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霞
【摘要】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美育課程,在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據了突出的地位。音樂課不僅僅是單純的唱歌,還從欣賞、演奏、創作等多個維度訓練并提升學生對音樂元素的理解與感悟,并通過多重感官來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體驗。音樂課所包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快樂。增強課程的愉悅性能夠更好的帶動學科發展和學生興趣培養。本文針對音樂課趣味教學,結合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關鍵主題,闡述并分析提高小學生音樂感受與賞析能力的具體措施,為老師們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核心素養;趣味教學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中特別指出,要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欣賞,并能夠理解音樂中所體現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具體是指在對音樂理論和基礎知識之上,能夠理解藝術作品中作者所表達情感,實現情感共鳴,同時有所欣賞,并給予適當的評價。小學生音樂課除了一般的唱歌和演奏這些基礎之外,對藝術作品能夠準確地欣賞并把握其意境,是評價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部分。當前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制約了其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一、小學音樂課教學現狀分析
1.授課形式單一,過分依賴課本
音樂課本身形式特殊,與其他文化課不同,音樂課需要在專業的教師指導下,借助音樂器材或其他音樂設備來實現授課。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授課中,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去專門的音樂教室,并通過講授的形式,結合課文為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學習演唱或者演奏一些簡單的曲目。這種模式也相對單一,雖然許多學生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受制于課堂環節的固定,學生能夠真正表達內心情感、展示自身音樂學習成果的機會并不多。同時,教師在授課中往往會基于課本來進行講授,并借助一些簡單的樂器如豎笛、鋼琴等完成音樂教學。在音樂欣賞環節也僅僅是以課本附帶的資源為主,許多內容往往并不迎合學生的興趣,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的現象。
2.課堂氣氛單調,學生積極性不高
音樂課本應該是一門娛樂性課程,它能夠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藝術情操。而在許多小學音樂課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課堂紀律,過分的關注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以及自主情感的表達,在授課中占據了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活動,最終造成課堂氣氛相對單調甚至沉悶。音樂課本身所具備的娛樂性沒有發揮出來,學生變成唱歌機器和演奏機器,無論是演唱還是演奏時都缺乏情感,從而失去了學習積極性。在音樂欣賞中,由于許多作品晦澀難懂,同時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大相徑庭,教師過度糾正學生的所謂“錯誤”理解,從而導致很多學生不敢表達心聲,壓抑了內心的真實情感抒發,從而導致審美能力的停滯不前。
二、提升課堂趣味,促進音樂教學具體措施探討
針對傳統僵化的音樂課現狀,教師可以從通過改變課堂氣氛入手,引導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角,并在教師的帶動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音樂課教學。增強課堂趣味有許多方法,如,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優勢,以及通過學生視角改進教學設計等。
1.豐富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
教師可以在教學模式上嘗試多元化教學,打造學生喜愛的音樂課堂。教師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的音樂課授課經驗,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課堂紀律可控的范圍內開展自主合作學習。例如,在欣賞音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組合成為小組,結合對音樂的感悟在小組中充分的交流情感,針對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則可以由教師引導其表達自己的理解。教師在學生表達中注意不要隨意否定。針對部分孩子無法正確感悟或者表達情感,教師可以在肯定的基礎上加以引導,讓他們學會用更加準確的語言抒發內心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創設山林鳥語的情境,通過描述自己身邊的所見所聞,對音樂所體現的這種新疆異域風情的情境帶入課堂,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在進行音樂學唱環節,結合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演唱,同時,還可以引入游戲環節,例如丟手絹、擊鼓傳花等游戲,讓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演唱能力,這樣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更高,也對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突出課堂趣味性
互聯網資源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隨著多媒體設備進課堂,音樂課授課形式也變得日漸豐富。教師可以借助當下流行的互聯網軟件或者教學資源,讓學生的音樂課堂充滿樂趣。例如,針對音樂《夜鶯》賞析時,由于時代的變化,空洞的講解已經顯得蒼白無力,這時教師可以穿插入影視劇的資源,為學生播放與自然相關的紀錄片,以及展現自然生物生活的特色視頻,讓視覺和聽覺得到同步的震撼,教師還可以擴展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相關題材如《百鳥朝鳳》電影,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自然以及民族音樂傳承同步學習,不僅提高了音樂賞析能力,同時也增強了熱愛國家熱愛民族,實現了情感和價值觀的升華。
針對低年齡段的小學生而言,課堂參與度和趣味性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借助當下流行的音樂演唱軟件,在課堂中為小學生打造“大家來K歌”主題課堂,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利用軟件資源增強課堂演唱的參與度,通過軟件打分增強挑戰性,并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還可以引入動畫資源,設計和制作簡單的音樂動畫課,讓學生在完成動畫小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欣賞音樂,將抽象的音樂元素轉化為可以直觀看到的動畫,幫助他們提升理解能力,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3.轉變教學視角,通過角色互換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音樂課所帶給學生不僅僅是知識收獲,還應該有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并借助角色互換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學生的自我鍛煉與提升,同時也增強課堂學生參與度。例如,在進行《碼頭工人歌》歌曲學習時,不僅可以讓音樂理解程度高、舞臺表現力豐富的學生為大家做示范,還可以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小老師,由學生組織大家進行歌曲的學習,并拓展和增加與勤奮工作題材相關的音樂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小老師”不僅鍛煉了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舞臺表現力和控制力。這種形式可以進一步發展,由同學自告奮勇報名,之后制定小老師教學安排表,依次完成演唱課程或者演奏課程的教學。
教師還應該站在學生視角來進行課程設計,例如,教師應該密切關注所教學的年齡段學生日常接觸和喜愛的音樂作品,及時了解流行音樂以及適齡兒童音樂的最新發展趨勢。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課本中指定的教學內容,還應該密切聯系時代發展,通過把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穿插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中會體會到教師和我們是一樣的,也知道和了解哪些是流行的和我們大家都愛聽的歌,同時借助這些小學生中的流行元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和欣賞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可以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和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小學音樂為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保障,音樂素養同樣也是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借助多元化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了課堂趣味性;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并充分引入和利用互聯網資源,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認知;轉換教學視角,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建立;用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能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并用新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角色的轉化,培養學生表達和表演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展現自己。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實現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生音樂素質整體提升,對小學生自身全面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艷.增強音樂趣味,培養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究[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17):1.
[2]蔣媛媛.音樂教育中提高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8(11):78.
[3]李斌.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