二)在課外開展班級競賽活動
在小學五年級階段,學生的交友范圍不僅限于班級,教師便可以借此應用新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在了解五年級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之后,挑選合適的時間開展班級間的足球競賽活動,以這種更具榮譽性質的活動刺激小學生,使小學生迸發出更強的學習與鍛煉積極性。
班級間的對抗是提升教學趣味性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周或者半個月為單位,組織開展“兄弟”班級間的競賽活動,并邀請兩個“兄弟”班級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加油鼓勁。班級間的競賽同樣可以設計為兩種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如同班級間的競賽一般,設計對單一足球技巧的競賽活動。但與班級內競賽不同的是,班級間的競賽需要限制在小團體中。即教師明確向各班的學生提出:能力最強的10位學生能夠在自愿的前提下與“兄弟”班級的前10名進行競賽。這樣的競賽活動不會花費學生太多的課外時間,在教師們事先準備好場地的情況下,只要學生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便能夠完成競賽。而結合當前階段小學放學較早的情況,這半小時的時間可以與放學后的素質拓展時間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當教師基本完成了足球的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班級間的足球競賽,即將班級中足球的學生組成“正規”的足球隊,然后開展兩個班級足球隊之間的競賽。相較于班級內的游戲活動或者競賽,班級間的系統對抗更符合小學生的趣味性,甚至部分學生還會將一些動畫代入到現實中,并以相互感染的方式活躍全班學生的競賽熱情。
四、 建設趣味評價體系,提升教學評價趣味性
評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大因素,并且五年級的小學生依舊容易受到教師的評價作用與影響。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建設趣味性的評價體系。所謂趣味性評價體系,是建立在激勵性與過程性的評價體系基礎上的一種體系,差別在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需要結合教學所使用的游戲內容,然后以趣味性的語言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即使是對學生進行批評,也不會激發學生的消極情緒。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頻繁的趣味性評價。以帶球跑的教學為例,學生甲是一個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其身體素質與各項機能較差的原因主要是其體重較重。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基于該學生對“減肥”的態度,設計趣味性且關注過程的評價方式。比如,學生甲性格開朗,平日里總是將減肥掛在嘴邊。教師便可以基于這一特點,設計評價語。比如,在帶球跑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他的訓練過程,當他因為身體協調性差而出現失誤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評價:“沒關系,把球追回來,多跑幾步就多消耗一點脂肪。”當該學生在進行帶球跑訓練時,教師可以對其評價:“加油,每帶球跑一圈,今天你消耗的脂肪就多一點。”或者:“加油,這是第二圈了,今天可以多吃一根辣條而不會增胖了。”這樣的評價便是專注過程且富有趣味的,并且還能夠讓該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注。
五、 結語
綜上所述,足球運動是小學五年級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四種策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如應用游戲教學法、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趣味競賽活動、建設趣味評價體系。通過應用這四種策略,教師不僅可以有效達到提升教育活動趣味性的目的,還可以使教學活動與五年級小學生的好動天性、逐漸萌生的競賽心理相契合,激發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帥毓.提高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趣味性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8):84+86.
[2]詹廣彬.小學體育足球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9(12):79.
[3]劉文國.小學足球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J].甘肅教育,2019(19):141.
[4]楊天成.試論提高農村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趣味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222.
[5]陳曉明.增強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趣味性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104.
[6]葉建明.提高小學足球教學趣味性的策略[J].教育藝術,2019(4):76.
[7]郭健.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趣味性的提升策略[J].體育風尚,2018(10):165.
作者簡介:
王平,安徽省巢湖市,安徽省巢湖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