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淳
【摘要】語言輸出是小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教學越來越被小學英語教學所重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教師必須要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中的恰當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行文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寫作;小學英語教學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及其繪制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其提出者是東尼·博贊。在這之后,一系列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分析發展。思維導圖最初是指在遵循大腦基本結構的基礎上,使用一系列的符號以及線條等形成一套規則。后來思維導圖的概念不斷擴大,逐漸應用于各種學習活動中,在與各門學科具體結合時它的概念特征與其聯系緊密,特征也更加明顯。在這里我們認為思維導圖是利用一些可以直接看見的圖像以及畫面等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在這一建立圖像或者是符號的過程中必須密切結合大腦的思維方式,從而促使大家在學習過程中簡單化,提高學習效率。
(二)思維導圖的繪制
我們在設計思維導圖時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在繪制時也應全局考慮,這樣,才能使最終形成的思維導圖,到達心中理想的效果,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時候,主題關鍵詞就尤為重要了,只有找準關鍵詞,才能解決問題關鍵所在,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再次,選擇合適的紙張大小,將關鍵詞寫在紙的中心確定中心位置,然后在中心位置的基礎上展開,以增強圖片效果,可以用顏色來突出主題,便于強調。接著,在原有基礎上,找準中心研究點,進行分析細化導圖繪制,由一級向二級、三級逐層擴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繪制過程中,每個線級別的權重是一致的。為了方便學生思考和聯想,在繪畫過程中可以適當留出空間,畫出幾個無色的分支。
二、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應用的特點及意義
(一)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的特點
1、思維發散性
思維導圖的名字由來即由于其形狀與大腦的神經元十分相似,在看到一個詞語時,我們可以從一個關鍵點延伸出許多其他分支點。經過不斷擴展,最終形成一個個具有密切聯系的脈絡圖。例如,在學生描寫鳥類動物時,可以想到各種鳥類動物,例如有麻雀、蜂鳥、杜鵑等,各種具體的鳥類形成小框架下的各個分支。如學生只想到一個詞語“bird”,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提示。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開放性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由點及線,由線及面,最終形成一張張網。
2、直觀形象性
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直觀性,思維導圖是以各種形象具體的符號出現的。各種符號是直觀的,并不是抽象的。且各種符號的顏色不一,形狀不一,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多樣的符號,學生可以將原有的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例如,在幫助學生分析一篇作文時,教師可以先找到文中主題,之后再一步步往下進行,然后分為一個個段落,再將段落中的關鍵詞一個個找出來。如在看到一篇描寫一年四季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先說明文章主題,再按照段落了解每一段落都是描寫什么季節的,最后將描寫季節的詞匯找出來。在一步步構建中形成一個條理清晰,邏輯鮮明的框架。
3、互動性
思維導圖的在寫作中的運用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轉變以往教師就是“教書匠”的模式。在思維導圖構建過程中教師集思廣益,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從而使整個思維導圖邏輯更加清晰明了。在課前備課中教師提前想好需要引導的詞匯,在課堂進行中教師盡可能引導學生思考發言,激發每一位學生參與積極性。
教師與學生在共同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碰撞的過程,有助于學生不斷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寫作中應用的意義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作文教學中運用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首先,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讓學生愛上課堂,充分激發與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老師站在上面滔滔不絕,學生卻一句沒聽進去。這樣一種長期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在教學中巧妙使用思維導圖協助教學,可以使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充滿趣味性。思維導圖有著線條多樣,色彩豐富的優勢,這本身就能夠吸引學生眼球。它使枯燥的課堂,有色彩和聲音,使得學生專心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小學生在課堂上分心的情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思維導圖的結構是基于大腦的結構,它的中心有一個關鍵詞,在此基礎上,一步一步擴散。每一個點都有能夠提取的最佳關鍵詞,一個一個點細化、擴散,最終成為一個擴散式的架構網。此外,思維導圖中的留白,讓學生有更多思考空間,充分給予每個孩子個性發展的空間。在思維導圖模式下,學生可以圍繞關鍵詞,徜徉于各自不同的形狀、顏色中,感受各自獨特的思考模式。避免長期采用固定思考模式分析問題,導致學生缺乏自主靈動性,無法變通,對學生長遠發展尤其不利。同時,經過長期思維導圖模式的訓練,學生可以逐漸發展和增強自己的離散思維。
