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楊雪瑩 韓丹丹 辛雪蓮 聶海亮 閆宏遠
【關鍵詞】?衛生檢驗與檢疫;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1.017
在高校的學校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1]。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再局限于思政課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構建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目的[2~3]。然而長期以來,高校醫學生的教育普遍存在輕視專業課中人文修養、道德品行和思政教育的現象,在育人過程中容易導致醫學生的敬業精神不夠、職業道德意識淡薄等問題,醫學生的思政素質有待提升。因此,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開展專業課程思政化改革是提升課程育人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徑。
1?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改革的意義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4]和《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5]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建立環境與健康的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食品質量安全事故。食品理化檢驗是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食品營養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的理化檢驗、食品衛生監測與監督、食品安全與人群健康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使學生掌握食品理化檢驗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分析食品衛生與影響人群健康各因素間關聯性的能力,培養能勝任食品質量監測與監督相關崗位工作的衛生檢驗人才,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衛生安全。因此,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作為承擔培養新時代衛生檢驗工作者的院校,應積極對接“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將思政教育融入食品理化檢驗專業課程中,在教授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強化對醫學生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思政素質的培養,落實醫學生“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國家輸送符合時代要求的衛生檢驗人才。
2?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課程思政教育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因此任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從而提高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學院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的思政考核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并加強教師教學的過程管理,讓教師從根本上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轉變“專業課與思政教育關系不大”的錯誤觀念;其次,學院定期開展醫德醫風、時事政治等思想政治教育,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再次,學院定期組織開展“教學思政”課堂教學大賽,以賽促教,敦促教師努力夯實專業基礎,拓展專業視野,深入思考,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而推動課程的思政改革;最后,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探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教學方法,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背景和水平不同,各位教師應從不同的角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篩選出適合該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案例,提升課程思政的教育能力。
2.2?準確把握時政方針,實現專業知識與時政要點的結合
時政案例是專業知識點傳授的重要補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準挖掘實證案例,但又不喧賓奪主,使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巧妙結合,傳遞育人理念。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在2019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建立環境與健康的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健康中國戰略”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在食品理化檢驗課程中融入“健康中國戰略”思政元素,可以凸顯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增加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又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方面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也增加了中國對許多非洲國家的援助建設。在講到食品營養成分分析部分時,可以介紹中國改善非洲貧困國家溫飽問題的情況:2019年4月,中國政府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對非洲五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用以改善非洲糧食短缺和營養不良的問題。通過向學生介紹課程中蘊含的“一帶一路”思政元素,可以在學生心中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喚起學生的民族文化驕傲和認同,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再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念。在講解食品中有害有機物和有害金屬元素測定時,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向學生說明環境污染將導致空氣、水和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食品中累積,繼而威脅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們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
2.3?以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實現課程思政的情感教育
典型人物及案例往往能夠以情動人,激發人們的正確動機。在食品理化檢驗專業知識的講解中,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典型事件和典型代表人物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正確把握專業學習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食品安全問題中被提到最多的一點就是“誠信缺失”。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講解食品安全性分析部分時,可以引用河北省保定市80后“油條哥”劉洪安的事跡:“油條哥”劉洪安創業秉承著“不用復炸油、誠信經營”的理念,堅持“不忘初心”,做一輩子的良心餐飲。通過介紹身邊的典型人物事跡,將“不忘初心”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誠信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另外,食品安全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例如,在講解食品營養成分檢驗和有毒有害物質檢驗部分時,向學生介紹“三聚氰胺奶粉”“鎘大米”“紅心鴨蛋”“瘦肉精”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及近幾年被廣泛關注的“料理包外賣”“僵尸肉”和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等食品安全事件案例,讓同學清楚地認識到食品安全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感受到食品理化檢驗課程的重要性,繼而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說到底,食品是用來給人吃的,這就要求必須將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要嚴字當頭、嚴謹標準、嚴格監管、嚴厲處罰、嚴肅問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6]。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和2018年進行了兩次修正,被各界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對保健食品、網絡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劑等當前食品監管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都有涉及,讓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家承擔連帶責任,再次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說明黨和國家始終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講解食品營養成分檢驗和有毒有害物質檢驗部分時,將國家的政策法規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作為思政元素,以案例的形式融入課堂教學中,達到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責任感的德育目的。
2.4?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強化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課程思政改革不僅應體現在課堂教學上,還要充分結合各種線下講座、實地參觀、社會實踐活動等實踐教學內容,利用課外實踐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知識技能培養過程中,實現課堂教學育人和課堂外實踐育人相結合的協同效應機制,解決課程思政改革中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例如,邀請北京大學、河北醫科大學教授,聚焦于世界衛生健康發展趨勢、中國衛生健康國情、醫療衛生工作者成長歷程和自我修養等方面,打開學生專業視野,拓展學生科學前沿知識,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相結合。再如,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河北新希望天香乳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了解食品生產加工和質量控制全過程,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另外,舉辦一些公益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如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月”公益活動,為社區居民與學校學生宣傳食品安全知識;開展“全民營養周宣傳”活動,普及營養健康知識;與有關企業合作,組建校園“營養與健康”博士宣講團,開展“食育教育進課堂”活動,深入到保定市小學課堂中,開展“均衡營養、食物多樣”的講座,為小學生樹立營養健康意識。通過實踐教學手段,使學生學以致用,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知識的價值以及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思政素質,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強化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3?課程思政教學的評估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對于學生學習起著引領作用,也是反饋教學信息和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理化檢驗課程中,通過在期末考試中設置思政案例分析題的方法作為學生終結性評價手段,并通過學生參與公益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作為形成性評價手段,最后兩種評價相結合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的最終評定結果。以河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7級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學生為例,班級課程思政平均成績為74.15分,獲90分以上的同學比例為17.5%,獲80分以上的同學比例為47.5%。以成績結果來看,食品理化檢驗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較好,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4?結語
專業課程思政化是提升課程育人質量的有效路徑。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開展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有利于落實醫學生“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國家輸送符合時代要求的衛生檢驗人才。本文以食品理化檢驗為例,闡述了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課程思政改革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即深入發掘與梳理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并通過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力、加強專業知識與時政要點的結合、利用典型人物事跡及典型案例感染學生、組織加強實踐教學等手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思政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旭生,王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研究——構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1):73-76.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中國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R/OL]. [2017-12-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R/OL].[2016-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N/OL].人民日報,2019-07-16(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156617329779020&wfr=spider&for=pc.
[6]?畢井泉.用“四個最嚴”保障食品藥品安全[J].行政管理改革,2015(9):17-22.
(收稿日期:2020-11-09?修回日期:2020-12-15)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