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焱
摘 要:金融環境與社會經濟市場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在金融領域涌入了一些中小型機構,這對于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活躍我國金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金融機構的多元化也為我國金融體系帶來了金融結構、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的難題,金融會計作為金融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分析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了當前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以及金融風險所具備的特征,并提出了正對性地提升金融會計風險防范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會計;風險成因;風險防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環境日漸寬松,眾多中小機構和企業也開始步入金融領域,促進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繁榮,金融會計作為反映金融企業及機構經營活動的工具,金融會計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于會計核算、監督以及企業管理與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我國金融會計還存在諸多地操作風險、管理風險,而這不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一、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金融會計制度存在缺陷
為了活躍我國金融市場,調動金融市場的活躍性,我國降低了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大量的中小企業和機構因此進入了金融市場領域,中小企業及機構的加入一方面活躍了我國金融市場,推動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繁榮和發展,然而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機構及企業的加入也導致我國金融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提升了我國監管機構的監管難度,加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缺乏對中小機構及企業的監管經驗,未能夠完善金融會計制度,導致金融會計制度缺乏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舉措,造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急劇上升。
(二)內部金融管理體制不完善
為了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及行業的穩步發展,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外部管理政策及措施,為金融機構及企業提供了較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但部分金融機構及企業在內部金童管理體制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內部會計管理混亂,沒有對各個崗位的職能進行明確界定,導致在金融機構中越權開戶、工作授權出現混亂的現象頻頻出現;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缺乏內部監管制度,或者內部監管形同虛設,會計監督無法發揮切實的作用,這導致部分金融機構為了追逐利益,與其他機構進行惡性競爭,只強調業務量和業務規模,而缺乏對業務進行必要的監管,而這樣的行為無疑加劇了金融會計風險。
(三)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在金融會計的實踐中,相關制度和政策的落實離不開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執行,因此,金融會計人員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金融政策的執行程度,為此,我國高校大力培養相關金融會計人才,然而在我國金融行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高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數量無法滿足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因此金融機構及企業在招聘金融會計人員的過程中不得不放低要求,以滿足金融機構的人才缺口,這導致金融機構及企業的金融會計人才參差不齊,部分人員由于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較低,出現了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利用自身的職務之便,挪用公款、收受賄賂等違規行為。
二、新型金融會計風險具有的特征
(一)隱蔽性
金融機構的風險起源與部分員工的不當行為密切相關,而這些不當行為往往發生在金融會計業務的前期,加之銀行的業務繁多,員工的相關違規行為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加之金融機構缺乏嚴格的內部監管體系,導致這樣的不當行為更加難以發現,而不當行為出現的時間越長,則積累的相關風險問題就越多,一旦相關風險因素爆發,金融機構的損失就越大。
(二)專業性
金融會計工作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金融會計工作者也往往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然而由于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較低,其并未將專業知識用于推動金融機構的業務和工作中,而是利用專業知識尋找機構中存在的監管漏洞,并利用漏洞進行違規操作謀取私利,由于這樣的違規操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發現的難度較大,增加了監管部門的偵查難度。
(三)傳播性
在金融機構中,如果有某一位工作者出現不當行為,而其違規行為長期未被發現,并得到處置,那么其他工作者也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而效仿不當行為為自己謀取私利,為金融機構造成更大的損失,帶來更多的風險。
三、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建立新型金融會計制度
我國金融機構業務繁多,且涉及的金額往往數額龐大,一旦金融機構中出現資產價值反映不合理以及金融機構工作出現違規操作等行為,那么將對金融機構的信譽造成巨大負面影響,而一旦金融機構信譽出現問題,則其他的經濟部門也非常容易因此遭受損失,因此在新型金融環境下,我國必須加強對新型金融會計的規范與監管。而要加強對金融會計的規范,我國需要建立新型的金融會計制度,首先,我國需要在金融會計制度中嚴格遵守謹慎性原則,使得金融會計能夠真實反映相關金融機構的資產價值,讓投資者能夠根據金融會計數據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其次,要逐步建立起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監控制度,并設立專門的金融呆賬核銷監控人員對企業的相關進行嚴格的監督,從而降低金融會計人員進行違規操作的空間,降低金融會計的操作風險;最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各項電子設施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水平,因此,在監督的過程中,相關監管部門能夠加強對電子監控設施的應用,從而有效監督相關核銷人員在核銷過程中的行為。
(二)建立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監督體系
在過去金融機構未能夠建立嚴格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體系也是造成金融風險加劇的重要因素,因此金融機構首先需要完善事前風險監管體系,并根據不同金融業務的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大小設立全面地風險預警線,并提前設置好應對各類風險的不同措施;其次,金融機構需要加強事中監管,一旦相關風險因素達到風險預警臨界值需要及時進行風險預警,并采取相關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除此之外,還需要與其他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增強對整個金融行業整體動向的了解,從而在其他金融機構發生潛在風險時,能夠及時獲取相關信息,為金融機構采取防范措施爭取寶貴的時間,將自身的風險損失降低到最小;最后,金融機構還需要加強對會計原始資料的審核與復查,這主要基于會計原始資料是金融機構判斷潛在風險的重要數據來源,同時會計原始資料也是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依據,是投資者進行決策重要基礎之一,因此金融機構需要重視對會計資料的審核與分析,及時發現金融機構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范。
(三)加強金融會計從業人員人力資本建設
當前,我國高校在培養金融會計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其進行理論培養,而缺乏實踐培養,這導致專業人才在步入金融機構從事相關金融會計工作后需要重新學習部分知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應該加強對自身課程改革,并在高校中設置“銀行會計”“保險公司會計”“證券公司會計”等金融方向的課程,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更多的方向,通過對金融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加強在金融風險意識的培養,而這對于日后學生在工作中能夠重視金融風險和預防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高校和相關金融機構應該加強合作,使得金融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同時學習理論知識并參與金融會計理論實踐,使其在金融會計實踐過程中能夠鍛煉綜合能力,并加強金融風險意識的培養。
四、總結
新型的金融環境給金融機構帶來了較大的機遇,這對于金融機構提升自身的規模和運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型金融環境的到來也使得金融風險的出現的可能性空前增加,而金融會計是預防和及時發現潛在金融風險的重要方式,為此需要加強對金融風險成因分析的相關研究,從人力、制度、內部控制等多個角度進行風險成因分析,并從多個角度入手,制定有力的措施,加強對相關金融風險的控制與監管,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使得金融部門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穩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萍. 淺析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J]. 納稅,2020,14(04):96-97.
[2]馬可涵.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防范[J]. 商場現代化,2018(23):157-158.
[3]李焰. 商業銀行金融會計風險防范與化解[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