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產教融合是建立在產業發展基礎上,強化校企合作模式,是以項目體系為教學任務。本文主要分析產教融合模式下信息技術專業群構建的需求以及建設對策,凸顯產教融合基礎上中職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優勢。
【關鍵詞】? ? 產教融合? ? 信息技術? ? 專業群建設
引言:
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體現了中職教育本質內容,是建立在項目任務為教學目標,是以任務為教學載體,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是中職教育的根本,一旦脫離了企業實踐訓練,中職教育就是失去了教育意義。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轉型的一項有效教學方式,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教融合模式信息技術專業群構建的需求
1.1產業集群發展需求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可知,振興鄉村信息技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根據產業發展情況、主導產業發展規模、產業鏈配配套等現狀,優先選擇一些發展前景良好、經營狀況穩定、基礎扎實、具有特色的主導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建設。
包括通信設備、計算機、智能設備、視聽設備等一些列產品,有這些產品共同組成一個網絡產業集群,結合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構成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也是信息服務產業集群。
1.2信息技術專業群自身需求
根據文獻可知目前信息專業群構建還有兩個方面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一方面是信息技術專業群內存在著一些方案相似、數量相近、名稱相同的現象,這些現象被稱之為同質化現象。另外專業集群人才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另一方面,專業集群與產業對接呈現出碎片化的現象,產教融合方式存在深入度不夠、實際應用度不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專業群內各個專業與某個行業之間針對性較強,并且彼此之間互不干涉,導致資源建設浪費的問題[1]。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協議現象,學校與企業之間達成協議共同建設實踐訓練場地,結合實際發展制定人才培養建設方案,實現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發教學課程與教學內容,學校與企業相互派遣教師共同培養學生,以此彌補產業群項目開發的不足之處。
二、基于產教融合模式下信息技術專業建設對策
2.1根據產業發展優化和調整專業群
專業群建設是由多個重點專業作為核心內容,至少三個專業或者更多專業共同組成。并且具有基礎專業相通和技術領域相近的特點,同時與之相關的工作崗位差異不大,并且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一個集合。
專業群建設的基礎是保證群內各個專業應當具有共同行業資源,專業群核心要素是專業結構,業結構所要面對的技術服務或對接產業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專業群建設數量和內容。
中職院校信息技術專業開展產教融合教學工程中,根據產教對接以及供需矛盾對信息化專業群進行調整和優化,就目前而言,鄉村振興信息技術產業群建設既有良好發展前景,基于此,建立在鄉村振興對信息技術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了校企合作模式調研活動,調查對象主要有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農業科技產業、鄉級政府部門等,深入研究鄉村振興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聯系,同時明確鄉村振興道路上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
調研活動基礎上,根據專業對接產業,結合崗位需求,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開展信息技術產教融合教育,比如新加坡工廠教學模式、英國學徒制教學模式、美國建業群建設教學模式等,基于在農業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發展前景上,以產教融合為培養人才的載體,鄉村振興戰略和各產業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導向,就傳統特色不明、專業結構單一的信息技術專業群而言,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不斷提升專業群涉及范圍,比如,計算機網絡及平面設計專業、數字媒體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多個專業[2]。并且應當將計算機網絡應用、數據媒體技術應用作為專業群建設的核心內容,打造物“聯網+信息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群,促使專業群中各專業優勢互補、協調穩定和發展的格局。
2.2建設“雙導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建設信息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應當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制定的目標為主要目標,根據信息技術專業群職業、學科、課程內容等共同點對課程組成整體進行優化和完善,這也是專業群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校企合作開展產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橋梁。在建設委員會專業指導下,中職院校信息技術專業教育部門,結合信息技術專業群發展趨勢,建立在鄉村信息化建設對人才需求基礎上,按照學生職業發展方向兼顧學生身心健康,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明確升學和就業雙導向人才培養體系。
開展“雙導向”人才培養體系是建立在學生升學、就業、創業等諸多領域上,為學生多方面創造發展機會,以此確定人才建設標準。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包括基礎課程、核心課程、選修課程,主要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基礎知識、實際應用能力、職業素養進行融會貫通、相互滲透。將這種教學體系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建設產教融合教育體系,促使信息技術教學課程體系滿足產業群崗位標準。以崗位感知、接觸、適應遞階形式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將與學校對接的企業實際生產情況、項目內容貫穿于教學中。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信息技術產業要素,實現課程教育和素質教育同步培養,結合德育教育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2.3建設“五方”聯動模式
