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衛華,劉 瑞,劉江正,彭 潔,吳 昊,王 釗,張曉迪,孔德欽,李文麗
(第四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特殊作業環境危害評估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32)
化學武器屬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我國的威脅長期存在。我國近年來化學工業蓬勃發展,化學泄漏事故頻發,日遺化武和化學恐怖問題危害深遠,不容忽視。因此,化學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化學事件發生突然,影響范圍廣,可在短時間內引起大量人員中毒傷亡,醫療救援工作難度大[1]。防化醫學課程是軍醫大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環節,旨在提升學生應對突發化學事件能力,為國家培養防化醫學所需人才。在傳統理論教學中,學生雖然掌握了專業的理論知識,但屬于紙上談兵,缺乏實際應用經驗。特別是在突發緊急情況下,所學零散知識無法系統運用,不能滿足救援工作的需求[2-3]。因此,在理論課程結束后,開展防化醫學實戰演練非常必要,不僅可以使學生系統回顧所學知識,也可強化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防化醫學課程實戰演練教學設計見圖1。

圖1 防化醫學課程實戰演練教學設計
防化醫學實戰演練教學的開展需要一系列裝備物資,包括防毒面具、防護服、偵檢器、洗消器、洗消劑、急救針和其他醫療器械。為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應根據學生人數列出相應清單,足額準備。此外,按照功能對裝備物資進行分類裝箱,標明其名稱和數目,方便使用和撤收。
在課程開展之前,應制訂詳盡的教學方案,由授課教師負責編寫實戰演練課程講義,明確教學目的,確定教學內容,制訂演練流程。演練一般在戶外展開,需要半個足球場大小的開闊場地。我們的教學以實戰化為導向,旨在培訓學生掌握偵、防、消、救的基本技能,熟悉防化醫學救援的組織流程,提升學生應對化學災難的應急處置水平。
防化醫學課程實戰演練的實施主要包括理論知識串講、專項技能訓練、實戰情景模擬、人員任務分組和演練組織實施。
在前期課程中組織觀看《防化醫學應急救援演練》視頻,使學生對演練有大體印象。課程開始前,我們向學生發放講義,明確演練教學的目的、內容、任務和流程。同時,回顧理論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六大類化學戰劑的基本內容,偵、防、消、救相關知識,突發化學事件的救援預案。建議攜帶小黑板,在串講時進行板書,畫出演練流程圖。理論知識串講,可為后續演練奠定堅實基礎。
防化醫學救援人員必須掌握一系列的專業技能,包括個人防護、毒劑偵檢、毒劑洗消和醫療救治,這些技能訓練主要依賴相應的物資裝備[4]。如個人防護方面,需要訓練學生快速正確佩戴防毒面具和穿脫防護服能力;毒劑偵檢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毒劑報警器、離子遷移譜儀和防化醫學檢毒箱等裝備的使用;而洗消工作則分為人員洗消、裝備洗消和場地洗消,要培訓學生基于作業對象和毒劑類型選擇相應洗消器裝備能力;醫療救治方面,對于有明確解毒藥物的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劑量,對于尚無解毒藥物的則需學生掌握急救方案和對癥治療措施。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邊講解邊示范,并組織學生逐項練習。最后,為保障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考核,確保每名學生都切實掌握了化學武器的偵、防、消、救等關鍵技能。
實戰化為導向的綜合演練,需要以化學突發事件為原型,營造演練教學所需的情景。捷克教育家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曾經提到“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景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5]。情景教學法具有學生主體性、互動協作性、實踐操作性和自我認知性等特點。我們模擬真實的化學戰、化學事故和化學恐怖場景,布置發煙罐,安排學生扮演中毒傷員,完成救援演練任務。情景教學中教師扮演導演和解說者,而學生扮演救援人員,因此,對于演練場景的模擬必須要真實詳細,突出事態緊急的特點,并設置各種突發事件。通過這種開放式訓練,學生能掌握處理化學事件的技能,提升應急和協作能力。相反,如果情景設計表面化和形式化,學生的代入感和參與意識會降低,演練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真實模擬實戰化條件下的情景對于演練教學來說至關重要。
對于實戰演練教學來說,學生是主體[6]。基于化學事件救援的任務需求,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將學員分為偵檢標記組、現場搜救組、分類洗消組和醫療救治組,每組4名,并設中毒傷員2名和指揮員1名。對于人數較少的教學軌道來說,訓練組織較為簡單;對于人數較多的教學軌道,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分班,逐班輪訓,確保教學質量。在演練開始之前,教師通過講授使學生熟悉自己的崗位分工和作業程序。標準化傷員(Standardized Patient)對于實戰演練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化妝模擬人員中毒后的癥狀、痛苦表情和哀號求救,有助于營造演練現場的緊張氣氛[7]。同時,要明確指揮員的崗位職責,使其熟練口令內容和下達時機,掌握突發狀況的處置方法。
課程教學以化學戰、化學事故和化學恐怖等為背景,通過模擬真實情景,對學員分組開展演練工作。演練中通過釋放發煙罐和特殊嗅味劑,模擬我方遭受化學毒劑襲擊情景,現場設置輕度和重度傷員各1名。指揮員下達救援命令,偵檢標記組穿戴防護服和防毒面具,攜帶偵檢器材深入毒區,確定毒劑的類型和濃度,劃定染毒區域,并標定警戒線;隨后,現場搜救組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攜帶急救藥物和擔架,負責傷員的急救與后送;分類洗消組攜帶分類傷票和洗消設備,對傷員按傷情進行分類,并對染毒人員、裝備和場地進行洗消;而醫療救治組在醫療救治所內對傷員進行對癥治療和心理干預。在此階段,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指導作用,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密切觀察學生演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授課結束后,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兩方面展開講評。一方面,對實戰演練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關鍵技能和演練流程等內容進行總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演練的深刻認識;另一方面,重點圍繞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講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同時,我們設計調查問卷,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征集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教師對學生的反饋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找出演練教學中的失誤和不足,并提出相應改進策略,應用于后期的教學實踐。
與傳統理論授課方式不同,實戰演練課程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身份角色。實戰演練教學并未削弱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其工作量更大,且要求更高[8]。一方面,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這一點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前充分準備,課堂精心組織,課后認真總結;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學生犯錯,并及時糾正。
實戰演練是一種最接近實戰的現場實踐教學方法,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重點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協調工作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在實戰演練教學中,訓練科目、人員編組、任務分工和演練流程都是基于現實情況進行設定。而演練中我們以實戰標準要求學生操作規范、緊張有序、協調配合,切實提升其處置化學突發事件的能力。
實戰演練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精心組織,包括課前教學物資和教學方案的準備、演練流程的講解、演練情景的真實模擬、人員任務分組和演練組織實施。每個環節都非常關鍵,課前準備不充分,裝備數量不夠或無法使用,都會影響課程進度。而場景布置和傷員模擬不當,會使學生覺得演練流于形式,有形無實。人員任務分組和演練組織流程不明確,則會導致教學現場混亂,影響教學效果。
總之,以實戰化為導向的綜合演練教學對于提升防化醫學課程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相對于傳統理論教學,它對授課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這種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和應對突發化學事件的能力,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防化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