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彥凱
摘 要: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流水線制造的主要目的是對生產的效率進行有效的提升,并且使工業生產的實際成本得以大幅度的降低。在制造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中,相應的流水線作業工作屬于基礎性的內容,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作用。但實際生產過程當中,流水線作業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基于上述角度,文章對流水線作業進行分析,對標準作業改善進行探究,思考如何在流水線作業的過程中,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希望能夠給我國的制造企業生產效率優化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
關鍵詞:制造企業;流水線作業;生產效率管理
引言
流水線作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整體生態系統對其管理標準進行優化,能夠持續性的使生產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使生產的綜合成本大幅度的降低,通過對生產的各類因素進行管理,對生產水平進行提升。目前,在制造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對作業時間人員能力管理、人力資源優化等制度工作進行細化,而相應的工作與實際的流水線制造改善業務的較為密切的關系。由此,文章對流水線制造改善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探究,對改善方法進行思考,希望能夠使我國流水線標準作業的完善度大幅度的提升。
1對流水線標準作業進行分析
1.1對標準作業的定義進行分析
流水線制造標準作業在實際構建過程當中,其主要的改善會以標準操作為基礎予以進行標準操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是對操作人員工作標準予以構建的方法,為了實現標準操作,進一步的對經營秩序進行良好化的營造,對設備進行綜合性的布置,需要進一步的對流水線制造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管理工作進行細化,應用更為有效的操作模式,使生產目標得以實現,有效提升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所具有的現場管理能力與管理水平,以標準化的作業提升產品的綜合質量降低,在產品生產過程當中所具有的成本,采取標準操作的管理方式,使得企業能夠做到及時交貨,是實際企業在流水線生產過程當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1.2對標準作業的實際目的進行分析
流水線標準作業在實際構建工程中,其主要目的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能夠使實際生產的產品品質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使其成本得以降低,促使實際生產效率不斷的優化,其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將其視為具有高度可視化的管理工具。標準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檢查頻率得以規范,對操作順序予以確定,使實際安全操作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其三,作為改善工具,不斷提升規范運作能力,由此使實際的生產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2對流水線標準作業改善的實施進行有效的分析
依照企業的階段性目標在問題分析階段,對原因進行尋找,提出企業流水線效率進行優化的優質方案。
2.1對標準作業的改善方案予以提出
在實際的改善過程當中,需要依照專業技能結合相應的問題發現法,應用創新思維提出多種能夠在實際實踐中選擇的問題推廣專業技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一方面,應用動作經濟原則,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應用人體工程學研究,使實際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具體的改善過程中,所擁有的創新思維主要為頭腦風暴法以及德爾菲法與哥頓法。
2.2對標準作業方案的實施方法進行分析
一方面,需要選取較為合適的評價方案,合適的評價方案在實際構建過程中,主要包含技術指標、社會指標以及經濟指標三類指標。在實際構建過程中,技術技術指標主要實現程序所具有的安全性。經濟指標需要進一步使實際流水線生產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社會指標在構建過程中需要確保能夠使經濟指標在構建過程當中能夠與社會指標進行有效的統一,由此使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利用,使資源的節約性得以提升。此外,需要對實際的方案進行有效的優化,采取可實施的具體方案,應用可視化管理工具對異常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對相應的處理方法進行細化,需要對可視化管理進行完善,對管理對象的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開展,對不正常的狀態進行綜合性的規范。由此,對具體的管理工作進行落實,對物品的管理工作進行細化,對各類物品的用途進行明確,對數量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核對,確定若物品數量具有高度合理性,防止出現斷貨問題。
2.3對標準作業方案的實施進行驗證
一方面,需要對流水線標準作業方案計劃進行有效的評估,得出方案的最終實施效果,同時需要對相應的效果進行評估,得出具體的改善方案。需要對控制的總體目標進行設定,尋求解決方案,對連續效果進行有效的實施,并且將實際的管理方式列入到監督序列,強化教育以及相應的培訓,構建監督機制,在實際流水線生產過程當中相應的標準需要由具體的人員予以執行。另一方面,需要針對人員的技術綜合水平開展具體的教育培訓工作,此外,需要對現場的操作進行有效的檢查,并且針對性的提出具體的對策。
結語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背景下,出于市場的壓力,需要進一步的使制造企業對流水線的制造標準進行綜合性的改善,對標準化的運作予以實施,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得以提升,對企業當前所存在的各類戰略目標予以滿足。文章對當前流水線制造所具有的標準作業改善相關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探究,希望能夠依照該種改善方式,使制造業的綜合流水線管理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并由此提升流水線的生產效率,為企業帶來更為可觀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任玉紅,唐加福,肖爭喜,等. LINE-SERU轉化的評價分析——以某醫療制造企業實施SERU為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1,41(2):442-454. DOI:10.12011/SETP2020-1069.
[2] 張夢雨,黃河,楊以雄,等. 基于0-1規劃的成衣制造流水線平衡建模與仿真[J]. 毛紡科技,2018,46(5):46-51. DOI:10.19333/j.mfkj.2017070180506.
[3] 黃鵬鵬,鄧增鈺. 基于Witness的生產線平衡率分析與提升[J]. 制造業自動化,2021,43(9):50-55. DOI:10.3969/j.issn.1009-0134.2021.09.011.
[4] 二維條碼囊助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建設[J]. 現代制造,2004(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