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偉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完善,工業化規模不斷擴大,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有效的環境監測是環境治理的前提,也是為我國構建生態文明社會提供數據基礎。基于此,本文將從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提升環境監測質量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質量;提升對策
環境監測工作涉及內容較多,范圍較廣,隨著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不斷提升,從而對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標準,故而,為了提升環境監測質量,首先應明確環境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案進行解決,進而使環境監測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后續制定環境改善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一、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監測工作制度不完善,重視度不足
若想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提升環境檢測質量,就應具備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制度,然而,根據我國當前環境監測部門開展工作現狀來看,雖然環境監測工作制度并不完善,工作人員對環境監測工作重視度不足,導致在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時,自身認識不足,工作責任不明確,一旦出現工作失誤就互相推卸責任,不僅很難使環境監測工作開展受到影響,還會導致環境監測工作效率與質量下降[1]。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與管理體系,是影響環境監測質量難以提升的根本原因,因此,環境監測部門應積極對現有的工作制度與體系進行不斷完善,進而提升環境監測工作質量。
(二)環境監測人員專業性不足
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要想切實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性與綜合素質是重要影響因素,可以說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性直接影響了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然而,現階段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任務分配不均衡,工作人員對環境監測缺少充分的了解,在進行檢測時,仍采用傳統的檢測技術,對新技術的掌握度不足,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員認為,某些技術性工作就應該由技術人員完成,進而導致檢測環節脫節,檢測質量很難提升。另外,環境監測工作順利開展,不僅需要依靠領導的指揮,還需要各環節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若人員配合度不足,極易導致檢測結果存在誤差,進而影響后續環境治理工作開展[2]。
(三)檢測設備老化,檢測結果缺乏準確性
在進行環境監測過程中,需要運用大量的先進設備,積極引進先進的高科技設備不僅能確保結果的準確性,還能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然而,當前部分地區受經濟因素影響,沒有充足的資金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與技術,仍采用傳統的設備與技術進行檢測,不僅很難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還很難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嚴重影響環境監測質量。
二、如何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提升環境監測質量
(一)完善環境監測工作制度,加強實驗室管理
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涉及內容較多,包含因素范圍較廣,只有具備完善的環境檢測工作制度,才能切實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因此,環境監測部門應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并積極對現有的工作制度進行完善,提高工作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可操作性,并將與環境監測數據相關的所有事項納入制度當中,明確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提高管理人員意識,進而是環境監測部門所有工作環節有章可循[3]。
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實驗室管理,對實驗室環境進行明確規范,實驗室的環境應嚴格滿足監測工作的所有需求,實驗室內部布局應合理,嚴禁出現交叉污染現象;實驗室內的所有管道布置都應整齊、無破損,監測過程使用的所有器皿、試劑應按照分類進行存放;另外,還應在實驗室內規劃處專門的存儲倉庫,將所有備用試劑存放其中,并由專人進行保管,對于有劇毒性質的試劑,應有專人保管與保險柜中;實驗室內應整潔、封閉,確保溫濕度適宜,并加強通風與防火,避免化學試劑出現爆炸等不良現象而影響正常的檢測工作。
(二)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環境監測人員專業性
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與專業性是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環境監測部門應加強對環境監測人員的培訓,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同時強化監管力度,進而有效提升環境監測質量[4]。
環境監測部門應積極為部門內的環境監測人員開展相關專業知識與監測技術的培訓,為其聘請環境監測領域的專家,現場教學先進的檢測技術,進而提升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在培訓結束后,制定考核機制,只有通過考核的檢測人員方可得到相關證件,工作人員持證上崗。通過此種方法,不僅能有效提升環境檢測人員的專業性,還能激勵人員自我提升意識,進而使環境監測質量得到保障。與此同時,還應提高招聘門檻,應聘人員在完成筆試面試環節后,還應對其技術能力進行考核,確保應聘人員不僅具備強大的專業知識儲備,還具備先進的檢測技術,進而使環境監測隊伍綜合素質能力與水平得到提升。另外,環境監測過程中各環節聯系度密切,因此,還應注重培養監測環節工作人員的配合意識,進而確保檢測環節的連續性與合理性,從而使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提升。
(三)強化設備管理,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
環境監測的結果是否精準與檢測設備息息相關。因此,環境檢測部門應強化設備管理,對現有的檢測設備進行及時更新,并做好科學的管理與定期養護,進而確保環境監測結果準確,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幫助。
首先,應根據設備種類進行分類并建檔,隨后根據不同檢測任務制定針對性的管理與養護方案,并由專人對其進行負責;其次,對于國家強制檢定或需要自行校準的設備,應統一貼上合格、準用、停用標志,標志中還應明確設備編號、檢定日期、以及下次檢定時間等內容[5];最后,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前,還應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設備運行狀態正常,無故障、無異常。
除此之外,環境檢測部門還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可與當地環境監測研究科研院所以及專業院校建立技術交流,為科研院所與專業院校提供實習機會,使先進的技術充分引進部門當中,進而提升環境監測隊伍整體技術水平。
(四)積極利用現代技術,建立環境監測云平臺
現階段,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環境監測部門應積極將現代化技術運用到監測過程當中,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環境監測各環節人員的信息共享,為環境保護機構的各個部門之間提供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平臺,全國各地的環境檢測部門可通過此平臺分享先進的技術與經驗,不僅能有效使我國整體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提升,還能使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實現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結束語:總而言之,想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就應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控制,環境監測部門應積極完善環境監測工作制度,加強監測人員的專業性,強化設備管理,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建立環境監測云平臺,進而使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提升,為我國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卞成萍,高磊,孫立杰. 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與質量控制[J]. 油氣田環境保護,2020,30(4):58-60.
[2]楊金翠. 基于允許差值法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策略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7):33-37.
[3]劉靜. 關于對水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思考[J]. 價值工程,2020,39(26):6-7.
[4]李博宸,丁喜波,蔡慶瑤. 密閉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及評價方法研究[J]. 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9,24(1):60-65.
[5]高軍,逯元堂,徐順青,等. 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研究[J]. 環境保護,2018,46(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