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霏
摘 要:目前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高校應當從構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工作載體協同發展、打造專業化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等方面著手,牢牢把握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推動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發展。
關鍵詞:高校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教育內容,二者的核心都是“育人”,目的在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在新時代中,高校黨建工作不僅要引領思政教育發展方向,還要通過具體措施實現兩者的協同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實質作用,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1 高校加強黨建與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鞏固黨的領導地位
高校作為我國培育人才的高等學府,必須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起到榜樣作用,要牢記高校辦學屬性、堅持辦學宗旨,將黨建引入思政教育中, 形成對黨領導下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及情感認同,更好地擁護黨的領導。
1.2 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
任務立德樹人是新時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高校應當通過有效的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養,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二者協同發展能夠更好地明確教育方向,營造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1]。
2 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發展的現實困境
2.1 缺乏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發展機制
一是過度強調各司其職。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側重于覆蓋面,以確保大部分學生能夠廣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來說,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則更側重于培養教育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對大多數普通學生則較為忽視。兩者協調工作不完善,教育力量分散,不利于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規劃。二是不同部門之間存在利益沖突。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別歸屬于不同的工作部門,利益沖突是必不可少的。當兩個部門進行合作取得好成績時,屬于合作共贏,但一旦出現紕漏,極易出現互相推卸責任的問題。三是統籌缺失,工作內容易重疊。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歸屬不同的部門,頂層設計缺失,各部門溝通相對不及時,極易導致二者實施主體和參與對象相互重疊、黨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重復等問題的發生,造成資源的浪費[2]。
2.2 相關要素彼此孤立脫節
在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中會涉及多種要素,比如教育主體、培養對象、知識內容、學習環境等。只有讓這些要素良好配合才能獲得理想的協同發展效果。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存在著相關要素彼此孤立的問題。比如高校黨建工作領導者與思政教育領導者經常“各自為戰”,導致發展缺乏統一的決策引導;思政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傳輸思政知識與黨建思想,課堂之外卻很少互動,致使大部分學生對黨建工作十分陌生;在信息時代,培養內容與培養載體不相匹配,最終影響了培養效率。
2.3 高校落實二者協同發展過程中工作方式缺乏創新
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在落實二者協同發展時工作方式缺乏創新,往往以教師灌輸書本知識為主,不重視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不關心學生的實際需求,不重視新的教學技術的運用。這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3 高校加強黨建與思政教育的路徑分析
3.1 完善思政課教學體系
(1)重視課堂授課。課堂是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師需改進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要將黨的最新思想觀念與發展路線融入專業教學中,在教學中貫徹愛國主義思想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及思想道德修養,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2)重視線上授課。線上教學突破了空間限制,使教育不再局限在教室中,只要有相關通信設備即可開展。高校加強黨建及思政教育過程中,可利用線上的方式,并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及最新網絡流行用語進行日常教學, 以達到傳播正能量和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但在開展線上教學時,需注意追蹤教學效果。因線上授課限制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教師無法實時監督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需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證學生認真聽講, 提升教學質量[3]。
3.2 構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發展機制
雖然目前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由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但由于二者被分割成兩個獨立的部門,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存在配合脫節問題。要保障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協同發展, 高校必須注重統籌,發揮頂層設計的統領作用,構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機制,破除兩個獨立部門間的壁壘,推進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密切結合,即一同規劃、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一同考核,對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抓共管。高校黨委要積極落實“大思政”理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系統性思維推進黨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要素整合和功能協調;加強黨委領導下的相關機構的協作,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并以此作為聯合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依托,協調二者融合中出現的新問題。
3.3 積極創新思政與黨建協同發展內容
首先,高校應當制定黨建工作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協同發展的內容,高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黨建工作管理制度,明確工作目標、具體任務,全面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工作實效性。要明確劃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指導其制定與高校大學生需求相適應的教育工作方案,強化其責任心,有效推進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其次,高校應當積極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高校應當收集網絡上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借助網絡資源豐富思政與黨建協同發展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次,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完善思政與黨建工作內容時,高校應當注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一要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園內部設施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二要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如采取評選“十佳優秀大學生”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促使更多的學生志存高遠,追求上進。最后,高校要強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一些不良的網絡文化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崇洋媚外的傾向,這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4]。
4 結束語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提升全民思想認知及道德素養是相關部門需不斷探索的問題。積極創新思政與黨建協同發展內容,優化思政與黨建工作模式,進一步強化二者“育人”功能,傳播正能量,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紅艷,湯志華.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2):94-96.
[2] 霍仙麗,趙愛琴.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31-32.
[3] 王巖.高校黨建工作對思政教育的意義和路徑分析[J].福建茶葉,2019,(06):94-95.
[4] 李杰,李曉軍,智文媛.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