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術
摘要:歷史學科看似簡單,其實不容易學,也不是每個年齡段都能學的。新課程實施以后,高中教材的變化很大,內容偏難偏多了,有的學生學歷史更顯吃力。經常有學生說自己不是不用功,總是翻書看,但看完就是記不住,看看班里有的學生歷史學得那樣好真是羨慕,好像自己天生就是學不了歷史這門課了……學生之問的癥結就在于其沒有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對于學習這件事來說,學法很重要。
關鍵詞:歷史;聽課;復習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那么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教給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習本身更重要。那么如何能夠學好歷史呢?下面說說學習歷史的一些方法,僅供參考。
一、建構式聽課。學生會聽課是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或者說重要表現。常聽很多學生說,上課時老師講的都能聽明白,但一到做題時就不行了,錯誤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課堂上沒有真正聽明白,這樣的學生常常是像聽故事一樣去聽課,只聽熱鬧,沒有聽到最關鍵的東西,也沒有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在自己的頭腦中再加工、再處理的過程,不會建構,這是看似聽明白實際并未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即沒有建立知識架構,因此建構式聽課會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建構式聽課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要有很好的預習,即先預習后聽課。預習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有目的的預習,預習過程中有不懂的問題記在學案上,以備上課時認真聽或重點問,有針對性的聽課,同時邊聽邊建構知識體系,在腦海中相應建立起歷史時間軸,這對學習者的思維以及自學能力、總結概括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與提高,所以課前的預習過程很重要。
2.角色的換位。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能夠經常地換位思考,換位去預習教材,即在課前預習或者是在課上,都可假設自己如果是一個老師,該如何設計這一課的內容,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把這個問題弄明白,該怎樣去把握和整理這一課的知識結構與知識線索等。此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激活,變得敏銳起來,聰明起來。有時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還會查閱資料。在不斷地累積中、不斷的探索中、不斷的思考中學生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對知識的吸收率也會提高。
3.要時刻把自己的思路和對問題的理解與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引導的思路進行對比、再思考,能夠相印證的說明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對的,而至于與教師所講內容不能印證,或者出現較大出入時,一方面要注意傾聽教師的講解,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與老師探討,直到徹底弄明白。
4.做好筆記。通常老師在講課時常常在教材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或者有更深層次的挖掘,這時你要特別用心去記,最好記錄在書本上或是筆記本上,到時再復習時一目了然。或者覺得需要補充的內容很多,那么就用一張紙記錄下來,再粘貼到書本上,以后找起來更方便。
如果能夠按照上述之法,去聽課,那么你的聽課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二、反思式復習。復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復習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歷史如同一條長河,提起一件事情就會前后勾聯起一大串,因此,采取反思式復習是最好的復習方法,每個歷史事件如同長在藤上的瓜,抓住一個關鍵點就可以順藤摸瓜。歷史教材中的目錄就如同一個清晰的藤蔓,我們在復習時可以看著目錄來進行。即抓住每個章節的題目,進行思考和回憶。這就是反思式復習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把本目中的內容框架在頭腦中建立起來,即建立起知識結構。第三步,再深入地思考那些細致的知識點,一般地來說,是按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或內容、結果及影響(意義、評價)等順序進行。這樣一環扣一環地進行復習。如果有的環節實在忘記想不起來時再去翻閱教材,這樣印象深刻。在復習時切忌把教材當作小說、故事書一樣來讀。很多學生就是讀教材時出現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現象。走馬觀花一樣地去看教材費了挺大勁卻沒有記住什么,就是因為中間缺少了思維的環節、缺少建構的環節。
三、開卷式做題。平時在做練習題時,很多學生喜歡閉卷做,不愿意翻書,即使遇到不會的題,寧可蒙答案,也不愿動手。而且習慣于把一整套題都做完了再對一下答案,錯的改正過來算是完成任務,這樣的做題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其實,老師配備的每一套習題,都是精心選擇出來的。我認為最好的做題方法,是采取開卷式的方法。即在做題時,每道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是什么,你究竟掌握了沒有,如果沒有那么就趕緊翻看教材,重新溫習一下,這個不熟悉的知識點就會變得清晰起來。每遇到問題都這樣做,久而久之,這些不會的知識點就一個個地被攻克,從而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就逐漸連成線,形成面,最后再做題時遇到一個知識點甚至都能說出在課本的多少頁。另外,老師在配題時最好是把答案也發下來,學生在做的時候,每做完一題,就對照答案看一下,如果不對當時就進行琢磨,看問題出在哪。通過開卷式做題不但可以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而且做會這一套題就等于做了幾套題。
學習是一種能力,表現在不同學生身上學習的效果會有所不同,科學的學法可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習能力。當然,教無定法,學法也要因人而異,因科而異,因內容而異。這里所強調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在具體學習的細微環節中需要自己去把握,同時這種學法,還要靠學生的意志力和恒心,堅持就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1]新課改,探索前行能走多遠[N]. 李國,楊玉鳳. 工人日報. 2010-09-30 (006)
[2]適應新課改走向真正的素質教育[N]. 本報記者 李楊. 鄭州日報.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