最后,思維導圖模式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內在力,促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素材,積累與課本相關知識。圍繞關鍵詞,學生可以自我思考,充分表達。在思考中,學生會逐漸發現自身語言發展匱乏,缺乏大量語言素材積累,缺乏語言教育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主動地、下意識地積累材料,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敏感度。在強大的思維導圖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被挖掘,慢慢發現自己的弱項,認清自己的短板,進而努力克服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在不斷的互相切磋中形成強大的語言圈,語言綜合能力自然而然就增強了。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影響
(一)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找到寫作思路
小學生剛接觸英語時間不長,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思路可能會受到阻礙,尤其是他們剛剛接觸到一個新的話題時,許多學生會感到沒有什么話可說。在此時,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清晰明了的主題網絡呈現于眼前,促使學生全面理解。思維導圖大都呈現網絡狀,在一定程度上與大腦神經元相似,它們都是由一個點引發出來另一個點,最終形成一個網絡狀的圖。寫作之前,需要先列出提綱,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列提綱,使其快速找到寫作思路。
比如:以“Home”為主題展開寫作教學時,筆者選擇一個“小房子”的圖片,要求學生聯想自己家的房子,繪制思維導圖,將“home”作為導圖中心,“living room”,“bedroom”,“kitchen”等作為導圖分支,并要求學生結合實際房間特點,使用big,clean,small,nice,messy,dirty等形容詞對于不同房間進行介紹,各類介紹形容詞作為三級分支,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學生介紹房間特點的時候更有條理,順利找到寫作思路。
(二)利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思維
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寫作,在想到一個點時讓他們自己接著想相似的點,可以有效促進其思考,拓展他們的思維。若是一個人難以想得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廣益。由于大家的思維方式不同,將每一位同學的想法集合起來就可以得到諸多的思路。這一方法轉變了以往單一的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解自己的思路,學生按照教師講解一律按照一樣的思路寫,容易導致思維僵化,不容易創新。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活躍思維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自我。
例如:學習完“Seasons”這部分內容以后,要求學生展開該主題的寫作,教學之前,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年四季的圖片或者視頻,以便學生在腦海當中勾勒出四季場景,并且明確不同季節可以做哪些事情。之后,教師利用“Seasons”當做導圖中心,將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節作為一級分支,形容不同季節的詞匯warm,hot,cool,cold等作為二級分支,第三層思維導圖結構則是每個季節可以做的事情。為了發散學生思維,為其播放動畫,要求學生根據動畫內容,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三級分支的繪制。學生討論以后,可以想到春天天氣暖和,可以放風箏、劃船等,所以選擇“fly kites”,“go boating”作為三級分支;有的小組認為夏天天氣炎熱,可以吃冰淇淋、去游泳等,因此選擇“eat ice cream”,“go swimming”作為分支;有的學生認為秋天天氣涼爽,可以去野餐、爬山等,所以選擇“have picnics”,“go climbing”等作為分支;有的小組學生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可以出去堆雪人、滑冰等,因此選擇“go skating”,“make snowman”作為導圖分支。可見,思維導圖應用在寫作課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發散思維,找到不同季節適合做的事情,豐富文章內容。
(三)促進行文具有整體性
在英語作文寫作中保持行文的整體性是十分重要的,思維導圖像是一棵樹,有主干,有分支。主干與分支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將整體內容密切結合在一起,使得文章成為一個整體。
例如:“At Christmas”內容學習以后,可以要求學生運用生活經驗,思考圣誕節場景,利用思維導圖,展示圣誕節系列活動,根據寫作主題,明確寫作流程。在思維導圖當中,可以給出“first,next,then,finally”等表示事件先后順序的詞匯,之后要求學生聯想傳統節日的時候需要做的事情,繪制導圖分支,使用“buy for…”,“put…on”,“want for”,“party”,作為各個層次的分支,向他人描述自己過節的系列過程,讓作文的表達更加流暢,層次感清晰、邏輯合理。應用思維導圖的流程化特點,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讓行文整體性更強,防止出現表述混亂的問題。
四、總結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形成開放性思維,幫助學生行文流暢整齊。以思維導圖輔助小學英語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麗麗.思維導圖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小學高段英語寫作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
[2]歐陽蘋果,陳清.2008.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