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當然寫作也離不開生活的點滴小事,只有文章的內容豐富了,文章的質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寫作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情境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推動學生語言構建、語言感知,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量,讓學生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情境
好的作文要充滿真情實感能夠打動讀者,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較少,往往會因為生活素材的欠缺,造成寫作素材積累不足、對修辭技巧掌握不足等等問題。情景教學的教學方式利用創設特別的學習場景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旨或者課文內容,使學生可以領略文章潛在的思想和情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生活活動,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生活感悟,把學生在自身生活中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到更深一個層次,從而起到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打下基礎的目的。
一、生活化情景的內涵及在寫作教學的作用
說到學生作文,我們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會搖頭嘆氣說:“缺乏真情實感,即使寫出文章也會出現編造失真、千篇一律、缺失學生的真實生活、丟掉學生的靈性的現象[1]。”學生都是有情感的鮮活的個體,他們的情感一旦觸發,是最真摯最淳樸的。
在語文寫作的情境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環境信息,比如聲音、語言、音樂乃至各種綜合大量信息的多媒體視頻等。這些環境信息本身既包含著教學內容,某種程度上本身還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解釋,通過直觀生動的演示,學生可以感知知識的內容,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感覺,提高教學的整體效能。
另一方面,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要應用于生活的,所以教師只要能夠創建出緊密聯系生活的情境,那么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就會更為順暢,使得學生的作文中能夠帶有對生活的真實情感,質量明顯提高。因此,教師可以主動為學生創設情境,制造契機,讓學生在情境世界情感與語言同構共生,寫自己想說的話。這既有利于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消除學生的寫作畏懼心理,又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做到文思泉涌,從而寫出內容充實、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實現“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二、生活情景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一)從教材出發,創建生活情境
課文中蘊涵著豐富的可供學生寫作的作文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資源創設進入作文的情境,在學生已經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課文做小型寫作和口語交際的材料,設計一定的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在一種自然主動的狀態下對自己的生活視野進行發現發掘再認識,提升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化體驗,引發學生進行書面語言表達的欲望,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抓住知識中的關鍵點,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為順暢地進行各種思維活動,推動他們更好地學習。
比如學習《松鼠》一課完成以后,教師可以適時引導:生活的細節是觸動人情思的關鍵,讓學生也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寫出某種你最喜歡的動物,表達出這種動物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打動你的細節?"學生的寫作動機被激發后,找到了抒發的需要,在這樣的心理特征下,學生易沖破時空限制,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平時視而不易甚至被遺感的生活經歷都可能被激活,流注筆端[2]。
(二)重現真實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生活
寫作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的情感,最好在談話的情境中進入寫作實踐,而不是直接提出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這里所說的重現真實情境,是直接將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情境利用起來,迂回地自然地幫助學生再認識再體驗自己的生活,再發現身邊的素材,學生會感到作文就是寫自己,寫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積累更多與寫作有關的知識和素材。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賜調動學生的熱情。比如有一天大雪初霽,操場上白皚皚一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用場面描寫結構記敘文,在做了示例指導和方法歸納后,帶著學生到操場痛痛快快玩一次打雪雪仗。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讓學生怡情養性,觸動真情,抒發真情,寫出了非常有靈氣的文字:“蔥綠的玉蘭樹已看不見顏色,白白的雪堆在上面,像是一個個大大的棉花糖[3]。”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設計合理的敘述順序,提供一些總起句、過渡句以及特殊句群之類的表達方式,扶助他們把作文的內容敘述清楚。
(三)學生自創情境,提升自主寫作能力
在寫作情境教學中,如果總是由教師來創建情境,或者在選擇情境時起到決定性作用,會導致相似的結果,即很難確定學生是否會對情境有足夠的熱情,是否能夠牢記本次教學學到的寫作知識技巧和相應的感受。為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直觀事物更感興趣的特點,利用實物,鼓勵學生自己創設創設作文情境。
例如,教師在開展學寫故事的教學時,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通過畫面上給定的事物去展開聯想,看姿勢想動作,看表情想心理,看背景像語言,看靜態想動態等等,讓學生自己來創造故事框架,然后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豐富故事的血肉,最后再讓學生自己選擇同伴,將故事表演出來,并根據大家的意見對故事進行修改和完善[4]。這樣一來,不僅故事情境是學生自己創建的,整個課堂上的學習情境也都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生能夠享受到充分的學習自由和寫作自由。
結束語
學生有情,需要我們去發現;學生有愛,需要我們去啟發;學生的心地是無暇的處女地,需要我們去用心耕耘。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寫作目的指向學生相關的事物,指向學生的需求,觸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克服學生寫作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局面,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習作氛圍中產生寫作興趣,提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才秀.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實施情景教學法的策略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9):22.
[2] 戴麗飛.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三年級習作起步教學中的運用[J]. 甘肅教育,2021(7):128-129.
[3] 黃劍青. 淺談在生活情景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 互動軟件,2021(4):2033.
[4] 林少生. 農村小學情景體驗習作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6):126.
作者簡介:張永升(1984.03-),男,漢族,寧夏吳忠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