在培養人才建設方面上,根據實際發展需求建設“政、企,研、創、行”五方面聯動體系,建設一中心、雙導向、三團隊、四階段的培養體系。
中職院校應當與多方建立合作模式,比如,農業科技行業、科學研究所、創業中心、政府部門等進行合作,深入融合“學校、企業、政府、研究所、創業”五方面資源,為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開展提供優勢。
通過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實現“產學研創”建設中心,以產教為主五方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信息技術平臺,建立在產業轉型發展實際需求上,實施因材施教和四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將鄉村振興和物業發展目標植入校園中。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具有多這方面信息,包括研究院研究數據、創業中心提供的數據等,這些數據都為學生今后職業發展提供給參考價值,為學生發展指引方向[3]。
基于校園產教融合教學平臺,實現項目開發、實踐以及創業服務等目標,以此作為引導方向,建設更為精準、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促使人才建設更愛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缺乏主體地位致使人才培養體系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通過這些舉措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在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背景下,可以將企業中的生產要素帶到課堂上,將其轉化成學校人才培養的教育內容。同時,也可以講課堂上教育內容轉化成企業生產要素,這樣不僅解決企業生產要素不足的問題,也可以緩解教育實踐場地不足的情況,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教學目標,促使產業與學校無縫銜接。
實際中,中職院??梢越柚宸劫Y源建設重點人才培養班,將在學生信息技術專業群的學生抽出部分組成重點班,并且根據按照學生標準、準職業人標準、職業人標準、創業人標準四個階段開展循環培養模式。企業可以將自身的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引進教學中,使其成為教學內容之一,并將其細分為多個小項目,重點班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知識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項目部分進行操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中心對項目進行開發和制作,以此成為準職業人員。
作為指導教師應當對學生每日課堂表現、考勤情況進行記錄,同時結合學生最終產品,確定學生學習的成績,就一些成績優秀、積極動手和動腦的學生,企業應能給予一定的鼓勵,比如獎學金等方式,以此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經過重點班培養的學生在畢業以后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以下兩種方式就業,一種是直接到企業中任職,由企業對學生進行工作安排,這樣學生便成為了職業人員。針對一些能力較高的學生,企業一般都會將其輸送到更高的教育機構進行深造,通過企業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在政府提供的實踐平臺上進行創新實踐工作,以此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4]。另一種方式則是學生自行選擇升學,一些種方式進行深造,這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可以選擇更高的發展企業。
重點班級教師團隊建設需要需要采用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模式,在產教融合模式下,建設“學校+企業+創業”教師團隊,由此組成混編教師隊伍,可以最如下課程安排,理論教師為主導,企業教師輔助教學;也可以是項目開發企業教師為主,理論教師為輔;或者創新知道教師為主導,企業教師輔助教學三種教學模式。
學校在安排教師團隊時,可以將學校教師輸送到企業中,讓教師參與到企業項目開發過程中,并且由企業教師或者創業教師對學校教師實際應用技能以及創新理念進行指導,以此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與此同時,可以安排學校教師指導創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如何教學,提升企業教師和創業教師教學水平,進而培養“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結束語
產教融合教學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以教育改革為建設核心,中職院校必然需要強化專業建設規劃、設計工作,促使專業群建設能夠更符合時代和企業需求,晚上專業群各個專業建設目標和定位,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基于多方合作模式建設具有較高優勢的信息技術專業群,為提高區域經濟培養復合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戴建華,冒莉.專業群視域下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數字商業專業群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07):90-94.
[2]林徐潤.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50):1-3.
[3]花蓉,顧菲,王斌.產教融合視閾下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群建設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73-75+86.
[4]蔣建峰.產教融合視域下基于工作過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研究——以云計算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54-55.
李好亮(1973.12-),男,漢族,山東淄博,大學,講師,研究方面: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