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恩
摘要:勞動教育涉及勞動觀念、勞動素養(yǎng)、勞動精神、勞動體驗、勞動價值等一系列與勞動活動相關聯的內涵性和延展性教育內容。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能夠針對低齡小學生的特殊教育群體,發(fā)展其與年齡相適應的良好品質,更可以讓其在參與勞動過程中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不怕吃苦,進一步發(fā)展其德育素養(yǎng)和人文涵養(yǎng),也體現了以勞動教育發(fā)展德育教育,以德育教育優(yōu)化勞動教育形式的教育目標。需要教師以科學的觀念帶動自己設計更科學、合理、多樣的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多種教育資源,綜合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德育;小學勞動教育;教學策略
德育視野下的小學勞動教育是凸顯了德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相促進、相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教育性、有機性、生成性、量力性的教學內容,可以進一步深化現階段我國小學勞動教育已取得的良好教育效果,并解決存在的一系列實踐問題,如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得到充分的時間和計劃保障,勞動教育的價值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勞動教育的資源沒有得到系統(tǒng)立體的開發(fā),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沒有規(guī)范與健全。通過德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更可以解決學生的勞動認知偏差、勞動能力偏低、勞動教育短暫處于弱勢等一系列問題,實現勞動教育對學生發(fā)展、對德育深化的有效目標。
一、將德育與小學勞動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
立德樹人教育宗旨突出了教育體系,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應當堅持將德育融入到文化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而勞動教育又由于其教育的內容、教育的實踐路徑可以豐富德育的內容、形式,突出其實踐意義,增強德育的吸引力,更使德育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凸顯了勞動教育的魅力。
(二)小學階段是“以勞動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關鍵的階段,不僅為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更可以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而在此階段深入開展勞動教育則可以讓學生在模仿勞動、實踐勞動中逐步培養(yǎng)自覺意識和理性思維,糾正不良行為習慣,不良生活態(tài)度,能夠在鍛煉身體過程中受到勞動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堅定的勞動意志,在后續(xù)遇到更復雜的問題、更充滿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時有堅定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能夠表里如一。
二、德育視野下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科學化的勞動教育觀念
勞動是涵蓋了能力、認知、實踐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以德育視野開展小學勞動教育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在德育目標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向,能夠讓學生有目的的接受勞動教育,在勞動中認知世界,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素質[1]:
第一,教師要能夠通過勞動幫助學生樹立人生夢想,有正確的人生規(guī)劃,在小學階段讓孩子們敢于想象,勇于追夢,并能夠認知到需要通過個人的勞動與努力實現夢想;并且在夢想的帶動下,在實踐勞動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能夠自覺的接受教育、接受引導,在勞動中有習慣,有信念。
第二,教師要通過勞動這一形式端正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內化其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時既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主觀的意愿去參與勞動,完成勞動,又可以在教師所提供的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中主動接受對個人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師選擇的教學活動能夠觸發(fā)學生的生活經驗或情感認知。能夠有道德或情感共鳴,讓學生逐步用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規(guī)則意識。
第三,教師要能夠通過勞動教育改變小學生的勞動習慣。認知到良好勞動習慣對于培養(yǎng)個體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和堅定的情感情操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要能夠用雙手參與勞動,參與奮斗,參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既積累勞動經驗和教訓,養(yǎng)成愛勞動的精神,又能夠在與勞動困難進行斗爭和對抗中逐步養(yǎng)成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的意志品質,愿意自覺的接受勞動的教育,磨礪自己的意志。
第四,教師還要利用勞動者教育這一形式外化學生的道德行為,即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方法、勞動技巧,讓其從做小事做細事開始養(yǎng)成與知識與想法與愿望相一致的實踐能力,轉變大部分小學生想法一大堆,卻不愿意通過實踐將其落實的情況,將內心的道德品質外化為參與勞動、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勞動的行為。
(二)設計多樣化的勞動教育課程
教師還要結合德育教育的內容、方向和特質,設計多樣化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能夠從多角度進行勞動教育,而非單純的完成綜合實踐活動[2]:
第一,要做到勞動教育與學科教育、與學科活動的有效融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提供其進行認知、進行體驗、進行再驗證的機會,從德育教育這一出發(fā)點開始延展?jié)B透勞動教育的形式。如在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對勞動的認同感,并能夠將各學科所學知識作用于勞動教育過程中。如利用在科學課上學到的簡單物理知識設計更高效的勞動工具,在應用跨學科知識時感受勞動的快樂與魅力。
第二,要做到主題課程和隱性課程相結合,德育的滲透要實現顯性隱性相結合,勞動教育也要遵循同樣的規(guī)律和理念。主題課程是指教學的主要內容即是勞動教育,如勞動課、綜合實踐課;而隱性課程則是開展勞動的課程,將勞動與語文、數學、科學技術融合在一起,與學校開辦的校本化課程融合在一起,在各學科教育中、在專題勞動中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培養(yǎng)科學的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方法。同時,還應將校園文化和校園環(huán)境開發(fā)為另一種隱性課程,在校園公告欄、文化長廊上多張貼布置宣傳勞動模范生平事跡、解讀勞動科學精神的標語、畫報,積極舉辦如勞動知識競答、勞動創(chuàng)意分享等校園活動,讓小學生能夠科學的接受持續(xù)的勞動教育和道德培養(yǎng)。
(三)開發(fā)多種可被應用的勞動力量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勞動教育要全面考量學校、家庭、社會、教師等不同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作用,能夠最大化的實現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3]:
第一,重視家庭勞動教育。將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力量開發(fā)為能夠促進小學生個體健康成長的有效資源。如布置事家庭手工創(chuàng)意活動,請家長給孩子們講一講如雷鋒等時代楷模的故事,請家長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勞動模范,引導孩子與自己一同接受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
第二,要開發(fā)專業(yè)勞動教育資源和社區(qū)勞動資源。其一,學校要能夠培養(yǎng)專業(yè)的勞動教育教師,該教師隊伍要具備專業(yè)的勞動教育能力,了解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與勞動教育最匹配的點開始教學過程,能夠讓孩子在最自然的環(huán)境中接受最自然的勞動教育。同時,還要能夠適時的對該專業(yè)勞動教師隊伍進行德育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其在開展勞動教育課時注重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人文精神的引導。其二,學校還要適當引入和挖掘社會上的勞動教育資源。適時的與社區(qū)、與職業(yè)院校、與企事業(yè)單位等進行融合,在主題教育日中引入校外師資力量,開展專業(yè)的勞動教育課程。如將竹編手工藝人請進課堂上開展竹編教育,在美育與勞動教育共同落實時培養(yǎng)學生的匠人精神和工匠意識。
三、結語
小學勞動教育是實現學生素質成長、全方位成長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之一。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學校、教師還應當以德育教育為理念和方向,做到以德育引導勞動教育的目標,以德育設計勞動教育的課程,以德育豐富勞動教育的資源和力量,能夠發(fā)揮德育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積極作用,能夠充分落實以德樹人教育理念下小學的教育體系、教育課程、教育活動、教學氛圍的有效搭建,讓學生在勞動中培養(yǎng)健康的意志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趙興波. 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德育教學的整合研究[J].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1(3):2.
[2] 朱曉雅. 勞動教育在小學德育的價值與實施[J]. 好家長, 2020.
[3] 代云. 新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D]. 安慶師范大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