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辛生
摘要:”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比較正確地了解地理知識、體會與地理知識間的普遍關系,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地理空間性和地理學思考技能,為他們進一步掌握地理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從”以圖導學”的含義出發、在初中學生地理課堂教學中使用“以圖導學”教學方法,力求更有效地引導初中學生學習地理,提高初中生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
前言:
地圖是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空間存在與書面上的地理理論知識的重要載體,它能夠科學而直觀有效的幫助人們了解地理空間場景、掌握正確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對初中生學習地理知識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重點分析和論述了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通過不斷提升初中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來培養他們的地理思維和空間概念,以期對初中地理教學產生積極的幫助。
一、以地圖為切入點導課,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初中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識積淀和生存經驗,而學生們也處在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來開展富有創意的和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們營造積極活躍而又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使初中地理教學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當我們在講授"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這篇教學內容時,老師們首先就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等信息化手段給學生觀看了南部與北部地區的相關照片,通過如此,學生們就可以比較直接的發現了南、北部地區在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方面的不同,通過這樣的圖片對比,不僅以最迅速的時間使學生們學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記住了知識,實現了對知識從文字實記到圖片理解到意識概念形成的這樣一個過程。
接著,老師們可以拋出問題引發學生們進行思考:"為什么南方和北方會出現這些差異呢?"從而切入教學。然后,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示出一系列的南、北方種植不同物種的照片,根據圖片展示的內容老師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為什么南方地區種植水稻,而北方地區多種植玉米和小麥",以此引導學生們結合圖片進行思考、展開討論,既能夠調動教學氛圍,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
最后,老師可以將黑龍江"冰雪大世界"的圖片與海南的“暖陽高照”的圖片做一個對比,即同一時間段,不同地理位置下的這冰火兩重天的對比,帶給學生強烈的代入感,迫使他們自主思考"為什么同是在地球上,在同樣的時間段,不同的地方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兩種氣候?哈爾濱漫天雪飄、嚴寒刺骨的時候海口卻是和風細雨、溫潤如春?"學生們不由得聯想到自己實際生活所處的地理區域,開始很自然的聯系自己實際生活中的場景來思考問題,從對學科知識的學習中試圖尋找答案,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提高地理教學的實踐性。
二、在地理教學中引入填圖游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地理空間概念
初中生一般比較青睞于富有興趣和競技性特色的游戲教學活動,所以,老師們要善于利用他們的這一性格特點來組織地理教學,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填圖游戲”的活動,這不僅能夠迅速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激發他們探索和競爭的興致,同時對他們的地理知識也是一種檢驗和提高。填圖游戲能夠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同時建立起良好的空間概念和地理學思想。
例如,我們在學習"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這篇內容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了對課本知識內容的學習后,我們可以借助一張臺灣省地圖,將其中城市的名稱空缺出來,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填空。如,將“高雄”、“基隆”、“新化”、“臺北”這樣的市級名稱補充在地圖的空白處,完成"城市名稱填空游戲"。答題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看誰搶答最快、并且回答正確便獲得一分,分數累積最高者為勝出者,以此提高游戲的競技性,使課堂氣氛富有生機。
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臺灣省的地圖,向同學們提問關于某個城市的情況,比如這個城市的地貌特征是什么?這個城市的天氣特性是怎樣的?這個城市盛產什么物種等等。面向地圖來提問和作答,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靈活的對知識進行記憶,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適當的點評,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知識,從而改變以往傳統地理學課程中“死記硬背”的記憶模式。
三、引導學生學會讀圖、析圖,提高學生的地理思辨能力
在初中地理課本中,我們能夠看到教材中有附上大量的地理圖片、地理插圖,其目的就在于以圖導學,輔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建立空間概念。因此,地理老師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資源,把圖片和文字相聯系起來,而這個有效鏈接的橋梁便是“問題”。老師通過設置有效的提問來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地圖,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的告別"紙上談兵"。
例如,我們在學習“土地資源”這篇內容時,來看看怎么設置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習。首先,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一起觀看、欣賞課本教材中的圖片,我們可以分別看到有山林、平原、草原、城市這些對土地的不同利用情況,這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根據自然環境的不同,人們對土地的利用情況有什么不同?”學生由此展開思考和討論,得出了“森林可種植林地、平原可耕種”這樣的結論。接著,我們再次靈活利用課文中的圖片,向學生提出:"如果你是一名土地專家,你會怎樣來設計我們城市,怎樣設計城市用地呢?"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并加以擴展教學。
結語:
在初中地理課程中引入了"以圖導學"的新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改變以往傳統的、單調的地理教學模式,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增強地理課程的意義與功能,并切實符合最新課程標準與現代教育理念下對中學地理課程的具體需求。
參考文獻:
[1]賴定強.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7):224-225.
[2]陳雪琴.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探究[J]. 考試周刊, 2017(30):1.
[3]黃晶文, 鄧歐, 李亦秋. “以圖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