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并被廣泛地運用于教育領域中。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灌輸式”的方法開展教學,學生機械地學習知識,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運用數字化平臺有助于優化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數字化平臺的使用還能夠拓展學生學習視野,教師應該重視起來不斷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語文;數字化平臺;策略
語文在初中課程體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要不斷提升自己,積極引用信息技術,將自己的教學手段變得愈加現代化,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數字化平臺的使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數字化平臺的最大價值。本文就數字化平臺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提出了幾點見解。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過度講解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渡講解的現象仍然存在,這樣不但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語文學習難度很大,自信心受挫,課堂教學也變得枯燥乏味。
(二)教學的覆蓋面不足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優秀的學生過于偏重,從而忽視了基礎差的學生,沒有顯示出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活動失去了本來的價值,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將教學面對全體學生,這種現象急需解決。
(三)一些教師仍采用“填鴨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然后給學生留出充足的復習時間。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我為主體開展教學,利用教材、板書和多媒體等方式,為學生灌輸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在下面機械地記筆記、背誦,時間長了,就十分容易依賴上教師的講解,而不愿意自己去動腦筋。學生從思維上也會變得“懶惰”。慢慢地忽視新的發展、變化,從而抵觸新鮮事物,思想始終無法獨立起來。由此可見,教師的“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常都覺得教師說的就是正確的。實際上,語文教學其實非常靈活,只有學生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才會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得出閱讀理解的新感悟。
(四)教師教學水平難以“與時俱進”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阻礙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遞很多有用的語文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慢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因為業務能力不高,以至于很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多數教師雖然能夠進行創新,但是在處理課堂教學問題的時候,操作能力不足,很難達到想要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語文運用數字化平臺的策略
(一)以教學目標為主線,開展預設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的主線,也是教學方向的重要依托。教師應該要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預設,突出教學重點。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能夠更加靈活。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平臺,將課堂教學分成幾大板塊來進行,然后做出靈活的預設。這樣即使遇到問題,教師也能夠冷靜對待,盡快想出對策,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二)利用難度分解,有效預設
初中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異。語文教學又有著開放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預設的過程中,做到考慮全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平臺,搜集相關的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逐步了解文本,實現以點帶面、由淺而深的學習,提高教學預設的有效性。
(三)以退為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生正是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對未知事物充滿了探索欲望,在上課的時候容易出現走神的狀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夠保持注意力的長時間集中。因為學生們對待問題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學生注意力集中之后,產生一些簡單卻又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為了能夠讓全體學生產生解題興趣,教師可以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將自己當做是一個學生,與大家共同開展探究。將產生的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放到網絡當中。指導學生利用數字化平臺查詢,并將學生分成幾個討論小組,在小組內大家共同探究,尋找問題的真正答案。比如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產生了問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百度等平臺,搜索相關的資料。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哪些資源是有用的,對問題提供了哪些依據,從而逐步探究出問題的答案,以此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利用數字化平臺,布置作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都是書面形式的,讓學生抄抄寫寫。在這種機械且重復的作業形式下,學生對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要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設置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利用數字化平臺,為學生找到更多的網絡資源,利用網絡信息的傳播性分享給學生。進行作業布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的完成語文作業,從而愛上語文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的語文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促進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字化平臺上批改作業,隨時在線上為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夠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還可以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從而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
(五)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是應該科學地處理。前提是教師必須要考慮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層面的想法,也會搜索到不同的學習素材。這些教學素材的質量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比如,針對不準確的資源或者能夠保障學生后續的學習的資源,教師都可以進行搜索,然后在數字化平臺上,以菜單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資源,然后進行有效地組織。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重視數字化平臺的使用,這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數字化平臺,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雖然在實際教學中,數字化平臺的使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相信在教師的不斷探索之下,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文靜.巧用信息媒介,提升教學效率——關于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7-18.
[2]朱真真. 基于平板電腦的初中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3]張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方法[J].學周刊,2021(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