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萍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語文學科課程模式及教學方法也紛紛開始加入改革的隊伍當中。課前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文內容,在上課時更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從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出發,并分析現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何通過課前預習去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相關措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預習;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古人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對于學習來說,道理是一樣的。語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凝聚了中華人民的勞動結晶。為學習好語文,課前預習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在上課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利于理解、接受老師上課教授的內容,課后梳理知識也更加清晰有條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起來既輕松又高效。
一、初中語文課前預習的必要性
課前預習對于初中語文來說雖然只是一個較小的組成部分,但是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拓展課外知識,并做到持之以恒,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能力
老師在學生沒有進行預習的情況下直接授課,學生會直接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且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與理解效果較差。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完全來自于老師的講解,這樣一來,大多數學生會形成不愛思考的學習行為習慣,只需上課時做好相應的筆記即可,相應的就出現“筆記一扔,啥也不會”的現象。課前預習,需要學生花時間、花精力,獨立進行思考,對文章的概要、表達思想、情感等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且預習過程中,學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識會對其進行標注,之后在課上或課下向老師請教。由此,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印象,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2. 活躍課堂氛圍
相對于老師直接講課、學生記筆記而言,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更能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在上課時會根據自身情況提出疑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生提前預習指的是對課文有大致的了解,即使老師講到不同階段學生也能跟上老師的節奏。在老師講到文章的重點、難點時,學生也能結合自身觀點進行理解,在情感上更容易產生共鳴,給枯燥的課堂增添了趣味,學生更活躍,很好地提高了課堂的氛圍。
3. 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堅持二十一天即可養成”這句話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形成良好的習慣需要堅持。對于初中語文來說,每節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且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那么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需要老師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學生就能主動完成,學生就會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現價段初中語文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自我預習主動性差。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但對于課前預習這種無形的作業,學生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惰性、沒有人監督等原因不去重視。另外,學生家長不重視也造成了學生自我預習主動性差的問題。學生課前預習的思想還受到老師的影響,如果老師在課堂中只是簡單提及下一節課的預習內容及課程作業,學生會選擇性的忽略。由此可見,部分老師也沒有從實際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培養學生預習的學習習慣。
第二,學生預習方法存在缺陷。由于語文學科涉及知識較為廣泛,需要從小積累,這樣學生預習起來才較為輕松。但是,因為學生知識的積累不足,對語文課文內容的把握與課程目標有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學生的預習效果也并不是很明顯。另外,老師對課前預習不夠重視,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并沒有明確指出需要預習的內容,缺少對學生的具體指導,學生只能簡單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預習,因此預習的效果甚微,學生并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也沒有正確掌握預習的作用與方法。
第三,對預習的總結與評估不足。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預習對下一次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基本的認識,但在預習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難點,對于不懂的地方,學生并沒有進行重點標注。例如,七年級上冊《春》的預習。這篇課文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是朱自清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的背景下創作的,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境界的向往,文章蘊含著作者特定時期的情感。但學生由于知識儲備較弱,對當時作者創作背景不了解,影響了他們對整篇文章情感的把控。老師不了解學生的疑惑點,在講述的過程中,沒有針對學生不理解的重難點進行分析,自然而然學生預習的效果也不是那么顯著。由此可見,為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老師可以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總結和評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借助預習打造高效課堂的措施
第一,激發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為提高學生預習效果,老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只有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前預習中去。例如,八年級《安塞腰鼓》《社戲》這些課文,都是以“民風民俗”為主題,通過這些文章,了解民俗,尊重民間文化,學會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從教學內容上說,民風民俗這個主題廣受學生的歡迎,老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做好分析和引導工作。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提供幫助,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第二,制定明確的課前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有利于老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教學課程的整體完成有重要作用。例如,七年級下冊《愛蓮說》《陋室銘》兩篇古文的學習,老師沒有明確地向學生指出,預習時要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初步認識,課外拓展時聯系當今時代名人進行解說,學生預習的方式為簡單地看一遍課文而不進行深入探究,不去查找相關資料,課前預習的效果達不到老師的預期。因此,老師需要給學生下達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記住課文中的生字、對于文章感情的理解、能熟練的通讀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學生的方向感就會比較明確。
第三,強調預習方法的簡單與務實。預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注意問題的解決還要掌握合理的預習方式,老師需要把這些交給學生,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例如,《桃花源記》的預習,在學生了解文章大概的內容之后,讓學生結合作者對這篇文章的情感進行分析,對于不理解的文言文句子、需要注意的通假字、注釋等做好標記,對于想提問的問題在句子旁邊注明,以便于學生課上詢問老師,這也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去,讓學生掌握高效的預習方法,通過預習打造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
為提高語文科目課前預習的效果,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老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向學生明確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為提高課前預習的效果,打造高效課堂,不僅要從預習的角度看待問題,還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去理解課文,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課下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掌握預習的步驟以及預習的方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彩虹. 如何通過預習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 西部素質教育,2017(2):295.
[2] 黃顯進. 讓預習成為構建初中語文有效課重的導航[J]. 讀寫算:教師版,2016(16):79.
[3] 張燕. 讓預習成為提高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導航[J]. 讀寫算:教研版,2014(1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