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坤
摘要:針對小學生開展數學教學從培養經驗的角度入手,可以獲得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經驗不僅對知識的高效傳遞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能推動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理念,重視經驗培養,以此不斷推動學生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共同發展。基于此,本文簡要闡述了基于學生經驗培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驗培養
在經驗培養的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指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真實體驗的方式傳授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知識,其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都可以得到良好培養,而且還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非常有必要對此展開分析。
一、培養動手能力
任何一種經驗都是在真實參與中反復動手操作所形成的,因此在經驗培養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理解數學知識,并增強數學學科能力[1]。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設計實踐環節,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且逐漸建立客觀看待數學知識的科學態度,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另外,這種方式十分貼合小學生對學習特點,可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其待今后的學習中都能夠表現得更加積極。比如針對“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開展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相關場景,接下來和學生共同制度簡單模型,比如簡易的風車,讓學生通過撥動風車理解圖形的旋轉,或者將文具盒當做小汽車,然后將文具合從課桌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以此理解圖形的平移。這些都比單純用口頭講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轉可獲得更好效果,而且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習過后可得到明顯提升,最終便可有效促進相關經驗的發展。
二、開展合作學習
針對小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要采用能夠激發提學習興趣的方式,同時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合作意識[2]。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更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另外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將一名學生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同學,從而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提升。比如針對“小數除法”開展教學時,可以先將學生分成能力均衡的不同小組,接下來由教師簡單講解重難點,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針對重難點展開探究。當學生能夠基本理解重難點后,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個游戲,比如在黑板上寫出幾組小數除法的計算題,然后每一個小組隨機派出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問題的答案,為了增強游戲性,可以設置時間要求,規定每一個問題應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出答案,如果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寫出答案就要由下一位小組成員繼續回答[3]。給出所有答案后,教師可以評價學生解題的準確率和速度,以此判斷其對小數除法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這樣便可讓學生通過合作獲得相關經驗,可有效提升小數除法的教學效果。
三、在課外拓展中發展經驗
課外實踐是發展經驗的有效途徑,因此對實踐要提高重視,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經驗和各方面能力的良好發展。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拓展任務,比如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源,或者開展社會調查,通過這些課外拓展幫助學生在脫離課堂的情況下吸收更多數學知識,以及積累更豐富的經驗,這樣其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也會更加輕松,可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4]。比如針對“可能性”開展教學時,當課堂教學結束以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可能性,比如在足球比賽中,正式開始之前裁判都需要將兩方隊長叫到一起,然后拋硬幣決定哪一方先開球,這就是一種生活中的可能性,或者讓學生在不看天氣預報的條件下判斷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以此可讓學生真正理解可能性針對的是未知事物,一般都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能,針對已知事物或是必然發生的事不能用可能性進行闡述,比如我們每一天都要吃飯,那么用今天可能吃飯的方式加以闡述是不合理的。這樣便可讓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可能性,而且也能夠逐漸形成準確判定可能性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生開展數學教學,應建立在經驗培養的基礎上,通過課外拓展、合作學習以及培養動手能力的方式幫助學生不斷發展經驗,以此促進其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吸收,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健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J].2021,21(11):42-43.
[2]孫林彬,楊天富.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分析[J].中外交流,2018,13(29):287-289.
[3]冷亞玲.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活動經驗有效策略探討[J].中外交流,2019,26(13):320-321.
[4]鄭雅潔.小學學生基本活動經驗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應用——基于實踐與綜合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9(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