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玲 覃會優
【摘要】水族石刻是水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吉祥紋樣映射出水族的美好愿望,是現代標志設計內涵提升的素材源泉。本文以水族石刻吉祥紋樣為著手點,分析其表現手法、表現主題與內容以及文化映射。同時,分析了現代標志設計表現形式多樣性和更加注重文化內涵注入的趨勢。在此基礎之上,研究水族石刻吉祥紋樣融入標志設計的可行性,從提煉重構-豐富標志設計內容、嫁接融合-拓展標志設計渠道和傳承活化-提升標志設計內涵三個方面深入探討了應用方法。水族石刻吉祥紋樣融入現代標志設計之中,不僅提升現代標志設計的內涵,也是構建宣傳水族文化的良性通道,為現代標志設計研究領域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水族石刻吉祥紋樣;現代標志設計;融入;創新方式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1-163-03
【本文著錄格式】陳佳玲,覃會優.水族石刻吉祥紋樣融入現代標志設計的應用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1):163-165.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黔桂邊區少數民族瀕危傳統工藝保護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8BMZ061)。*為本文通訊作者
擁有古老歷史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縣、榕江縣等地區,區域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廣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青石、巖等石料,為水族石刻提供了充足原料。水族石刻是水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是集雕刻、書法、繪畫和建筑為一體的民間傳統工藝,紋樣的表現手法、主題和內容,反映出水族的歷史、宗教信仰和民俗習慣,體現出水族人民質樸、向往美好生活的觀念,為現代標志設計提供靈感來源。
一、水族石刻吉祥紋樣
(一)表現手法多樣
水族石刻吉祥紋樣采用具像、抽象、象征、諧音、隱喻等多種表現手法。具像手法是水族墓葬石雕的主要風格。例如動物交媾場景就是以具像的形式反映水族對于生殖文化崇拜的內容。抽象技法大都體現在人物或動物的造型特點上,也有一小部分體現在器物上。如銅鼓紋就是由八芒暈、櫛紋、人字形折線紋、交叉水波紋、連勾螺旋紋、回紋等一系列的抽象圖案組成的。象征手法有一定的暗示性。以“二龍戲珠”為例,在水族中“龍”被視為呵護后代的神物,而“珠”寓意著美好的事物。“龍”和“珠”呈固定搭配,象征著吉祥如意。諧音技巧最常應用于動植物中。例如,蝙蝠的蝠對應為五“福”捧壽,鹿對應的高官厚“祿”等音上,而最有代表性的諧音是葫蘆,取漢字“福、祿”諧音。隱喻的表現手法通常體現在許多描寫性象征的題材之中。例如“鳳穿牡丹”,鳳凰是吉祥的仁鳥,牡丹是富貴花,鳳凰和牡丹就是陰陽結合的吉祥象征,這就暗示了傳統的民間交合、體現了水族人民渴望后代子孫的興盛發達。
(二)主題與內容豐富
水族石刻裝飾內容的題材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集中表現為祈子、延壽、招財、吉祥四大主題。
吉祥如意主題,是水族石刻最大的描繪主題。常見的動物有與水族人民生活相關的鳳、麒麟、喜鵲、虎、馬、牛、豬、蝴蝶、大象等;植物有梅、蘭、竹、菊、向日葵、牡丹、石榴、葫蘆、葡萄花卉、樹木、藤蔓植物等;人物有福星、道教八仙等;幾何有萬字形、米字形、回字形等;器物有香爐、玉佩、竹簡、硯臺、花瓶等;文字有漢字福、囍等,還有部分水書文字。
驅邪避災主題,是水族人祈求神靈庇護的希望。動物有辟邪護法、能鎮百獸的獅子、老虎、鳳凰等;人物有在水族被認為是主宰人類禍福的牙巫女性大神及用來守護亡靈的石傭像等;植物有用來護身、避邪驅祟的葫蘆;器物有能夠驅邪的羽毛扇、鎮妖降魔的銅、降魔除妖的銅鼓;幾何有萬字形、把字形等;文字有護靈驅鬼的水書。
祈子延壽主題,寄托生命繁衍的美好愿望。動物有魚、麒麟、仙鶴、蝙蝠;植物通常有蟠桃、石榴、松樹;人物有壽星、水族送子形像“牙花散”女神,裸女形像等;幾何有萬字文、盤長結等;文字有松鶴延年,壽比南山等。
招財納福主題,祈禱未來的幸福生活。動物有鹿、喜鵲、象征財富與權貴的雙獅等;人物有財神以及招財童子形像等;幾何有盤長、菱形、方格形;器物有權力和財富象征的銅鼓;文字有“祿”“財”字等。
(三)文化映射美好
水族作為一個有多神信仰的民族,隨著人們生活與價值觀念的不斷發展,不同的文化內涵也隨之映射而出。從原始圖騰崇拜,進而發展到巫術與宗教信仰,再到尋求美好的精神寄托與弘揚孝道,這些標刻有水族原始文化的印記一直流傳至今。
“鳳”被稱為祖先,“蝴蝶”是創世的靈,這些神秘的圖騰反映出水族原始圖騰崇拜的文化,而擁有超自然力量的“水書”與萬物通靈的“銅鼓”則可以驅邪避災,背后凸顯的是水族巫術與宗教信仰文化,這些原始的文化反映出水族人美好的精神需要,寓意水族人最純真的理想和愿望。
