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摘要】本文對學困生的產生原因進行了歸類分析,結合案例進行了說明,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學困生;滴灌;對策
滴灌是使水流通過設置的管道系統緩緩滴到植物體根部土壤中的一種局部灌溉方法。相對與大水漫灌而言,具有精準施肥、耗水量少、土壤不易板結等優點。
學困生,是指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多學生進入高中以后,成績有所下降,經過一段高中生活后,成績仍無大的起色。很多教師都把這一部分學生視為學困生。筆者在與教師交談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將學困生成績下降的原因簡單歸類為“學生太懶惰”或“太貪玩”。其實不然,據筆者多年的觀察,懶惰只是一小部分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因為懶惰導致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就像體溫升高不一定是感冒一樣,也可能是中暑或其它原因導致。因此,教師只有針對性地分析學困生的產生原因,探索根源,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幫助,才能使他們迅速地走出學習的困境。
根據多年的教育學生的經驗,出現“學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我們只有采用“滴灌的方法,因人因境施策,才能有針對性地轉化學困生。
一、自暴自棄型
這部分學生的突出表現是:在初中的時候學習有優勢,進入高中后,由于群體不同,班級內高手眾多,原先的學習優勢不復存在,于是自暴自棄,心里產生異常甚至極端的想法。比如,有的學生就想,“既然得不到年級第一,就要做年級最后一名。”
案例1:某女學生小A就是因為這種情況。因為在高一的數次月考中,都考不到年級的前幾名,成績屬于中等,找不到初中那種眾星捧月的感覺,心理嚴重失衡。于是,經常上課睡覺,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在班上造成不好影響,同學和科任教師意見都很大。由于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班主任私底下談心數次,都不奏效。
理性分析:(1)心理方面。這類學生自尊心強,好面子,教師當著學生的面找她次數越多,她越覺丟臉。(2)能力方面。學習能力還不錯,只要她們能正確認識到成績的落后只是暫時的,經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就能縮小差距。
應對策略:(1)全面了解。通過家長、初中同學等處的側面了解,得知她跟同學說起過“既然做不到年級的第一名,就做年級的最后一名”。(2)實施對策。①同伴互助。教師不直接出面,而是找到往屆與她有類似經歷的師兄師姐,給她做思想工作。特別是原來學習有退步,后來又前進了的,到最后高考考得好的往屆的師兄師姐對她進行思想引導。②主題班會。召開“逆水行舟”主題班會。由學生來主講歷史和現代的人物經過艱難困苦,終于成功的故事。如,曾國藩、毛澤東、袁隆平等經過千錘百煉,終于超越自我,取得成功的故事。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位學生思想有了轉變,后來還考上了大學本科。
二、家有變故型
這類學生的突出表現是:(1)家里有經濟困難。如,有的家里出現重癥病人,耗光家中積蓄,有的由于疫情,父母雙雙失業或一個失業。學生擔心家里經濟朝不保夕,學習隨時中斷,課堂學習效果差。(2)父母離異或者家庭主要成員關系不好。學生的心沒有依托,在心理極不穩定的情況下學習,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狀態。
案例2:某男學生小B就是因為這種情況。由于疫情,父母雙雙失業,家庭陷入困頓。他擔心隨時失學,晚上睡不著,上課卻經常醒不了,導致成績一退再退。班主任通過談心,了解到這一情況,卻沒有辦法從根上解決。
理性分析:有人說,每一個問題學生的產生,80%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家庭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巨大。只有解決了家庭問題(如經濟問題),很多事情才能迎刃而解。
應對策略:(1)了解情況,及時鼓勵。通過歷史上的事例鼓舞他,讓他明確:困難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2)上報學校,協調解決。我們將該生的情況上報學校,學校積極聯系和發動校友會的力量,多方聯系。最后,在一個校友舉辦的公司中幫其父母聯系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雙方經過雙向選擇,都很滿意,使其父母實現了再就業,從根上解決了問題。該生的狀態逐漸回歸,最后學習終于走上了正軌。
三、方法欠佳型
這類學生的突出表現是:(1)工作與學習不能兼顧。擔任班干部或參加社團過多,不能很好地解決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安排問題。(2)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各個科目的學習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或同一科目范圍內不同內容(或能力點)學習訓練時間安排得不合理。比如,不提前預習,也從沒有及時復習。(3)學法沒有及時轉變。高中知識學習偏重于歸納綜合、分析推理、模型建模、評價創新等,僅初中的靠死記硬背,硬套公式,多次重復,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學法不及時轉變,很難適應高中的高強度、高難度的學習。
案例3:某男學小C就是因為這種情況。由于對數學比較偏愛,學習訓練花的時間很多。而對需要記憶較多的語文和英語花的時間則很少。某一次月考數學141分(滿分150分),遠超班平均分而語文和英語則比較弱,分別為91和78分(滿分150分),低于班平均分不少。他自己很著急,教師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理性分析:偏科是不少學生遇到的問題。明知偏科不好,但在學習過程中,又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些科目花費的時間過多。之所以這樣做,很大部分程度上是學生學自己擅長的科目,運用自已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更容易從中獲得成功的感覺。
應對策略:(1)分析形勢。了解學生的高考的目標院校,根據學生的高考的目標院校往年的分數線,引導學生合理確定各科的努力目標。結合當前的優勢科目,找出弱勢科目,確定弱勢科目的奮斗目標。(2)互幫互助。成立各種類型的互助組。如,學習奮進組、周末互助組(異質分組,語數英理化生等各有優勢,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合作共贏)、互相監督組(選3-5個學生,這些在某一個學科都較弱,引導他們樹立目標,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不比基礎比誰進步更快)。(3)教師引領。班主任指導分組,科任教師在這些組別中起學法指導者、引導答疑者的角色。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小C在高考中弱勢科目沒拖后腿,成績順利進入優投線。
此外,還有交往困難型、心有旁騖型、懶惰拖沓型等等。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可能還不止以上這些,我們只有細心觀察、多方收集資料,分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滴灌”助成長,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物學實驗探究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YQJK156)和東莞市立項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選科走班的教學管理策略研究與實踐(2019GH264)”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