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顧忠強
(海寧衛生學校,浙江 海寧 314400)
2018 年,震驚全國的長春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影響極其惡劣。中職藥劑專業學生畢業后會到藥廠車間、醫院、藥店從事藥學相關工作,而藥品質量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學校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同時還應在教學中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是指教師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按照各專業學科特點,挖掘其德育內涵,促使各專業學科同德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教學的德育功能[1]。筆者所在的藥學教研組在學科主任、教學組長的帶領下,結合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如醫用化學基礎、有機化學、藥劑學、藥物化學等的課程特點,發揮班主任在班級德育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實踐、總結、溝通、反思。這一嘗試一方面提升了中職藥劑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另一方面也為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中職藥劑專業學生大多數在16~18 歲,年齡尚小,學習基礎薄弱,課堂學習專注度還不夠,易受各種內外因素干擾,控制能力不強,聽課效果差[2]。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同時相應附帶著依賴性較強、意志力較差、紀律性不強、缺乏足夠的責任意識等群體性特征[3]。這些群體性特征成為影響中職藥劑專業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對此,教師需在教學中針對性地將專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有機結合。
受國內傳統教學觀念及模式影響,中職藥劑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一直未上升到和專業教育并重的高度,教學基本圍繞專業知識與技能展開,忽視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社會認同度不高,中職藥劑專業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同時,很多學生出現了自我要求不高、抗壓意識不足、價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不明等問題。2018 年發生的長春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給每一位中職藥劑專業教師敲響了警鐘,作為中職藥劑專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培養藥學人才的嚴肅性。
課堂教學應從專業課教學角度出發,挖掘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應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尋找典型案例,選用的案例既要能引發學生共鳴,又要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
藥學教學涉及很多愛國教育素材,若能精心設計,適當、適時地插入這些素材,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師在講解天然藥物化學中的青蒿素時,可以適時介紹青蒿素最早是由我國藥學家屠呦呦于1972 年提取分析并命名的,作為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屠呦呦因此在2015 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首位華人。這些前輩們的成就,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再如,教師在講解藥物化學抗腫瘤藥物時,可以引入學生熟知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格列衛作為治療白血病患者的必備藥物,為什么我國生產不出來,需要從國外高價進口。由此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制藥水平和國外的差距,激勵學生產生弘揚祖國醫藥事業的使命感,奮發圖強,積極學習專業知識,為祖國藥學事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質量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絕不容許出半點差錯。加強藥學領域的誠信意識教育非常重要。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2018 年長春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來龍去脈,長春長生生物疫苗事件是由疫苗生產車間內部老員工實名舉報,經國家藥監局調查人員調查發現,該企業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疫苗安全關系到兒童生命健康,而長生生物的高層卻缺乏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越過了藥學職業道德的底線。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實現繁榮穩定的根本,而不良廠家卻拿孩子的健康和祖國的未來換取一時的利益,這種道德淪喪的行為,深深地刺痛了國人的心。
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很有必要,教師可通過醫藥行業一個個痛定思痛的醫藥案例,來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將來無論從事藥學領域的任何工作,都應自覺養成認真負責、嚴謹的工作作風,堅決守住最基本的紅線。
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近年來發生在國內的藥害事件,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不遵守藥品法規的危害。如2006 年7 月安徽華源生物藥業假藥事件,該公司生產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經查是因該注射液未按規定的工藝參數滅菌,導致產品無菌檢查和熱源檢查不合格,造成嚴重傷亡[4]。通過這樣的案例,向學生闡明從事藥學必須具備奉公守法意識。
隨著現代藥學的發展,藥學人員的工作方式正在發生改變,社會越來越強調藥劑人員為患者提供周到的藥學服務。這就要求藥學人員摒棄傳統的藥品提供、見處方調配的模式,轉變成以患者和公眾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模式,以適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公眾提供零距離的藥學服務[5]。只有時刻想著怎樣為患者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時刻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在該行業越走越遠、越干越好。為適應工作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到藥房藥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向其灌輸藥學服務意識。同時,結合社會實際,向醫院告知藥學服務的主要形式,如開設藥物咨詢窗口、特殊藥品使用宣教、發藥窗口用藥交代等,讓學生牢固樹立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藥學知識日新月異,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要讓學生明白知識是學不完的,需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意識,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很多學生在校期間由于受各種外在消極因素影響較大,學習目標不明確,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在藥學行業失去競爭力。言傳不如身教,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認真鉆研,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補充新知識。教師能否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決定了德育滲透的效果。
藥品問題是關乎全體老百姓健康的大事。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對于藥劑專業學生,在加強專業課教學的同時應注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能結合教學內容和醫藥行業相關事實,發掘職業道德元因,兩者有機結合,鞏固和提升本專業學科核心素養;另一方面,班主任作為最了解學生的人,要以愛崗敬業、嚴以律己、認真負責的精神,引導、感化、影響學生。我們堅信,通過專業技能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兩手抓,一定會培養出功底扎實、做事踏實的藥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