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春雨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使得教育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技師院校屬于職業教育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其中機械類專業的機械基礎課程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現階段,傳統課程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社會發展提出的新需求,所以要想更好的豐富學生機械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需要結合“互聯網+”建立新型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課程教學方法,進而讓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互聯網+”與技師院校機械基礎教學課程的結合,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機械基礎; 職業教育
機械基礎屬于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的主要課程,此門課程除了涵蓋的知識廣泛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掌握和機械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等。在“互聯網+”背景下,技師院校開展機械基礎教學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各類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正確運用,優化與革新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一、互聯網教學改革的必重要性
對于互聯網教學而言,學生能夠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全面、清晰的掌握機械架構,并通過模擬軟件直觀的了解機械內部結構。通過行之有效的模擬訓練,能夠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機械基礎課程涉及到的知識,屬于機械類專業的基礎,只有將這些知識掌握好才能夠學習更加深奧的知識。受各類條件的限制,學生難以進入工廠開展實踐操作,而網上模擬操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性,因此互聯網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對實踐操作的興趣,教師需要發揮出引導和輔助作用,增強學生對機械的認識與理解。對此,可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指導他們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進行思考,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和網絡課程的幫助下,全面掌握與機械基礎課程存在聯系的相關內容。另外,互聯網教學并不會被教材和課堂教學知識限制,可掙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利用互聯網學習,學生能夠獲取到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并根據自身實際狀況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實現因材施教的效果[1]。同時,教師也能夠利用網絡對自身知識儲備進行完善,與學生共同進步。并且,教師可以學習網絡上有趣的知識框架,轉變只有語言的蒼白表述教學方式。
二、“互聯網+”和機械基礎教學的結合策略分析
(一)課前應用微課
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融入“互聯網+”,需要結合新的教學要求,合理運用微課技術,推動學生學習向著現代化的方向進行發展[2]。每個學生都屬于單獨的個體,因此他們在學習機械基礎知識時,必然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況,進而導致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會存在不同。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對微課技術進行合理的運用,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習慣等,設計相應的微課內容。此過程中,需確保課件內容偏短,囊括內容豐富,進而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
例如,向學生講解棘輪機構結構組成與拆裝等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對微課內容進行設計,將各個項目制作成微課內容。同時,還需要結合不同學生學習層次選擇相應的內容制作微課,然后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前觀看微課內容,提前掌握學習要點。另外,運用網絡技術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和交流,諸如班級微信群、QQ群等,在線討論微課中的內容。通過此種模式,可以全面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探究的興趣,推動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提高。并且,通過對微課的運用,能夠將學生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夯實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課中采取“互聯網+實物”的教學方法
機械基礎屬于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就技師院校學生而言,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樣以棘輪機構教學為例,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對每種棘輪機構進行分組操作、討論,然后分享學習感悟,協助學生掌握和棘輪機構相關的知識內容。同時,學生在學習時,如果通過網絡無法順利的解決遇到的難題,亦或是未充分理解教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實物進行操作與分析,然后一起解決問題。此種教學模式除了能夠加強學生自主思維能力之外,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另外,“互聯網+實物”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以及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的互補,縮小學生存在的學習差距,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加強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素養,最終達到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的統一[3]。
(三)課后網上練習、做題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練習知識點與鞏固知識主要通過課本實現,同時學生還會購買各類資料本開展日常練習。但書本上的習題始終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互聯網中涉及許多優質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求以及知識掌握狀況,利用慕課開展學習,以此來鞏固課堂中掌握的知識。并且,網上練習還涉及各類模擬實踐題。在機械基礎的課程中,學生可以利用軟件自我進行創造,讓學生思考如何制造完美的零件或者機械等,學生的創造力得以激發,并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4]。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技師學院在機械基礎課程中融入互聯網,除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之外,教師和學生還能夠運用網絡中存在的優質資源,不斷拓寬學習層面,并結合網上模擬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可能性問題來加強面對困難的危機感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夯實今后學習與工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穎.互聯網+背景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02):104-105.
[2]陳帥.“互聯網+”時代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模式探析[J].天工,2019(08):91.
[3]劉明,崔野,馬冬雪.“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機械設計基礎》課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0(02):27-29.
[4]尉紅宇.互聯網+模式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研[J].成才之路,2018(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