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蘭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素養的好壞、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融入生活化視角分析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生活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的意義分析,嘗試著從生活細節、選材生活、結合學生個體、注重體驗、學以致用、多元評價多個方面具體闡述多行并舉開展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為語文作文教學添磚增瓦。
關鍵詞:生活化視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意義;策略
引言
隨著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越來越受語文教師重視。為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將語文資源融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意義,并嘗試著選擇適合學生成長的教學方式科學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汲取力量,在寫作中提高語文素養。那么,應該如何開展教學引導才更利于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呢?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以下視角展開具體闡述。
一、生活化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學生素質和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寫作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融入生活化資源開展寫作指導,不僅可以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分析,激發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可以在豐富的生活資源中感知其中的細膩情感,從而更加熱愛生活;還可以在學生結合寫作要求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繼而收獲更多的成長。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作文教學的目標和需求分析,積極思考在生活化視角中開展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與生活有關的內容中思考,產生真情實感分析思考,從而逐漸走出傳統寫作中固定模式的方式,將更多情感融入寫作中,促使作品完成質的飛躍。
二、多行并舉開展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生活細節,培養洞察力
在生活指導中,生活細節對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裨益。尤其是當學生明確把握特征之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帶領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在探索中提升,與傳統的教師直接講解方法和寫作途徑相比,更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生活趣事或者有感觸的事情中分析思考,從而在培養學生洞察力的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減少“無話可寫”情況的出現。
以《觸摸春天》一課為例:教學開始階段,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春天”為主題引導,讓學生結合周邊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分析,并組織學生完成進一步梳理探索。在完成基礎教學講解之后,可以拓寬教學素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回顧春天里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情況,并選擇“春天的趣事”分析思考,并借助多媒體呈現出春天的不同片段。通過這種模式,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得出的結果自主選定主題,并在自主洞察探究中,結合具體情節梳理寫作思路。為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表現分析,關注學生洞察出的不同要點分析,并適當穿插一些能夠增加學生學習感悟的情境素材,從而充實學生寫作的內容。
(二)選材生活,調動積極性
在語文寫作指導中,為改變學生“聞寫作色變”的不良狀態,從生活中選材,融入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指導學生,是基礎也是關鍵。因此,在組織學生思考中,教師要盡量結合本班學生在寫作課堂中的表現分析,明確學生的寫作狀態,并積極尋找與學生能力素質提升有關的問題,讓更多選自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繼而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寫作環境,改變學生對寫作的狀態。
例如,在父親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節日有關的題目,比如“我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等,讓學生們可以日常生活的感悟,從周圍生活中充分了解知識的內涵,并了解語文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途徑,讓學生可以感受語文知識的力量,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分析思考,從而完成文章的寫作。再如,教師還可以結合“我的偶像”類資源,要求學生先借助口頭表達的方式描述自己對偶像的印象,并講一講自己向偶像看齊的故事,然后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素材中引導學生,更利于學生找到寫作的突破點,從而改變學生的畏難情緒,借助生活選材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立足個體,巧傳授方法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寫作有獨特的看法。尤其是在完成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探索之后,學生們的寫作素養更是參差不齊,面對作品的態度和寫作完成的情況也不是非常理想。如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個體情況,立足生活實際,傳授給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感知知識的魅力,并在教師傳授的多元化的方法中提高寫作的質量,繼而豐富學習的體驗。而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為寫作方法的傳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在現階段,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個體情況,結合生活實際,有序融入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從而在科學的引導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有序融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所思、所想和個體經歷記錄下來。在寫作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并結合教師傳授的基礎寫作技巧,將日常生活記錄下來。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習作完成情況和學生生活中的表現分析,找出學生在日記中出現的問題,并關注學生的成長情況,借助信息技術,采取線上線下引導的模式,傳授給學生寫作技巧。尤其是針對一些寫作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借助系列微課的方式從基礎入手引導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四)注重體驗,提升創造力
好的作品與題材選取和表達方式有關,同時也離不開學生的真情實感和個性表達。尤其是在小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喜歡天馬行空,積極思考,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保護好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從而讓語文寫作教學擺脫一枝獨放的不良跡象,朝著百花齊放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需求分析,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風格去表達、去感受、去分析、去思考,從而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靈魂,在思想碰撞中收獲提高創造力,繼而寫出更多獨一無二的文章。
以《習作:我的動物朋友》為例:由于在撰寫本部分內容的時候,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情境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那么,教師就可以用引導的方式,要求學生對照本單元學過的《白鵝》《貓》《母雞》等課文為內容,分析他們的寫作特點,并結合自己日常的經歷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分析思考,并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獨特感悟。最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情況,鼓勵學生先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當學生出現獨特的觀點的時候,一定要積極肯定,從而嘗試著激勵更多的學生選擇創造性的素材融入寫作中。在生生相互影響下,原本沉悶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在思維碰撞后積累了更多的寫作素材,并開始梳理思路完成寫作。
(五)學以致用,實踐促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空有理論欠缺實踐,是無法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的。因此,在生活化素材的引導下,教師要在完成基礎寫作引導之后,嘗試著開拓第二課堂,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感受寫作對于記錄生活中喜怒哀樂的重要意義,并帶領學生走進實踐生活中,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
以公益活動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帶領學生參與到環境宣傳、調查走訪、參觀烈士陵園、走進敬老院等多元化的主題活動,并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體驗,并以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在記錄中,更利于學生理解寫作在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并激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實踐運用中尋找問題,并及時優化。例如,在組織學生參與“環境保護”主題互動中,可以從調查問卷分析,要求學生針對塑料袋清理、外賣盒處理以及周圍環境保護等視角分析,提倡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重要性。然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調查分析情況和環境保護的情況分析,將自己的感受以作品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模式,讓學生可以在完成寫作中懂得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繼而開始主動探索提高寫作素養的方法。
(六)多元評價,提高有效性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基礎知識講解和寫作實踐固然重要,科學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分析,嘗試融入多個主體完成寫作評價指導,從而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多元評價,并在評價中找到問題的所在,繼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以《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結合基本要求完成習作任務之后,可以組織學生結合作品分析評價,從而找出作品中的問題,并及時改正。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照生活實踐中的體驗和作文中描寫的素材分析,思考是否需要適當調整內容。其次,組織學生自主找出語法、錯別字等問題,并及時改正。然后,要求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完成互評,找出他人作品中可圈可點之處納為己用。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小組中互相評改文章。最后,教師先結合學生探討的結果分析,鼓勵學生找出問題,及時優化,然后明確共性問題,以主題式引導的模式引導學生;找出個性問題,采取“開小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同時,還有必要為寫得好的學生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從而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升。
結語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寫作的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認清生活化資源在寫作教學中融入的意義,并主動結合教學實際分析思考,多舉并行有序開展教學,從而打造精彩課堂,助力學生寫作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丁敏.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0):27-27.
[2]袁翠俠.基于生活化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9(11):46-46.
[3]畢金書.探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2020(03):39,38.
[4]畢金書.探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