而作為民俗生活的創造性產物,刻畫著水族人民“漁獵種植”“民族樂舞”的民俗活動與“乳姑不怠”“臥冰求鯉”等尊崇長輩的孝道故事,體現的是水族人淳樸善良的民風,不僅弘揚了傳統的孝道文化,也寓意對子孫后代的美好希冀。
二、現代標志設計發展趨勢
(一)表現形式的多樣化趨勢
圖形動態化趨勢,是標志設計新興轉變。具有可伸縮性、延展性是動態化標志的兩大特點。谷歌公司標志就是由靜態轉變為動態標志的典型,當面對口令時“Google”字母分別變成藍、紅、黃、綠四色跳動的小圓點排列開來,當搜索結果完成時,跳動的圓點恢復成靜止狀態。這種動態標志既增加了圖形藝術的表現力,也表明谷歌公司“隨時隨地為你工作”的理念。
色彩情感化趨勢,是標志設計的個性化體現。色彩是標志設計的重要元素,具有識別性強的特點。現代標志設計在色彩運用上是通過調整標志和色彩的關系,使其更貼近大眾審美的情感化需求。谷歌公司標志色彩經歷了從開始刺眼的五顏六色,到保留紅、黃、藍、綠四種基色的同時增加了被認為是安全代表綠色在標志中占比,再到字母G被表示尊重的藍色取代,整個標志色彩更加注重內在心理的情感化需求。
空間扁平化趨勢,是標志設計的前沿風向標。扁平化標志擁有去繁從簡、簡潔明了,弱化裝飾效果等特點。谷歌標志采用了較之前更為簡單的扁平化設計外觀,加強了標志的構圖統一,用曲線來表現外形,減去了一些細節裝飾,加上細小的字間距,使整個標志看起來更加輕盈簡潔,增強了可讀性。
(二)更加注重文化內涵注入趨勢
更加注重企業文化內涵注入。企業文化內涵注入能夠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現代標志設計通過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有利于與其他企業做出區分,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費者群體,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結合谷歌公司企業文化賦予標志豐富的寓意是谷歌公司聘請的第一任設計師魯斯卡達提出的設計理念,她認為,谷歌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特點,而不是單一的抄襲模仿。她曾在草圖中增加放大鏡和十字光標元素體現出企業對于知識的無限搜索追求,強調搜索的準確性,凸顯企業文化內涵。
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內涵注入。優秀的民族文化為現代標志設計提供了不竭之源,現代標志設計輔以民族文化與先進技術,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品牌迅速站穩市場,也有利于提高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快速地引起文化共鳴。谷歌為了貼合各地民族特色,根據不同的風俗與習慣,推出了相應的涂鴉標志作品,另外,為谷歌設計了一個無色標志版本,以紀念發生的重大悲劇事件,如緬懷蘭總統不幸失事,這是第一個應用無色標識的事件。
更加注重時代文化內涵的注入。標志與時代文化相結合,使企業有生命的活力。隨著現代審美發展與變化,標志設計也與現代審美需求更加貼合,將時代文化與標志設計融為一體,能夠幫助企業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谷歌以時代文化為基礎,不斷地突破技術的創新,為用戶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除了原初“Google”標志外,谷歌還推出一系列衍生的標志,作為慶祝節日、紀念日、懷著名藝術家、先鋒和科學家等重要日子,還推出了一系列的交互標志涂鴉、真人視頻涂鴉、源代碼涂鴉、有機涂鴉、VR涂鴉等,成功讓標志設計緊跟時代文化發展。
三、水族石刻吉祥紋樣融入現代標志設計的創新方式
(一)提煉重構-豐富標志設計內容
在現代標志設計中,分解圖形的目的是為了重組和提取元素,通過結合時代的寓意和聯想,將傳統紋樣與現代標志設計進行有機融合,使標志更具有現代表現力。
水族石刻吉祥紋樣兼具形式美和美好的寓意,為現代標志設計提供靈感與創意源泉。以水族的吉祥紋樣銅鼓為例。在水族民間,銅鼓是一種神器,具有萬物通靈和降魔除妖之功,使用規范嚴格。出現在水族墓葬的石雕銅鼓,鼓面雕刻了精美的云雷紋、回紋和動物圖案,如蛙、牛、虎等,這些紋飾的組合十分豐富,共同形成了寓意吉祥的銅鼓紋,反映出宗教與禮儀之間的內在邏輯與視覺習俗。貴州荔波景區“荔波古鎮”標志設計,就是以漢字為原型的圖形,與水族銅鼓紋樣相結合,采用圖形設計的方法,將漢字“古”直接改為變體字,然后運用“牛角”圖案對其進行裝飾設計,這種設計手法經常運用在現代標志設計之中。先利用漢字象形表意的特點,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將文字結構改變為圖形,并加入其他元素點綴,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增加或者減少文字的筆畫、字形重新組成圖形,同時,通過筆畫、字形的結構凸顯圖形的美感,采用這種裝飾手法能夠使標志設計具有易識別的特點,同時又包含著強烈的民族情感色彩,對標志背后的文化增生有利,容易使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嫁接融合-拓展標志設計渠道
