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紅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該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其中,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構筑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全球觀念和生態意識等。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育人實效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環境
所謂立德樹人,是指培養學生具備高尚的品德和修養。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樹立立德樹人理念,教師要從發掘教材資源、優化教學引導、啟動案例教學、延伸生活訓練等多個角度展開對應的設計和探索,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與立德樹人有較多契合點,教師要以“立德”為核心展開教學,以“樹人”為目的展開實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一、構建立德樹人教育體系
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中,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首先構建立德樹人的教育體系,根據這一體系具體開展德育教育,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校負責人和相關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效構建。具體而言,在構建立德樹人教育體育中應該先分析內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學校的各個部門的要素,包括思政政治教育的教研組,以及學校的黨團支部、學生處、教務處、政教處、各級部、學生會和社團等,這些組織機構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發揮這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根據其具體情況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外部因素一般是指學校周邊環境、社會環境、家庭教育、互聯網等,這些因素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居于輔助地位,也是構建立德樹人教育體系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具體的構建中,應該將內部與外部因素有機結合,在相互作用中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與行為習慣。高中思政教師應該根據思政教育素材加強立德樹人教育,級部主任、班主任等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通過家校合作提高德育教育成效。
二、創設立德樹人教育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于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優秀的文化環境對于個人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產生積極的影響,不良的文化環境則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因此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還應該創設良好的立德樹人教育環境,以此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與生活氛圍。比如,對于物質文化環境建設,我校非常重視綠化和美化校園,對于校園的草坪、花園、運動場地等進行升級與改造,以便為學校師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運動和生活環境。在制度文化環境建設方面,主要是制訂科學、合理、針對性強的行為規范,包括學習、紀律、衛生、品格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精神文化環境建設上:一是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通過在校園中張貼勵志、激勵人心的名人名言,在宣傳欄中張貼優秀學子的奮斗故事,張貼道德模范的德育故事等,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與教風;二是引入豐富的圖書、影像等資料,定期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知識競答比賽、演講大賽、讀書研討會、辯論賽、學科競賽等活動,結合具體的文化活動,更好地滲透立德樹人教育,形成良好的立德樹人教育環境。
三、提高教育隊伍整體素質
教師是思政政治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對于學生具有言傳身教的作用,其一言一行、行為習慣、思想觀念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教師的重任是為人師表和教書育人,努力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先培養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自身在平時生活中和教育教學中應該注意言行舉止,注重提升師德修養,努力做到自尊、自省、自勵、自強,更好地為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讓良好的行為成為學生的表率。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持續地讀書與參加培訓,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努力改正不良的教學習慣與生活習慣,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與提升教學能力。對于高中學校而言,應該定期組織培訓活動,通過加強對相關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培訓,以及建立完善的教師考核機制,落實獎懲制度,進而更好地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四、加強校園網絡道德建設
當前正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微博、微信、QQ、釘釘、貼吧、知乎、豆瓣等為代表的社交平臺,以今日頭條、西瓜視頻、B站、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已經深入到普通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大部分學校都禁止學生帶手機,但是整體環境如此,學校不可能完全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各類工具輔助學習;另一方面,娛樂方式的多元化、網上的不良信息等,對于青少年的思想方式與行為習慣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做出正確的引導,通過加強校園網絡道德建設等措施,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于學校相關負責人、班主任和思政課程教師,主要應該做的是:一是教育學生多關注主流媒體發布的信息,比如關注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網等的微信公眾號和短視頻賬號,從中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二是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委派專人負責,開通學校的官方微信、微博和短視頻賬號,在其中開設立德樹人的專題模塊,建立師生互動的交流平臺,推送德育小故事、設置立德樹人教育的探討專題,以此拓寬學生是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德育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德育內容的探討中;三是指導學生正確辨別信息,抵制不良信息,通過有效的指導與監督,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與免疫能力。
五、結束語
立德樹人與思想政治學科有太多融合性,教師應在教學內容篩選、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執行組織、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找到更多立德樹人融入角度,以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科認知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學科有自身的教學目標,教師適時引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符合學科教學發展要求,展開對接性教學,能夠促進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機制的建設,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史標,鄭勇義 . 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學的途徑探究 [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
[2] 戴巧玲 .“立德樹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J]. 鋒繪,2019(3):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