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華
摘要: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目前教學上的主流形式。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思維也要與時俱進,借助科學技術的便利手段,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藝術知識,展現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得到有效地強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教學;資源庫
目前的教學工作在新課改全面實施之后,教學要求和教學模式,以及教育發展方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簡單化、單一化、形式化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現有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所淘汰。音樂教育工作,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豐富教學內容、制定的課堂實踐,通過對網絡環境中各類資源的有效應用,為學生籌建一個“互聯網+音樂鑒賞資源庫”,從而讓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思維變得更活躍,以及在音樂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音樂在傳統教學中,是不被教師和學生重視的學科,課堂講解比較形式化,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是安排學生去學唱歌,指導下課為止,導致學生學習一學期的音樂知識到頭來連最基礎的節拍都不能全部準確的跟上,嚴重地影響了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在課改之后,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對新課標的要求有全面地了解,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給學生制定全新的學習體驗。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用多媒體播放器,播放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銅鼓動感節奏的引領,學生的感知能力逐漸顯現,積極配合節奏。在欣賞完音樂之后,教師可以結合音樂中的不同節點,去講解其中的演唱技巧,幫助學生及時掌握節奏的規律,讓學生從基礎內容開始學習,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好奇心,通過流行音樂的引導,讓學生的興趣更濃,逐漸轉化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讓學生對音樂知識提升學習興趣,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多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學習相關知識點。
二、創建信息情境培養鑒賞能力
信息技術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在與音樂教育相結合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能力范圍角度出發,為學生制定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如音頻、MV、圖像、音樂文獻、創作背景和動畫視頻等形式,去制作創新版的音樂課件,豐富音樂課堂講解內容。讓學生從多種途徑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對音樂鑒賞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音樂的旋律,例如講解《烏蘇里船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演唱,用耳朵感受音樂旋律;然后再讓學生觀看視頻,關閉聲音,讓學生通過演唱者的表情和視頻中畫面去感受音樂節奏;最后把視頻關掉讓學生自己回味音樂,用想象力去靠近與這首歌的意境。通過不同情境的學習,教師還要為學生講解這首歌的創作年代,綜合所有角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培養學生鑒賞能力,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才會更積極,有效地促進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合信息技術融入情感教育
初中的音樂大部分還是以唱歌為主,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路徑有效地提升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師要想讓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得到展現和強化,可以制定信息化音樂課堂實踐活動,通過不同的實踐主題引導,讓學生對不同風格的音樂,都能有積極的表現,促進經驗積累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比如,演唱《歌唱祖國》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在備課環節做一個視頻剪切合集,通過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地區和不同音樂人,演唱《歌唱祖國》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的感受演唱者的熱情飽滿,聲音激昂有力,從而自身的情感有效地激發有效地激發,在學習演唱之前,首先表情和聲音已經準備到位,有助于提升音樂學習的效率。初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且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多以在講解不同的歌曲時,教師可以從情感激發的角度去進行教學。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讓學生自身的情感得到激發,在演唱過程中。學生的也會更加激情澎湃,課堂的教學效果會更積極。
總而言之,教有效地提升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從教學上不但的個整改教學思路,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學形式也不斷的創新,要結合現有的教學信息技術資源,為教學所用,讓學生接受最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要重在引導,先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開始,讓學生在音樂旋律的吸引下,專注力會逐漸提升,同時在講解相關音樂知識時,還要不斷的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促進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的掌握。
參考文獻:
[1]尹瑩.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初中音樂高效課堂[J].中小學電教,2021(09).
[2]汪元廣.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音樂教學實踐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