在現代標志設計領域,標志設計最能體現設計者的創意思維與設計表現力。盡管國內外設計界關于標志設計已有諸多膾炙人口的案例,但是面對標志設計日益更迭需求,我們還需要不停地對標志設計進行創新探索。
勞動人民從生活中總結出的藝術經驗與智慧,最能夠給人帶來靈感與啟示。作為少數民族傳統工藝的水族石刻技藝就能為我們提供創新現代標志設計的參考。水族石刻的石匠們憑借多年的雕刻經驗將質樸石頭塑造成了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他們在雕刻中以石頭為紙,以刻刀為筆,憑借對石頭形狀的觀察和并在腦海中構思造型,一幅活靈活現的“石畫”就能躍然“石”上,像這樣在進行水族石刻紋樣雕刻時常采用到的抽象、具像、象征、諧音、隱喻等手法與標志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憑借對水族石刻工藝的研究和借鑒,設計師可以獲得新的創意思路。在標志設計的實施過程中,將“嫁接”與“融合”緊密關聯,設計師可以將水族石刻藝術的紋樣技巧融入現代標志設計的應用之中。將傳統工藝技巧的內核采用嫁接的方式,逐漸融合并應用于現代標志設計的元素處理上,能夠直觀、靈活和有效地啟迪現代標志設計。
(三)傳承活化-提升標志設計內涵
基于傳承活化的標志設計表現在不可或缺的傳統元素繼承應用上。許多經典圖案和紋樣都來源于本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它們是民族文化、藝術審美和生活智慧的集中體現。我們在傳承這些圖案藝術的同時,也應當思考如何將其進行活化拓展,以適應新形勢下標志設計的實際需求。
盤長結是水漢文化融合的典型紋樣,象征生命的回環貫徹,被認為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例如,在水族墓葬石雕中就出現了許多造型結構精巧、彩色裝飾華麗的浮雕結節,它們相互交織纏繞在一起,正是因為這樣的造型而被水族人民賦予許多美好的含義,這些優美的裝飾結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被廣泛應用,既傳達了喜慶如意的祝福之意,又寄托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筆者基于水族石雕吉祥紋樣的藝術分析,在標志設計過程中傳承和活化水族石雕紋樣,將其擴展到現代標志設計中,在尊重圖案設計規則的基礎上,發揮主觀動能性,從色彩、形態及造型技巧上適當地改進,以滿足現代標志設計的審美需要。
四、結語
將水族石刻吉祥紋樣融入現代標志設計之中,既需要我們對其進行系統化的分析、梳理、概括,同時還需對現代標志設計面臨的多樣化趨勢與文化注入趨勢展開深入研究,將水族石刻傳統工藝面臨的現實困境與現代標志設計的發展相融合,采用提煉重構、活化傳承和嫁接融合的創新手法,從而既豐富現代標志設計形式,提升內涵,又實現對水族石刻傳統工藝的煥活。為學者在探索傳統工藝傳承與發展時提供新方法、新路徑啟示。
參考文獻:
[1]楊先謨.水族石雕藝術初探(續)[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2]王英莉,段曉昀.水族石板墓的形制結構與裝飾石雕考察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6(2).
[3]汪力.水族墓葬石雕藝術探究[J].神州,2013(17).
[4]王科本,宋軍.水族墓碑石雕的裝飾結構與圖騰文化初探[J].美術大觀,2017(7).
[5]王科本,宋軍.水族墓葬石雕藝術的宗教文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7(13).
[6]張津輔.論新媒介下標志設計的新趨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8).
[7]邸小松,常露雯.數媒背景下的谷歌標志設計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第12期).
[8]高俊虹.草原藝術與民族品牌——蒙古族傳統裝飾紋樣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6(8).
[9]高秦艷.海派民藝嵌入商品包裝設計創新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20(3).
作者簡介:陳佳玲(1995-),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平面設計;覃會優(1968-),男,布依族,貴州荔波人,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常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