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堯
摘要:教師的肩上擔負著培育國家未來人才的重要責任,是教育工作的關鍵和靈魂。但是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面臨的生活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其職業幸福感不容樂觀。很多教師對自己的職業逐漸缺少熱情,在工作中感到壓力過大,從而逐漸產生負面的情緒和心理。本文對當今時代下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和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受到固有的應試教學和社會拜金主義思想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很多教師的壓力與日俱增,其職業幸福感也逐漸降低。職業幸福感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要想有效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就要從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進行調整,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效率。
一、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已經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再加上近年來關于個別教師師德師風出現問題的新聞頻頻出現,以及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矛盾;有些人開始在網絡上或者各種場合中辱罵和質疑教師,以此來發泄對教育現狀的不滿。在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優秀的教師自身工作面臨質疑,大多數家長對教師職業群體的信任與尊重出現危機[1]。一旦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未能滿足部分家長的需求和期望,家長就會對教師表現出不滿和失望等負面態度。目前,很多學校的教師的自身權益也遭受到侵犯,使得這一職業逐漸變成了風險職業。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教師自身的職業幸福感很難提高,更難以在其內心建立對這一職業的高度認同感[2]。
2.學校環境因素
學校的制度和文化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感的基礎。良好的學校制度、和諧的人際關系、領導的勤勉親民工作以及學校領導的充分信任和激勵,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同時,校內教學條件和職業環境等這些客觀因素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3]。首先,一所學校的社會認可程度、美譽度能夠影響教師的自豪感,影響其對自己歸屬的團隊的認同心理。其次,校內學生的個人素質、學習成績能夠影響教師教學的成就感,影響其教育教學的體驗。再次,校內的教學設備、教輔儀器以及工作的強度等多種因素,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師對自身工作的熱愛程度。
3.教師個人因素
教師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強度是決定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從內心喜歡自己的職業,意志足夠堅定,才不會輕易被其他的客觀因素所影響。同時,在工作中,教師的思想態度是否積極,自身的教學工作能力強弱,也是影響其幸福感的關鍵因素[4]。另外,部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還與自身的家庭和生活狀況有關。個人實際生活是否幸福,決定了其心態和思想;個人家庭是否和諧幸福,也決定了其對于工作的投入度和專心度。
二、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
1.在家長層面,應尊重理解教師,充分配合支持。
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是否支持,以及是否認同其能力,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具有關鍵影響。在教育孩子方面,教師和家長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作為家長,應當在尊重教師的前提下與其進行溝通,盡可能配合教師做好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避免為教師添加不必要的麻煩,避免過多利用無意義的事情影響教師教學的時間,這樣也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的一種體現。同時,家長對待教師的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對待教師的態度。家長應積極做好榜樣,能夠與教師互相尊重,針對孩子的教育客觀地提出意見;能夠配合并支持老師的工作,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有關于家長的活動,積極完成家長需要完成的教育任務。只有在教師獲得家長的鼎力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對自身的工作才會更加充滿信心,更容易提高對工作的熱情,從而獲得職業幸福感。
2.在學校層面,應提供制度保障,營造良好氛圍。
作為學校領導,想要提升校內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有一些可行之策。首先,可以對校內的工作環境進行改善,比如校內食堂的伙食、教師辦公的環境、溫馨的教室、環境優雅的閱覽室等等,以便于教師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其次,校內應制定激勵制度,對每一位教師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關心,并適當給予一定的福利。比如對于表現優秀的教師,需進行物質獎勵,定期進行職稱評定,使得每一位教師都能有上升和進步的空間,以此提高其工作的熱情以及工作的自覺性。在工作內容的分配上,要了解每一位教師自身的工作特點,能夠進行合理的、科學的分配,避免個別教師出現力不從心、超負荷運轉或帶病工作的情況,以保證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時,在教學之余,可以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參與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活動。學校可以組織一些教師感興趣,并且樂意參與的趣味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比如組織教師集體出游、校內開展運動會比賽、文藝匯演等等多種有趣的活動。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而且在趣味活動中也能有效地提升教師們的職業幸福感。
3.在教師層面,應積極給予關心,增強職業認同。
作為教師,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得到良好的發展,取得優異的成績。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也是影響其職業認同感和工作動力的重要因素。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在教師節或者平時,對自己的老師主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讓老師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學生心目當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承載著學生的關心和期待下能夠提高對自身職業的認同。同時,教師自身在面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人際交往中的多種問題時,要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要不斷提醒自己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能夠不斷進行自我適應和調整,積極鼓勵自己,從而有效維持自身的職業認同和職業幸福感。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當中,在面對問題時都要能積極調整自我,學會時刻發現身邊的美好,讓自己充滿能量。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沒有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教育事業就不會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學校應積極探尋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來源,重視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體驗,這對于穩定校內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戴小春,何彪,彭宇紅,馬攀婷.教師幸福感影響因素層級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20(06):17-23.
[2]劉陽.關于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7):11-12.
[3]任玉潔.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教師職業幸福感[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劉佐舜.賦能:提高教師幸福感,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