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樊
摘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這就為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面對新的教學變化,教師要制定教學中的應變策略,以便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貢獻力量。文章主要以英語教學為主,探討了“雙減政策”背景下英語教學的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中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引言:英語是中小學教學中的基礎學科,作為語言類學科,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尤為重要。因此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能力。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和實施,各地區的義務教育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抓住“雙減政策”帶來的機遇,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具備直面教學改革挑戰的勇氣,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保障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1“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雙減”視域下,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發生四個變化,分別為調整教學難度、更新診斷思路、放緩新課進程、用‘活’課改成果,同時強調了作業布置要“量”減“質”不減,對學校管理和課后延時服務也提出了相關建議。“雙減政策”下,英語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需要教師進一步明確的,這樣才能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促進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1.1英語教學發展機遇
隨著“雙減政策”的逐步落實,為了響應教育部門的積極號召,英語教學要發生新的變化,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因此,教師會綜合考慮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切實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達成課堂教學效果。對于英語教學來說,“雙減政策”的機遇集中體現在英語的教學發展上。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助力,激勵教師深入到教學研究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完善學生英語學習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為促進學校教學質量貢獻力量。
1.2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挑戰
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教學體系,在教育教學中習慣性的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開展語文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提升作業量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機械化”的英語學習,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認知偏差,呈現了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制約了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加之中小學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快速時期,對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來說,在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情況下,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厭惡英語學習。“雙減政策”的落地,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教師不僅要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還要重新建立教學體系,兼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所以“雙減政策”下,英語教學的挑戰不僅僅是改變教學結構,還需要教師具備“前瞻性”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2“雙減政策”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應變策略
2.1做好英語教學的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做足充分的課堂準備,在課前準備環節,確立教學內容、計劃教學流程、選擇教學方法,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有利條件。設計豐富靈活的熱身復習活動、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課程資源、注重語言環境化教學,拓展用英語的渠道,體現新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通過這些實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在認讀socks、T-shirt、shorts、sweater、trousers、shoe、dollar等單詞的基礎上,掌握“-How much is this?…-It’s…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They’re…dollars.”的句型。為了更好的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材內容,制作教學課件,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施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2.2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有效性
“雙減政策”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要始終遵循素質教育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為參考,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發展水平,以便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更好的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例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設計,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讓學生認讀train、subway、ride、bike,然后開展閱讀教學,可以以“情景配音”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發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既能使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然后引導學生與同桌一起練習日常用語,鍛煉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看病時的英語交流技巧,樹立說英語信心。
2.3更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習慣性的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以背單詞、記憶句型句式為主,使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英語學習。由于小學生接觸英語較晚,在本土語言環境的影響下,不少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語言習慣,這就極大程度的制約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更新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確保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情景,將學生迅速帶入一定的語言狀態,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教師可以增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帶領學生一起練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summer camp.”、“-Did she go to Central Park?-Yes,she did/No,she didn’t”等一般過去時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及肯、否定回答,糾正學生的英語口語,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了最終的教學目標,要滲透到的學生教育的方方面面,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嘗試把有效教學從有效的“理想”轉化成有效的“思維”,再轉變為一種有效的“狀態”,以便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磊.“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9-11.
[2]沈穎.“雙減”背景下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15-17.
[3]翁昕妤.“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單元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18-21.
[4]莊艷傳,趙雙陽.“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設計開發[J].小學教學設計,2021(33):63-64.
[5]劉秋蕊.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A].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行業企業教育事業論文集[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2021:5.
39975019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