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慧
【摘要】在美術課程中運用設計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而且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優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基于此,筆者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分析了設計思維對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相關研究。接著,筆者又為探究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運用的具體策略而積極出謀劃策,以期能夠在相關研究中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切實推進小學美術教學的課程改革,使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實踐中去。
【關鍵詞】設計思維;小學美術;美術課程;重要性
引言: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教育教學高度關注素質教育的人本理念,希望能夠借助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小學美術教學作為小學階段主要的美育課程。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美術課程的開展和改革本來就是為了更好地迎合以人為本理念,而設計思維又是基于人本理念而形成的一種創新性思維。因此,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運用必將有力強化小學美術課程改革的力度,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性藝術思維能力的同時,切實加強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改革。在這種情況下,關于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意義及運用策略的探究,已經成為了現階段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設計思維的培養和應用對于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要意義
首先,設計思維是一種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并且具有創新性的思維模式。它的特點在于創新性以及綜合性,它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種能力來解決問題。當代社會,設計思維通常會被作為一種創意活動的方式在藝術活動中加以應用。可以說,設計思維與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因為如此,設計思維成為了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要素。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以后,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美術課程深深植根于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要求小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說,設計思維與小學美術課程的結合更好地迎合了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需要,能夠在人本理念的推動之下提高小學生的美術素養,助力全面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其次,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運用設計思維能夠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來開展教學,有利于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其實也是對于現有小學美術課程的進一步優化,因為它對于美術教學提出了實踐以外的新要求,這一要求更符合素質教育對美育的新期待,也更符合小學生藝術思維能力的開發需求。再加上設計思維本來就是對于藝術創作思維的一種深度挖掘,對于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設計思維的培養和運用能夠幫助小學生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而這種創新能力又是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尤其是在形象思維能力超強的小學階段,設計思維對于小學生藝術思維的開發和培養更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將會有效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使小學美育的質量得到有效優化。
最后,事實上,小學生大多具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創造能力。小學美術教學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挖掘小學生的這種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并幫助其獲得更好的發展。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運用要求美術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美術創作自由,幫助小學生釋放他們的天性。這將會更加有利于挖掘小學生的藝術潛能,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切實提高小學美育的質量,也能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小學美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小學美術教學乃至小學美育的現狀。這也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要影響,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價值再次得到驗證。
二、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首先,在美術課程中運用設計思維,要求美術教師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具體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就是要做到講練結合。也就是說,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和學生練習相分離的教學格局。傳統的小學美術課程中,大多是前半節由教師講解理論知識以及繪畫技巧,后半部分學生模仿練習。雖然教師會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反復巡視并給予個別指導,但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地理解也十分有限,教學的效果本就差強人意,更談不上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藝術思維了。在設計思維的指引之下,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學生加強美術實踐,來更好地驗證理論學習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深入把握美術知識。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更有針對性。例如,關于《形的組合》的學習,教師需要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適時穿插相應的繪畫練習,以此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內容,并及時糾正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而言,這節課是要通過“圓圓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三節課的學習來引導學生將圓形、方形和三角形進行組合,幫助學生通過形的組合來完成美術設計和藝術創造,以全新的視角來認識這個有趣而多變的世界。教師需要通過簡單的圖形組合幫助學生了解點、線、面之間的組合規律,體會圖形組合所帶來的獨特美感。引導并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應用圖形的組合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設計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講解“圓圓的世界”“方方的物”和“找找三角形”這三節課,幫助小學生認識不同的圖形。與此同時,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圓形、方形及三角形的繪圖。接下來,再引導學生將已經繪制好的圖形剪下來,通過自由組合拼接圖形,形成不同的圖形組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設計理念。還可以在班級中開展了一個小比賽,比比看哪個同學繪制的組合更多,那個同學的圖形組合更有意義。
其次,小學美術教學需要聯系小學生現實生活來開展。因為無論是美術作品欣賞還是美術作品的創作都需要基于學生較強的觀察能力。而這樣的觀察必然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只有這樣,美術創作才能更加真實,也更加容易被小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學習《春的色彩》一課時,美術教師應該帶領小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訪春天的足跡,在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繽紛色彩。事實上,大自然是最容易激發小學生靈感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尋訪春天的足跡。在與春季的姹紫嫣紅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春的色彩,體驗生機勃勃的春日美景。這樣的課程形式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設計思維,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為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去春游。最好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去郊外上一堂戶外的獨特的美術課。首先,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只有這樣,學生在自然中的觀察才更有針對性,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學生則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相應的任務。并通過大家的一起交流,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講講自己眼中春的色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引導學生去放飛自己的想象,敢于創新,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付諸筆端。這樣新穎的美術課程不僅更容易吸引小學生,也更容易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設計思維運用到極致。
最后,在學生通過細致觀察,對物體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知以后,小學美術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和獨立探究,來加深自己對于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也深化自己的藝術思維和設計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敢于打破陳規來進行藝術設計和創造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創新性是設計思維中非常關鍵的要素,所以說,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去創新,在美術創作中敢于打破固有思維的限制,積極創新。就美術教學而言,就是要鼓勵學生通過想象來進行與眾不同的設計。例如,在學習《各式各樣的椅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去繪制自己日常所見的各種椅子,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椅子進行改造和重新設計,設計出更加符合需要的椅子,或者也可以在美術作品的設計中賦予椅子新的功能。事實上,在這個創新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椅子的認識也會得到深化,設計思維由此也會得到強化。
結束語:總而言之,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由新課程改革所決定的,也是小學生藝術思維能力挖掘的需要。因為設計思維是藝術思維培養的重要前提,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為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注重講練結合,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強化對于理論知識的認知,而且應該關注教學內容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然和觀察生活來獲得啟發,幫助學生建立起美術同生活的聯系。此外,啟發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來認知事物,并通過獨立的思考深化對事物的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顧媛媛.談設計思維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09):11.
[2]顧媛媛,吳祐昕.設計思維,讓小學美術有的放矢[J].科幻畫報,2019,000(003):P.267-267.
147950118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