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超
摘 要:隨著最近幾年,我國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園區的數量日漸增多,如何促進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如何促進科技園區與當地經濟更好的結合,是最為關鍵的問題。特色小鎮作為促進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已經在國內外一些城市得到了應用。為此,本文就以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來探討特色小鎮模式如何促進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特色小鎮如何與科技園區之間建立共生關系,以及如何在該種共生關系中,確立自己的特殊位置,從而通過共生介質和共生界面優化實現互利共生。
關鍵詞: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特色小鎮;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21
0 引言
當今世界的競爭形勢不僅是經濟方面的競爭,更是科技方面的競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已經促進了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依靠傳統的單一經濟模式來發展經濟,或者單一科技模式來發展科技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文獻和實踐發展來看,實現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而以歐美和日本為主要代表的發達國家科技園區已經向更具綜合性、開放性、系統性的城市科技園區轉變。開創了以城市為主導,以經濟為本質,以科技為后盾,促進城市向“生產與人文”方向發展。為此,本文就從特色小鎮的模式下,來探討如何促進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我國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1 科技園區在科技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1.1 在穩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的科技園區從最開始的形成萌芽階段,到如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從最開始的招商投資,產業集聚的過程到如今可以實現自主創新發展,可以獨當一面,科技園區的發展已經跟上了我國時代的發展步伐,是我國特色自主創業的一種重要方式,有效的實現了在穩定中實現增長,例如,在2019年,全國169家高新區共實現生產總值12.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3%;上繳稅費1.9萬億元,占稅收收入的11.8%;出口總額4.1萬億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21.6%。
1.2 成為我國推動“雙創”的核心載體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對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我國的科技園區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涌現了一批批重要的創新高地,例如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的中關村、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深圳南山科技園、杭州西湖科技園、上海張江等。同時也正是由于科技園區力量的推動,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例如華為、阿里巴巴、聯想、大疆等科技創新型企業。
1.3 成為實現產業聚集,產業鏈融合的重要力量
也正是由于科技園區的帶動和發展,促進當地城市化的創新發展,例如以杭州為代表的阿里巴巴企業,和以深圳為代表的華為企業。科技園區的建設發展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
2 科技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區域發展的作用
2.1 從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來看
科技園區是集中科學技術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于一體的概念模型,科技園區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促進自身的創新能力,更需要促進園區與城市經濟的融合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整個區域的創新發展。一方面,科技園區承接著國家以及當地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引領者和實踐者。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提升整個區域的科技水平,可以培育新型的科技創新優勢和創新產能,為當地區域的企業發展、大學建設和科研機構提供新型的創新環境。另一方面,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驅動功能,是一座城市“智慧”發展和新型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場所。同時,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可以實現新型產業與原有急需轉型產業的對接,既承載著城市新型力量的成長,又促進了傳統功能的發揮,是交匯新舊產業和促進新型產業的重要區域。
2.2 從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來看
科技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科學技術實現創新、區級綜合實力提升與社會技術創新共同發展的結果。而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也促進了三者的協調互動。首先,實現了社會技術發展與科技園區科技發展之間的協調互動。科技園區的發展有助于促進社會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提升,更加促進了產業集聚,產業升級轉型的發展,為此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了社會科技的發展。其次,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科學技術之間的協同與優化。科技園區總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將區域經濟與社會科學技術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它促進了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促進了城市就業,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等多個方面,有助于實現城市自身的升級優化。最后,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更好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實力、社會科學技術的提升,促進了三者的融合發展。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例如新型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矛盾、科技要素聚集與流動之間的要素、產業升級和普通民眾就業之間的矛盾等。而該些矛盾會伴隨著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實力的提升,使得產業分工更加的細致,以往的產業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優化,這樣可以很好的解決了社會矛盾,實現了三者之間的融合發展。
3 特色小鎮驅動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
3.1 特色小鎮的內涵
我國的眾多學者都對特色小鎮進行了概念區分,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觀點,結合最近幾年的文獻研究可以發現,特色小鎮即為:它是一個產業發展,空間聚集的結合體,在小鎮中,產業的發展由單一向多元發展,空間結構隨著發展形式的深入,會更加的復雜化和多樣化。伴隨著空間結構的完善與產業結構的優化,特色小鎮逐漸形成規模。
3.2 特色小鎮的特征
(1)綜合性:特色小鎮具有綜合性的功能,它集中了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于一體多的發展模式,很好的解決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各項問題,同時又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科技力量的發展。
(2)集聚效應:特色小鎮雖然有多種功能,但是它并非是單一產業發展,而是實現多種創新要素的集聚與創新,最終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新型產業的集聚等多種效應。
3.3 特色小鎮驅動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共生邏輯
