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斌
摘 要:本文提出了以物聯網技術為載體,創建輸電巡檢智能管控平臺,解決傳統運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管理創新,實現運維管理模式的智能化轉型,并在實際生產中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物聯網;管控平臺;管理創新;智能化轉型
1 物聯網技術在運維生產中的應用
1.1 線路巡視管理
1.1.1 人工巡檢
巡視人員到達桿塔后,通過比對人員北斗BDS或GPS定位和桿塔GIS地理坐標,在限定范圍內人員利用APP將現場的設備情況進行拍照并實時上傳到后臺展示,同時數據信息自動儲存在服務器,用于數據共享、交流。
1.1.2 可視化巡檢
通過在重要區域的桿塔安裝監控設備,監控設備定時向后臺傳輸監控畫面。對現場存在明顯異常情況的,第一時間進行告警,并自動推送給值班工作人員。
1.1.3 無人機巡檢
無人機巡檢主要包括線路桿塔精細化飛巡和通道樹障巡視。
1.2缺陷、隱患管理
巡視人員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缺陷、隱患,利用APP直接上傳照片和缺陷、隱患描述。通過管控平臺,對缺陷、隱患從發現、上報、審核、跟蹤、處理、閉環的全過程進行管控,實現缺陷、隱患的在線統一管理,減少以往人員到現場紙質化記錄、整理、匯總的工作量。
1.3數據分析統計
統計各運維班組及個人的巡視完成情況、出勤率,對未巡視桿段的專責段人員及時預警;分析各類缺陷、隱患,評估線路設備運行情況,為技改、大修項目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
1.4安全管控
通過北斗BDS或GPS定位快速確定人員在現場的實時位置,對人員當天的作業軌跡進行跟蹤回放;在地圖上加載線路桿塔的巡視軌跡,包括行車路徑和巡線道路徑,能夠為發生意外的現場周邊人員和救護人員提供準確的救援路徑;在地圖上加載全區各鄉鎮衛生院的位置信息和聯系方式,設置一鍵呼救,同時快速聯系最近的衛生院醫護人員到現場進行救治。
2 運維管理創新的新模式
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是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公司通過輸電巡檢智能管控平臺,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了傳統運維生產存在的弊端,為管理創新提供了動力和物質技術條件,一種新的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行為規范是技術創新施之有效的有力保障。
3 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實踐成效
3.1管理成效顯著提升
3.1.1通過輸電巡檢智能管控平臺,探索更加適應堅強電網發展趨勢的運維管理模式
通過技術創新創建輸電巡檢智能管控平臺,并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更加適應堅強電網發展趨勢的運維管理模式,通過運維班組的實踐及推廣,解決了原有運維管理體系存在的許多問題,成效顯著。
3.1.2在輸電運維工作方面:
一是巡視數量和質量均有大幅提升,且運維工作更具有層次性、互補性和針對性,達到對線路巡檢工作的多維度開展;二是解決人員巡視的安全盲點問題;三是缺陷、隱患在線統一管理,減少冗余流程,實現班組減負。
3.1.3缺陷、隱患閉環管理的規范化開展
屬地巡視業務、護線員巡視發現的缺陷、隱患的在線管控,監控診斷中心的初步判斷以及輸電巡視班組的現場核查,構成了缺陷、隱患等級診斷系統,有效地將缺陷、隱患進行分類分級,并根據缺陷、隱患的等級開展消缺工作,并通過屬地化人員巡視、護線員巡視反饋消缺情況是否達標,達到相互監督督促核查整改情況的良性循環,推進缺陷、隱患的有效消缺的開展,并達到對缺陷、隱患消缺的全過程管控。
3.1.4安全管理的全過程管控
通過對現場工作準備、安全交底、巡視軌跡、作業現場情況、票卡物情況的全過程跟蹤管控,將作業流程規范化、安全工作常規化落實到日常運維工作;同時巡檢作業過程的位置實時記錄也有利于對巡視過程發生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實時調配最近的現場巡檢人員開展救援,達到運維業務安全工作的預防、跟蹤以及事故反措的全過程管控,提高輸電巡檢作業的安全系數。
3.1.5現場作業的實時調度
針對臨時新增任務、緊急情況現場核實等臨時性的作業任務,監控診斷中心通過在線管控平臺確定現場作業人員的作業位置,指派附近的現場作業人員進行開展,也可與指派附近未開展作業的群眾護線員進行臨時作業開展,確保第一時間對現場突發情況的及時管控,實現實時調度可用資源,達到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
3.2輸電運維水平的有效提升
3.2.1缺陷、隱患發現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的有效提升
缺陷、隱患的上報通過在線管控平臺實時現場上報,監控診斷中心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初步判斷確定缺陷、隱患的真實性,減少了事后上報可能發生的誤報、錯報、漏報的情況發生;同時缺陷、隱患發現上報、核實分別由屬地化運維人員、輸電班組進行開展。
3.2.2推進缺陷、隱患整改的有序開展
從缺陷、隱患的核實到消缺任務下達由監控診斷中心統籌安排監督,消缺工作由輸電運維班組實施,消缺情況核實反饋有屬地化運維人員、護線員反饋,形成缺陷、隱患整改的有序開展,防止缺陷、隱患處理情況失去管控,并促進消缺質量的提升。
3.2.3確保技改、大修的針對性實施
通過“三級護線系統”的巡視運維業務、無人機精益化巡檢、通道巡檢的全面開展,產生大量巡檢數據,依托輸電巡檢智能管控平臺對發現的缺陷、隱患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并根據月度、季度數據的對比,評估輸電線路運行狀況,開展設備技改、大修項目的儲備工作。
3.2.4提升通道“可視化”建設實效
通過在線管控平臺的建設,以及監控診斷中心的實時監控制度,實現對各種功能的在線監控裝置/在線采集單元的規范化運用,充分利用在線監控裝置的持續性、專一性的特性,補充人工巡檢等其他巡檢方式無法長時間監護的情況;通過監控診斷中心的在線監控輪巡制度,實現在線監控裝置資源的充分利用。
4 結束語
輸電巡檢智能化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是根據當前電網發展實際情況為基礎,在考慮到正常補員與線路增長規模嚴重失衡以及精益化運維要求的前提下的一次探索與實踐,在探索過程中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通過合理的班組構架調整,借助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最終實現優化資源、科學減負、精準運維、保證質量、保障安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熊圣喜. 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分析[J]. 新商務周刊, 2020(0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