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春
摘要: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教學的核心構成內容之一,它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也為社會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礎。對于學生而言,初中階段是其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并且這一階段對學生本身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此時加強對學生的德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愛心與責任感,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德育規劃,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樣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充足的前期鋪墊。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
引言: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還沒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會使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比較迷茫的狀態,而此時學生需要導師的及時指點與正確引導。班主任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的,關系最為密切的人物之一,同時還能為學生的正確發展提供合理化的教導。所以,班主任教師必須肩負起這項教育工作,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需求,通過日常潛移默化的德育培養,為學生思想品質的提高指引方向,同時強化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并能在日常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積極更新德育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指:大眾、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目的、行為的根本觀點與態度。當前,德育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標準,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人們受到潛意識中“重智輕德”等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此,為提高德育的效果,必須對班主任教師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與轉變[1]。在社會、經濟以及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優秀的人才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而班主任教師也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真正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時要以德育觀念為切入點,緊緊抓住德育教學理論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學習,使班主任能構建全新的德育理念,并且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班主任教師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德育是一項社會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三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而這也極為符合德育的本質特點。因此,班主任應當注重對多層次、多渠道的德育框架進行構建,同時要積極地與其它方面進行合作,使學校、家庭、社會等三方在德育工作中形成穩定的教育合力,而班主任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富有愛心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培養。
二、班主任應以身作則并與學生進行溝通
首先,初中班主任應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在初中階段時,其生理、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對大部分事物缺少正確判斷的能力,同時對周邊的人、事、物等,也有著極強的模仿興趣。班主任與學生在日常學習與活動中的往來、接觸都極為頻繁,同時在學生內心深處,班主任是極具權威的,是學生非常信賴的人。因此,班主任極易成為學生日常模仿的對象,所以班主任本人的思想品質、言行舉止等,會對學生的德育造成深刻影響。由此班主任本身必須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隨處亂丟的垃圾應及時撿起,并利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學生,使學生能認識到不可隨意亂丟垃圾,借此約束學生自身的行為[2]。
其次,班主任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必須能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以便構建良好的德育教學氛圍。在新教學理念的引導下,班主任教師應充分了解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并在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時,注意要拉近自身與學生間的距離,這樣能增進學生、班主任之間的交流溝通,以便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德育教學方案,同時要對班級的管理方案進行動態化的調整,從而可以顯現出德育的實效性。此外,班主任還要落實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得到德育培養的同時,也能對其自信心與毅力進行培養,并且可以得到班主任更多的關注與愛心。例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學生創作并表演德育小短劇,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班級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這樣能夠使師生進行更高效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
三、以對學生的尊重與理解為基礎落實德育
人與人的相互理解、尊重,是達成共識完成各項工作的基礎;而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教師對于學生的理解、愛心與尊重,是學生健康而全面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針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時,班主任必須對學生的思想、心理與實際生活等情況進行掌握;同時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與要求,并以此為基礎推進相關教育工作的落實,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脆弱,班主任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即使是在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教師也要謹記尊重學生人格這一底線,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導,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如果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錯誤時,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訓斥,甚至進行人格上的侮辱,只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德育工作難以實行。與此同時,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充滿愛心,使學生能夠從班主任的日常教育中感受到班主任的情真意切,促進師生間的感情不斷加深,這樣才有助于德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進一步滲透。當然,在德育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適當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處罰,但必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講清處罰的原委,尊重學生不侮辱其人格,學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這樣就能增強師生間的信任,減少誤會,相互間的關系會更加和諧,德育的質量也隨之得到提升。
四、通過多元化的班級管理提高德育質量
德育的形式豐富、多樣,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班主任就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班級管理方式,提高初中德育的質量,并且可以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由于班級日常事務繁多,學習、紀律、衛生、活動等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的監督與處理,這極大地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甚至還影響了德育的質量。為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德育意識,班主任可以制定“輪崗監督”制度,安排不同小組的學生對班級紀律、衛生等方面進行輪流的檢查與監督,在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向班主任報告,并進行妥善處理。通過對“輪崗監督”的施行,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各項班級管理工作,班級中的各項事務也更為規范。這樣有助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并且能促進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班級凝聚力也能得到增強。而在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各項道德規范標準進行全新的認知與理解,這樣便在不知不覺間使學生得到了德育;同時規范化的班級管理,也為德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客觀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它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為進一步落實德育,初中班主任不僅要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挖掘自身的性格優勢,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心與耐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與優秀品格,真正實現潤物無聲,用愛心播種希望!
參考文獻:
[1]杜佶真.優化班級管理,踐行道德教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J].國際教育論壇,2020,2(6):178.
[2]張素文.淺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