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計算機行業當中。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贏得一席之地,企業便開始搶奪人才,在招聘時,企業對于計算機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類院校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就需要構建起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將培養復合型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才培養方向。如此,才能夠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讓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就業機會。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
1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特點
作為復合型人才的一種,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具有知識面廣、思維輻射度寬、社會適應能力強等復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還擁有多方面的職業能力,在其工作崗位中具有4個特點。一是多接口,多接口是指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個性、品格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因此這類人才除了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外,也擁有較高的個人能力及較好的品格修養,這也為其日后適應多個不同崗位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二是即插即用,高職院校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主要根據生產操作、生產管理、技術設計以及業務營銷等4個職業技術崗位來開展有關課程;三是適應能力強,由于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具備多個不同專業和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因此也擁有較好的知識交互和滲透能力,與專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相比,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只掌握了單一的職業崗位技能,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則精通多個不同崗位技能,對于不同的職業崗位也能夠快速適應;四是可遷移性,可遷移性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區別于其他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最大特點,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對于跨領域或跨方向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融會貫通,其知識具有較強的可遷移性,并且能夠從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快速抓住與其他領域之間存在的聯系,對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著很大幫助。
2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的構建
2.1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素質模型是依照素質模型理論指導來構成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設計培養的途徑及對人才培養進行評價,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高職院校要體現專業特色,又要滿足崗位工作績效,就必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來對素質指標進行設計。
2.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盡管素質模型的構建是為了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高職院校構建素質模型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培養人才的素養,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上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培訓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遵循學生學習成長的自然規律,選擇適合的教育體系,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培養出多元化發展的優秀人才。
3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的應用實踐
3.1目標定位
對于人才的培養還需要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滿足社會真正需求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對此,學校也特別組建了調研團隊,對學校所在地區的就業市場進行了有關調研。經過調研后發現,大部分的企業和事業單位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是對于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側重點卻有所不同。針對這些需求,筆者所在學校的調研組也制定了相應的培訓方案。
3.2方案的制定
在明確培養目標后,針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素質與人才培養績效之間存在的差異,制定專門的發展策略,并明確人才培養的途徑、方法和模式,培養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以模型為基礎,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確定走“穩扎穩打”的路線來進行人才培養,針對知識結構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進行輸入培養,并根據培養過程中的評價檢測,對教學管理的方式進行適度調節,以找出最佳的要素組合模型。
3.3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
站在高職院校的角度來看,如何化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與學科建設之間的矛盾非常關鍵。對于課程的設置是非常靈活多變的,而高職院校的專業優勢也是通過課程來體現。因此,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的劃分上將課程分為三大類:文化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能力課程。提高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堅持以培養多接口、即插即用、可遷移性較強的優秀人才為目標,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而這也需要高職院校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只有打破不同專業之間的壁壘,共同聯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才能夠做好。
3.4對實踐平臺進行整合
在對于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技能為主,并搭建起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平臺,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加強了校企合作的力度。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進行實踐操作的培訓,然后再學習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操作的培訓,這種螺旋式的培養模式除了能夠讓學生較好地鞏固理論基礎知識外,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實踐操作課程的印象。在學生完成了相對應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后,在每學期的期末會增加一次專門的綜合性的實訓課程。這樣,學生每學期對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掌握都是有遞進的,其自身的專業技能操作和創新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5加強校企合作
盡管學校與校外企業之前已經開展過合作,但力度遠遠不夠。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應該只停留在對于人才的供給上,而更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實習機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快速進步。本文中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也是根據企業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來制定的,因此讓學生深入到企業當中開展實訓課程,能夠真正讓學生得到鍛煉。
結束語
本文結合計算機行業對于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現狀,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構建了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并進行了應用實踐,實踐成果表明,學生的文化素養及實踐操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對于崗位的適應能力及崗位遷移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強。因此可以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素質模型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宋偉奇,覃妮妮.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轉型發展探索[J].廣西教育,2016(43):105-106+153.
[2]馬文龍.高職計算機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8):109-111.
[3]初廣勤.面向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J].電腦與電信.2021(Z1).
作者簡介:蔡琳(1982.01-),女,漢族,福建福州人,講師,理工學學士,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研究方向:高職教改、數據庫、數字媒體、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