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東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學現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新的教學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感情和價值觀是數學的基本要素。數學課必須有機滲透德育內容,培育學生愛國熱情,激發集體意識,培養個人情感,強調內在的社會規范,通過學習環境培養感恩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德育
前言
小學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融入德育教育。目前,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仍面臨諸多不足和問題,影響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效果。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德育教育意識不強,沒有將德育目標充分融入所有數學課程。事實上,從對小學生數學基本要求的分析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不僅要獲得數學知識,還要獲得更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一層次的內容研究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全面的培訓。德育教育是一個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可以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在今天,我們強調數學知識與德育教育的融合,為學生創造有利的環境,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當代優秀小學生,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成德育和人文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公平教育。
1、小學數學滲透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育內容缺乏連續性
目前,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廣泛宣傳滲透德育內容的思想,然而,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最典型的是當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到學生的道德內容時,他們經常即興給為學生講述一些大道理,這些道理只是涉及教師臨時發現的問題,或許是他們心中只是靈光乍現。雖然這些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道德意識的形成,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這種滲透方法與數學教學的一般內容是分不開的。如果教師把德育內容引入數學教育,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完整性,學生可能會對教師的道德教育失去興趣。
1.2 教育內容過于籠統
許多數學教師認為德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對數學教學和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卻沒有真正的了解。盡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加入了德育元素,但在實踐中,它不僅沒有絲毫的幫助,還耽誤了教師上課。由此我們得知,小學生需要具體的道德教育和實踐范例,而且要與生活有關。
1.3 教育方式過于單一
小學數學教師往往對德育不夠重視。比如說,當許多教師深入研究課題內容時,往往會借鑒數學故事,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認知方法是以特定的思維為導向的,同時更容易接受生活信息,沒有滿足學生對知識和心態的需求,也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德育的滲透還是失敗了。
2、小學數學課堂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北宋教育家程頤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小學是學生開始學習、提高技能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德才兼備問題,數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體現了數字美、圖形美,生命之美和文化之美。它們與社會緊密相連,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德育與數學學科緊密相連,灌輸思想,應摒棄"唯分數論"的教育內容。
3、小學數學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措施
3.1 溯源數學文化,凝練愛國熱情
法國數學家保羅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德育元素并沒有錯。"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回顧性研究,對有趣的人物、故事和數學研究的過程很感興趣。所以,如果教師充分利用小學數學課本所體現的傳統文化,他們可以靈活地擴展教學內容,包括數學文化和歷史發展的信息,正確傳達數學文化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這符合數學文化魅力的必然要求,這是愛國主義的產物。
3.2 創設情境活動,有機陶冶情操
生活環境教學以情感聯系為核心,以美為突破口,以思維為核心,以生活和實踐為途徑,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應結合數學元素,運用數學腳本、圖文并茂的書籍、童話、素描、故事、數學游戲、猜想和確認,為提供有趣的德育環境。
3.3 聯系生活實踐,內化社會規范
如果數學與體現學習生活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那么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就很容易學習和理解,教師可以組織數學課,制定廢物分類,教師可以制定廢物分類原則:一個社區有1280個家庭,每天每家平均產生五分之一桶的垃圾,每桶垃圾桶0.5立方米,計算方法如下:如果三分之一的垃圾可以回收,五分之一為有害物,三分之一是廚房垃圾,其余的是其他垃圾,那么請問可回收多少?需要特別處理多少有害垃圾?這樣的話,學生們不僅意識到大量的垃圾和回收材料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需要對廢物進行分類;然后學生們討論廢物分類的好處和保護環境的方法。對應用問題的考慮和討論避免了大量的教學語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心態。
3.4 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滲透德育知識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很難理解。學習小學數學中的德育問題對學生來說興趣不高。教師應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有效地滲透到德育中去,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也可以讓老師根據學習內容深入到德育知識中去。在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說明,著名數學家高斯是如何使用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來解決數學發展史上的難題的。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不僅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在課堂上,也通過這個鼓舞人心的事件向他們灌輸良好的學習態度,從而確保了學生學習的狀態。
4、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要負起德育的責任,充分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創造有趣的學習環境,將生活與實踐等手段結合起來,抓住他們的思想脈搏,以德育學習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重點,從細微之處滲透德育教育,把德育化為春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師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讓學生獨立自覺地考慮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于有序和諧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權坤麗.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2]余桂平. 潤物細無聲,淺析如何讓德育元素融入小學數學課堂[A]. 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二)[C].廣東教育學會:,2020:4.
[3]熊妍茜.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