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強
摘要:技工院校是學校和社會對接的重要接口,面對新時代對于學生們要全面發展的要求,文化課程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樣一來技工院校的重要性也逐漸顯著。因為建設祖國不僅需要高級科技專家,也需要受過良好培訓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所以技工院校也應及時進行教學改革,緊跟時代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技工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不斷變革,計算機專業早早就成為了大學校園中的熱門專業,受到各個學院和學生們的追捧,但是作為新興科目,計算機專業目前的發展仍有一些不足,因為在社會發展中,需要素質更高、專業能力更強的人才,各院校應看準時機積極進行改革。本文從四個方面較為詳細地論述了教學改革的具體探究方案。
一、加強校企聯合,強化應用能力教學
計算機專業是院校和社會對接的重要節點,所以抓好專業建設是辦好學校的第一步,有一個過硬的專業和院校的生存發展、學生的前途和事業規劃都有很密切的關系。職業教育的特點是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所以加強校企合作對專業的課程改革、加強應用能力教學、強化教學團隊建設、實習教學條件建設的提升,對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說,學校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和聯絡,聽聽企業對于本校畢業生的評價,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讓企業出一份建議,并針對建議改變教學的側重點。之后學校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網絡反饋和調查學生就業意愿等方式選取幾家靠譜的專業對口企業,組織學生到該企業進行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工作環境和企業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們根據需求查漏補缺,補全學生技能短板。
二、積極改革創新,突破固化教學思維
教育最怕的就是不想改變,只想著“吃老本”,尤其在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思維上,更是以“傳統為大”,認為傳統的方式一定不會錯。這種想法其實有對有錯,但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重中之重,當然是不容出錯的。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時代要求不適配的話,不僅會導致后退還有可能導致教育最終失敗,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教師應該突破固化的教育思維,積極尋求創新措施,保證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模式和要求同步發展。
經濟和高科技不斷發展為積極創新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實現的可能性,教師們應該將這些技術進行充分和高效的利用,幫助課程順利進行。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這一新型技術,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粗略的統計和詳細的分析,以便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動態和學習水平情況,改變原本笨拙的統計方式,這樣一來既能減輕教師的其他壓力,也能提升教育效益。
三、堅持以生為本,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是一個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研究得出的經驗和機械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得到的效果并不相同,換句話說,只有學生真正從心里想要主動學習,才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并內化,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改革過程中要重點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地位,不必過于強調自己在學習中的角色,而是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幫助學生早日完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以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授課之前,要提前告知學生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把超綱部分進行提前總結,明確說明,這些知識點是拔高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提前學習,之后將學生能自己解決的部分留為課前作業,讓學生們自己進行操作和研究,自己實在搞不定的可以拿到課上共同解決。另外,要加大實際操作課程的占比,很多知識點教師講很多遍也不如學生自己操作一遍更有作用。
四、完善考核機制,綜合考察學生水平
講完課程之后學生們消化了多少、掌握了多少,都和最后的教育成果息息相關,所以對于這些情況教師需要進行及時了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盡快完善考核制度和評價系統,能夠讓教師發現自己教學的缺失,并且能讓學生們準確、及時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查漏補缺。
例如,將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錯得多的知識點拿出來進行細致的講解。對于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對于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則進行相應的批評和處罰,簡單來說就是將評價系統和考核機制作為一種激勵制度,用以對學生的實際表現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結語
面對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任何院校都不應該固步自封,應積極探求改革發展的措施并努力讓這些措施有效落地。綜上來看,在技工院校中進行計算機改革已然勢在必行,單單只有教師努力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院和社會企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促使經濟和學生專業能力雙向發展,最終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邵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18):131-132+148.
[2]龔良彩,梁廣洪.高職計算機專業編程語言教學方法的改革[J].數字通信世界,2021(0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