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梅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的不斷改革,信息化教學已經受到各科教師的青睞,并且在課堂廣泛應用。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被迫接受教師的指導,無法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需要弱化自身的地位,在課堂合理運用微課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鑒于此,本文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展開論述并且提出利用微課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微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引言
運用微課在課前、課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把數學知識變成碎片以短小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微課不同于課堂上的教學,有著主題突出、強烈性的針對的特征。通過微課與數學課堂的整合,有效改善課堂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前、課堂、課下充分運用微課,優化三個環節,給學生帶來有效的教學資源,推動數學課程的發展。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強的課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雖然低年級的數學比較簡單,但是課本中的一些概念和公式對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主要是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新知,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節中學習抽象的知識。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無法應用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過度依賴教師,自己做練習題時遇到不會的題就問教師,不能獨立思考題目。但是對于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能夠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數學原理的本質,實現舉一反三。只是依靠教師的講解無法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探討運用微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2.1合理引用微課,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微課技術的導入,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顛覆了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認知,引發他們想要探索的欲望。將微課貫穿于教學環節,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引用微課,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視頻講解中,自己的思路也跟著視頻的講解走,實現主動思考,并且掌握數學原理的本質,鍛煉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更好地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比如說進行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中“長方形的面積”的教學時,教師課前分享關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微課視頻,學生們結合微課與課本自主預習,提前了解長方形計算面積的方式,掌握公式的計算原理。在課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們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自主探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學習微課中通過擺放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最后教師總結正方形面積的公式。
2.2運用微課技術活躍課堂氛圍
低年級的小學生比較喜歡有意思的事物,傳統的教學只是讓學生機械地接受新知,阻礙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遇到抽象的、無法用口頭語言形容的數學知識,可以運用微課,幫助學生們快速理解數學原理,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變“活”,彌補教學缺陷,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明顯的提高。
比如說: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圖形的運動》中關于“軸對稱”、“平移”、“旋轉”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激趣導入后,讓學生們觀看微課,直觀感受生活中3種抽象概念,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兩種運動形式,以至于做到練習題時可以自主快速找到準確答案。在微課中形象直觀地展示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促進學生自主思維的發展。
2.3引用微課技術實現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不同差異性,接收能力、理解能力都有著各自的差距,思維發展的程度也不同。在教師分享的微課中,學生們可以單獨觀看實現自主學習。教師制作微課時要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計不同層次的視頻,有簡單的、難度適中的、拔尖的,滿足各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能夠實現個性發展。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簡單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自主思考。
比如說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分數》的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作微課。學習困難的學生觀看前幾個即可,能夠認知分數的含義,判斷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學習中等的學生可以觀看后面一部分,提前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前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微課的分層設計實現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相應的知識,促進了個性發展,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運用微課教學,充分發揮出微課的優勢,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正確認知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微課的研究,讓學生們能夠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翱翔,在新時代的教學中把握自己的人生,獲得全新的數學體驗。
參考文獻:
[1]譚惠華. 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新課程,2021(48):147.
[2]包蘇鈺. 見“微”知效——淺談微課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與運用方法[J]. 學周刊,2022(0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