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同屬于高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二者的有機融合,在大學生中形成強大的教育協同作用,代表著思想政治與高職學生所面臨的的現實問題的緊密結合,旨在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達到培訓和教育思想政治的目的,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就非常重要。本文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職業指導相結合的意義分析入手,探索了將思政與就業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校;就業指導;思政教育;思考
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我國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倡導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特征更加明顯。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與堅定政治立場,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成功率與職業發展情況。作為高校就業指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帶著滿腔熱情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為靠近市場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提供服務,給祖國未來帶來更多發展希望與中堅力量。
一、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的意義
高職于曉思想政治課結合了培養社會所需的實踐型人才的目標,建立了與就業密切相關的實踐教育模式[1]。在教育過程中引入和傳播全方位的就業指導,一方面結合職業規劃理論,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職業規劃,啟發學生將職業理想融入國家建設,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培養學生在擁有高技術水平的同時,成長為具備相應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文明、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社會市場競爭中,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能力,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法治觀念,發揮特長獲取更多就業機會與職業發展空間。
然而,由于我國高職學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正處于初期與摸索時期,針對各個高職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工作屬于一個被動式的指導工作,并未貫徹落實到高職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大部分教師尚未將其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起來,導致學生在就業、擇業中容易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嚴重削弱了就業指導的功能,降低了學生的就業成功率,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與職業發展,研究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融合路徑迫在眉睫。
二、高職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的具體策略探究
(一)從思政課程體系入手,展開就業指導
2014年開始,我國高校開始逐步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利用課程思政來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高職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需要從思政課程體系入手,聯合專業課教師,針對代課班級有目的的了解行業特點、行業趨勢,將課程思政教育系統與就業指導活動相結合,一方面,從公共思政課程中挑選出與就業指導課程相關的知識體系內容,在充分結合線下社會經濟市場對專業化人才的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策略,實現課程知識內容與現實生活的交替和鏈接[2]。另一方面,在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設計與實踐過程中,課程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和科學前沿,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新鮮的知識和案例帶入課堂,使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機會去提前認知社會,更為精準地認識到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順應國家需要,讓自己的就業更加有價值和社會意義,在職業發展中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二)與思政課程內容結合,展開就業指導
在國家倡導高校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活動更應該注重課程教學形式的變化與未來的改革發展路徑。思政教師可以通過對現代網絡通信平臺的有效應用來引入與課程思政和就業指導課程知識理論相關的社會實踐案例,為學生營造出更為"真實、舒適"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其中進行互動與探討活動[3]。身為就業指導教師,也可以借助真實案例的影響力,在互動課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科學且權威的解釋,啟發畢業生將個人的職業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幫助學生在校園期間就逐漸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為日后正式踏足社會作出必要貢獻與努力。
(三)在思政實踐課程出發,展開就業實訓
高職院校區別于其他的學歷教育在于學習內容更注重實操,就業去向更趨于基層和一線,高職學生就業課程除了教會學生鎖定職業目標,解決個人生計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承擔起社會責任,動手培訓和學生實習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環節。
一方面,各高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的校園教育發展形式和社會人才市場的最新需求動態,來針對就業指導教師進行集中式與針對式的培訓,讓教師能夠切實掌握好社會人力市場的需求動態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相應的課程理論和教學風格,通過將行業優秀模范人物、優秀畢業校友代表請進校園分享他們的成長成才之路,拓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和職業自信[4]。另一方面,積極為學生們聯系一部分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的實習場所,積極轉變以往的指派實習教育形式,讓學生們可以依據自身的意愿,自主進行志愿填報,引導學生融入到實訓基地實地或頂崗實習感受未來職業生活,在職業發展中謹守職業規范,獲取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推行思政教育結合就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就業指導教育的政治理論,同時也為思政教育注入了實踐運用的價值。因此,高職院校要把握學生的專業方向,快速、深入地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活動與思政教育活動的深度融合,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自我,定位自我,可以在清楚就業形勢的前提下作出最正確、最合理的就業選擇。
參考文獻:
[1] 魏靈靈,齊富剛,王洲. 思政元素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9):151-152.
[2] 陳金玲,姚婷,仇貝樂,等.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類課程改革探索[J]. 福建茶葉,2020,42(2):277-278.
[3] 陳燦雄,楊珍子. 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及方法探究[J].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50-52.
[4] 劉合新. 新時期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教育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3):88-90.
作者簡介:柏業才,男,漢族,本科。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