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容
摘要:新時期,教育提出立德樹人,注重對人的素質培養(yǎng),強調對于學科科學價值的追求。核心素養(yǎng)作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需要教師提高全面認知,關注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要有開拓的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以及創(chuàng)新的思維。因此,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就必須找到突破學科界限,打通教學與生活的壁壘,站在學生為主的角度進行課程教學,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提高,單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夠的,通過有效地多元化語文學習方法的運用,能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有助于打破單一學科的限制,實現不同學科以及學生生活的聯系,著眼于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完成自己在活動中指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引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高效服務。
一、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概述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更加重視學生內在的思維、品質、人格的形成,它的綜合就是要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思維品格等面對紛繁的社會。核心素養(yǎng)還強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應該置于真實的情境中,圍繞一定的主題有目的性的展開,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溝通課內課外,密切聯系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運用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同時,教師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外在能力和內在品質的形成,實現人格的發(fā)展與完善。
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
(1)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知識學習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范圍,需要學生主動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以及社會生活中,親自感悟實踐,開拓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語文教材設置了許多的實踐活動,活動主題大都圍繞學生生活進行,所選的活動課題大都與學生的生活相關,通過實踐,學生在體驗真實生活的情境中加深感悟,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能提高實踐能力,學生的素養(yǎng)也會在一次次活動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2)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包含語文知識的綜合性,比如教材內的知識,課外的知識的,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的結合,它還包含學生實踐能力的結合,比如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撰寫活動報告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等,它還是各種學習方式方法的結合。這就意味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還可以通過活動掌握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合作和實踐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學會合作”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養(yǎng),學會合作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合作的樂趣,有責任心,小組本著共同的目標、任務實施活動,在合作的過程中其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以更加積極地態(tài)度對待學習,還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措施建議
(1)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有目的地發(fā)現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探索研究,寫出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踐親自解決疑難,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實踐的快樂。社會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更加密切,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較會更容易也更快的讓學生接受。開展社會調查就是要讓學生走進豐富的社會中,了解當前存在的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親身實踐的經驗,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此外,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設置“荒島生存”活動案例,教師設置了虛擬情境,在多媒體上顯示了不同島嶼的名稱,以及島嶼的地形、氣候狀況等,假設學生是荒島成員,將和伙伴在荒島生存一個月,該如何生存?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已知信息設計活動方案,提高思維能力。
(2)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
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正視語文學習的意義。讓學生不再簡單的背誦語文課文,學會生字詞或是閱讀答題套路,而是通過語文學習活動,不斷積累知識,夯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人格的塑造,懂得書本之外的世界更加美好。與此同時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成長,掌握未來必備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關鍵,發(fā)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考試機器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掌握終身發(fā)展必備的技能和知識,因此要樹立終身發(fā)展的觀念。
(3)挖掘課內外教學資源
教師要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洪流,開發(fā)新穎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資源。在活動的設計、實踐和總結的一系列過程中都要將眼界放寬。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應用能力,還要使學生形成個性品質,促進思維提升,發(fā)展可支持終身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上的資源,博采眾長,拓寬知識面,注重開發(fā)地方資源和校本資源。資源開發(fā)還要關注學生的切實需要有目的開發(fā),使學習的資源開發(fā)行之有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的是為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運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科學精神,立足培養(yǎng)、熏陶學生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個性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無限放大語文學科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安濤.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
[2]單春年.挖掘課程資源,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J].學苑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