3.3.1 生產關系——參與主體互動方面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促進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模式,會引入優質的資源要素,而優質資源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擴充科技園區已有的空間效應。為此,特色小鎮在發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不斷的擴充自己的參與主體,并且去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具體而言,要充分的搭建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交流互通,實現各個主體在交流平臺、活動空間以及文化氛圍等多個領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更要積極的引入眾創空間,產業孵化園等中間機構的參與,充分調動社會中的創新力量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將科技園區的打造成為以科技驅動為主,以尖端力量為輔、以創新力量為支撐、以生態發展為根本的創新型科技園區。
3.3.2 共生過程——影響力方面
特色小鎮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十分注重生產、生活和生態三者之間的共生過程。例如,最為明顯的設施就是,通過引入一些商業服務、醫療資源、休閑娛樂項目、便利的交通等基本措施,為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以上基礎設施的完善更加有利于科技園區與中心城市之間的空間和產業之間的銜接。其次,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人才的吸引和管理,為此,集聚了眾多的優秀人才。為了促進產業與科技之間的銜接,特色小鎮往往會優先建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基本措施建設,探索新型科技智慧式城市生活,從而從整體上促進了城市影響力的提升,為整個城市功能的集聚發展提供了示范效應。
3.3.3 共生過程——競爭力方面
特色小鎮的運營模式為通過構建新型產業,為當地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形成新的產業鏈和,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著特殊的位置。例如,在杭州通過建設人工智能小鎮來推進新型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在未來可以更好的參與全球性科技競爭。其次,特色小鎮更加注重“會議模式”,可以定期舉辦一些會議,座談等對于一些產業科技的最新發展方向和未來成果進行考慮。一般一些會議的舉行都是全球性的,參會人數也較多,而且參與人員都是該領域中的尖端人才。小鎮模式的構建,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凝聚優勢力量發展科技,為企業參與全球創新資源配置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4 特色小鎮模式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分析
4.1 推動科技園區特色小鎮向尖端型科技生態示范區發展
在特色小鎮的模式引領下,未來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向創新型、尖端型技術領域發展。首先,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向科技園區提供科技創新性的主體,該主體可以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類創新型企業。只有該類主體的引進次才可以為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創新源泉。其次,要充分的發揮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為此,在未來需要打破不同要素之間的壁壘,沖破“玻璃門”現象,充分的促進不同要素之間的流動,積極推動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多個方面的交流互動。同時,更好保障勞動力、土地、信息等多個基本方面的保障,實現經濟的集約式發展,更好的促進不同要素之間的競爭發展。還有,要積極的推動科技力量的創新發展,一項科技的新發明,或者是一項產業的升級轉型離不開創新力量,更離不開社會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此在未來的發展中,科技園區要充分的轉型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積極的與國際尖端科技相接軌,與新型科技的發展奠定力量。最后,要積極的轉變以往的科技創新方式,制定明確的科技技術發展戰略與規劃,實現科技產業的分化,實現不同科技資源和科技優勢的優化布局,積極的將科技園區的科技力量與區域的產業布局、城市功能分布、社會營造的建設發展相聯系。
4.2 推動科技園區特色小鎮運營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和科技發展的豐富化,未來科技園區特色小鎮應該積極的轉變發展模式,從以往的只重視產業的發展向重視科技、產業、經濟、社會多個領域的綜合發展轉變。具體而言,首先,在戰略規劃方面,科技園區特色小鎮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更加注重與園區產業經濟和整個城鎮化的發展相銜接。尤其是在科技園區特色小鎮的數量規模上、不同區域之間的功能定位上、產業的整體發展方向上等都應該與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行融合,不可實現“單干單挑”,只有與當地經濟實現了充分的融合,才可以實現長遠化的發展,才可以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地文化產業的繁榮等多個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其次,科技園區特色小鎮的發展應該注重與當地的文化相聯系,探索“獨一無二”的自我發展模式。例如,一些小鎮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特色,為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積極的去探索自身的鄉土特色,自身的文化力量,在促進當地產業的升級和轉型過程中,更加發揮了當地的各項優勢。
4.3 推動科技園區特色小鎮向知識網絡方向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科技園區特色小鎮的發展不僅要注重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重視區域經濟的整體推動,更加需要重視知識網絡、新商業模式等社會關系網絡的開發和利用,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去解決科技園區在未來發展中面臨的社會問題,資源短缺問題等。而向知識網絡方向發展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的例子,例如以“風險投資裂變式”的美國硅谷園區,以國際化發展為主要方向的法國索菲亞科技園區,以政府主導和開發為主要特色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在我國的各種特色科技園區中,也都是積極的去開拓關系網,從而來解決遇到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5 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在創新基礎上的經濟科技發展,才可以取得更加長遠化發展,而特色小鎮作為驅動科技園區的一種重要載體,在實現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特色小鎮的優勢來實現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才可以使得科技園區的發展更加貼合當時經濟與社會。為此,特色小鎮驅動科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中,需要推動科技園區向尖端型科技生態示范區發展,向社會技術創新的創新型科技園區發展,向知識網絡方向發展,推動科技園區特色小鎮運營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尹婷婷.基于產業園區“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實踐——以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3):22-23+26.
[2]郭峰,徐薇,余志平,等.安吉縣筆架山農業高技術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07):1458-1461.
[3]石贈榮.初探創新理念下科技園區空間布局優化——以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例[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0,(06):76-77+80.
[4]周倜.基于5G智慧燈桿的智慧科技園區新應用——徐州沛縣科技創業園智慧園區智慧燈桿項目[J].照明工程學報,2020,31(03):9-10.
[5]常向陽,車晶晶,白宗麗,等.江蘇草莓特色小鎮運營模式分析——以南京溧水洪藍鎮和徐州銅山新區街道為例[J].中國蔬菜,2020,(06):6-10.
[6]劉春輝,張婉月,陸紅娟,等.蘇南自創區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路徑探討[J].現代商業,2020,(14):95-98.
[7]張飛,平英華,嚴雪鳳,等.農業園區科技支撐體系構建探討——以南京白馬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9):263-266+271.
[8]趙一奇,鄭捷,任鑫森,等.美國LEED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上海煙草集團浦東科技創新園區項目中的應用分析[J].上海節能,2020,(04):356-359.
[9]史竹琴,朱先奇,蘇妮娜,等.科技型產業園區低碳轉型的動態演化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軟科學,2020,34(06):64-71.
[10]孫玲,毛崢.產業園區回歸本質科技賦能智慧園區——北京經開關于產業園區發展的回顧與前瞻[J].中國科技產業,2020,(0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