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晰
摘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學校內的學習體驗、身心健康狀況等都與班主任密切相關,也是班主任需要高度關注的工作事務之一,但這也是班主任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之一,這一因素還會直接影響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初中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班主任必須要關注德育教育的滲透,并合理的利用一些激勵策略,促使學生愿意主動欣然接受德育理念,改變消極的學習面貌,提高課堂教育質量。基于此,本文就從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入手,結合原則來談談激勵策略的具體落實方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滲透教育;激勵策略;探索研究
引言:
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其工作任務不僅僅是要做好班級內各教育科目、學科教師之間的協調工作,還需要完成班級的各項雜事處理工作,做好班級的綜合管理。面對繁多的工作量,班主任就需要從管理方法上下功夫,必須要總結一套科學合理、適合本班級的方案來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
傳統的初中教學因為更關注中考,導致忽視了德育工作。人們認為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學科是教學學習的重點,甚至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響起,其他技能性課程如美術、音樂、體育等藝術類學科也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德育滲透教育卻一直游走在整個中學教育體系的邊緣,不被家長、教師和學生所重視。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雖然已經在教師的心里扎根,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中還是傾斜于對學科學習成績的握把,而對德育管理或者忽視、或者效率不高。不可否認的是,德育教育,雖然是一項與成績考核無關的內容,但其實到底也是一種學生必備的素養。學生德育素養的高低,即使不直接進行考核,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就能發揮出其積極的引導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也能促進班級整體學習氛圍的構建,提高學習的效率;相反,如果忽視德育教育,就會導致班級整體自由散漫,學習氛圍淡薄,對學生自身品質以及學習效果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在初中文化知識教學中引入德育教學,是符合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的。因此,德育教學這一內容體系本身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不能被忽視或者形式化對待。
二、德育教育中采用激勵策略的原則解析
初中班主任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拉升德育教育質量,在采取激勵策略的時候,也應該適當進行自我管控,遵守相關原則。在原則指導下,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德育教育的目標,切實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適度
德育教育與其他文化課的教育區別較大,并且不在考核范圍之內,并非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夾雜在所有課程體系之間的一種素養教育內涵,不管是語文教育還是數學教育、或者是歷史、政治、物理等學科,在教學中都處處體現著德育的內涵。對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合理的采取激勵措施,激勵學生不斷地在學科學習中,挖掘德育內涵,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發揮激勵的作用。并且,教師還需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學習與生活情況,合理設計激勵措施的具體實行方法,促進激勵措施的落實。
(二)及時
激勵政策的落實,離不開“及時”的原則。其實質就是教師在落實激勵政策的時候,必須要根據激勵辦法的不同內容,結合學生的表現與動態,及時進行調整,并緊跟社會動態變化,合理轉變德育教育策略,選擇合適的方法,實現激勵教學的策略的優化改進。除此之外,“及時”還有一層含義就是班主任需要對班級事務進行及時處理,尤其是對于學生的道德動態表現,對學生的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管理、及時調整……
(三)全面
每一個進入初中的學生,他們來自的小學校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學習習慣不同、身心發育特征不同,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在這個前提下,把握全面性的原則,整體衡量班級學生的個性,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并取長補短,以優帶劣,促進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德育教育中采用激勵策略的具體探索
(一)樹立榜樣作用,生成激勵效應
榮譽感是每個學生內心都存在的,也是一個人的基本訴求,更是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內心里最容易受到刺激的元素。作為班主任,在班級德育工作給開展過程中,可以適當的采取榜樣激勵效應的“小心機”,利用在班級內樹立模范榜樣的方式,選擇與學生的班級生活最為貼近的班級中的真實案例,將其樹立成為榜樣,是對于初中生非常具有刺激效果的。
例如,在班級運動會中,如果某一位學生表現特別突出,為班級榮譽,堅持比賽到底。對此,班主任就需要及時抓住機會,樹立模范,和其他同學們說:“這位同學為了班級榮譽,堅持到底,我們可以向他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品質……”用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奮勇向前,為了班級榮譽而不斷努力,爭取為班級獲得更多的支持。并且,在學生的比賽過程中,也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并在內心年底強化“為班級爭光”的這一理想信念,將個人榮譽感與班級榮譽感緊密結合起來,激勵學生在比賽中繼續發揚優良品質,為班級爭得榮譽。經過集體榮譽觀的滲透教育,學生會漸漸的理解個人榮譽和集體榮譽的關系,進而強化個人的榮辱觀。
(二)開展主題班會,提升學生道德觀念
初中班主任基本會每周一或者周五開一次班會,在班會課上,班主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者時令節日等,設計一些德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開展德育交流,或者開展自我反思環節,讓學生對自己一周的學習、生活等的表現進行總結反思。或者班主任可以在主題班會中,結合時事熱點,如防疫等,進行主題探討活動,帶領學生學習其中的精神品質或者優秀思想。如在每年的12月,班主任可以結合南京大屠殺,在班級內開展一次默哀活動,并帶領學生了解南京大屠殺中的那些感人事跡,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還能夠以前人的英雄事跡,引導當代學生的精神發展,培養現代中學生的思想素養。
(三)利用榮譽獎勵,激發學生提升自我行為
榮譽獎勵是一種物質獎勵的形式,但又不同于實際的物質獎勵,能夠以一種是實際性的獎勵載體,將激勵策略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一般榮譽獎勵是以頒發榮譽證書、贈送榮譽紀念品等的方式來進行的。在初中教育體系內,一般的榮譽獎勵是采取獎狀或者榮譽證書的方式來實現的。與精神獎勵不同,精神獎勵更注重對學生的內心的刺激,能夠給予學生強烈的心理刺激,但是留存性不高,容易遺忘,且效果比較飄忽。而榮譽獎勵則更為直觀、更具體,更具有紀念意義。例如,班級內有學生代表班級參加了校園某項大賽,或者拾金不昧獲得了獎勵,最終,由學校和班主任為其頒發拾金不昧的錦旗榮譽證書,并組織一次專門的德育班會,在班會上宣傳此事……那么,其激勵效果將是非常震撼的。尤其是錦旗和榮譽證書,將會被學生細心珍藏,成為學生未來乃至一生回憶起來都不禁驕傲的載體。
四、結束語
總之,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的利用學生的基本特征,采取激勵策略,創新德育教育理念和方式,利用激勵策略的優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
參考文獻:
[1]尹秋云.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2):2.
[2]鄒雅妮.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討[J].讀與寫(上,下旬),2019,016(008):223,228.
[3]房翠蓮.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2):1.
[4]袁健君.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的相關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4):1.
3553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