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和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提高以“學生為主”的支架式教學理念,進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和進步。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應用,不斷從日常的教學中發掘和積累教學經驗,引導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分解學習,形成一定的思維框架,并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的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理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159-02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riting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of Fengze District,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ZHANG Yanli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goals.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innovate their own teaching concepts, improve the "student-oriented" scaffolding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innov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be able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accumulate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daily teaching, gui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compose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form a certain thinking framework, and better carry out deep learning promote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re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words】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Primary school Chinese; Assignment teaching
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的課堂中開展“支架式教學理念”的學習活動,使小學生在有層次、有邏輯、有結構的課堂學習內容中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并完成一定的習作活動。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能夠科學合理利用各種教學媒介,開展多樣化、趣味性、吸引學生的習作教學活動,提高語文習作課堂學習的氛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致,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開展支架式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從教學趣味性和高效性出發,科學地使用信息來開展習作的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趣味的教學活動,并將支架式學習理念的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更容易培養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和邏輯,提高習作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我來編童話”這一寫作內容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同學們還記得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嗎?”小學語文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小學生回顧學習過的知識,從課文的行文邏輯出發去總結課文。有的小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兩只蟋蟀,一個叫紅頭,一個叫青頭,它們是好朋友,它們在捉迷藏的時候,紅頭不小心被牛吃到了肚子里,在青頭的安慰和幫助下,牛打了一個噴嚏,紅頭成功得救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紅頭和青頭的友誼之深,也體現了青頭的聰明才智。”……小學語文教師進一步引導小學生根據多媒體展示的內容,發揮合理的想象,在課堂上進行暢所欲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說:“同學們,請大家觀看老師在多媒體展示的四幅圖片,請同學們結合四幅圖片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一幅圖片可能會發生哪些故事才會出現第二幅圖片所展示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小學生積極動腦,合理發揮自己的想象,并在課堂中進行分享。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小學生對故事發展的邏輯有更深入的思考,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最后引導完成這一內容的寫作活動。
二、習作滲透閱讀的支架式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課堂
小學語文這一科目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不同的教學內容是互相關聯的,就像各個科目之間也是協同發展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認識到閱讀與習作的關聯性,提高習作課堂的效率,從閱讀的教學課堂中培養小學生的行文邏輯,引導小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并能夠應用到具體的習作中。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時,就可以將“支架式教學理念”滲透到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提高這一教學理念的應用性,也能夠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習作活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來開展“支架式教學理論”的閱讀教學活動。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如:“課文中的老屋是什么樣的?”小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積極地回答說:“老屋活了一百多歲,它的窗戶失去了原本的樣子,看起來是一個黑色的窟窿,門板也是破舊的,已經很久沒有人住在老屋里了。”……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老屋第一次想要倒下去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小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回答再提出問題,把閱讀知識的學習進行分解教學,體現“支架式教學理念”的優勢。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把知識進行“模塊化”,有利于小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夠在課堂中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提出問題,如:“同學們,課文已經學習完了,但是老屋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小蜘蛛的故事還沒有講完,老屋也還站在那里,邊享受陽光邊聽小蜘蛛講故事,你認為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積極思考并完成這一故事的續寫。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完成這一寫作活動。”
三、情境教學的支架式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趣味的教學法。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開展情境教學活動,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的積極創設,也需要小學生的積極配合。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在支架式的習作課堂中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情境感受,引導小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情感,激發小學生的真情實感進而提高支架式習作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小學生的習作充滿邏輯條理、有血有肉。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縮寫故事”這一內容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具體的情境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中以情境表演的方式來提高這一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再次觀看老師在多媒體上播放的視頻,我們以視頻的方式來回憶這篇課文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利用視頻進行教學,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觀看視頻的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的結構來提出問題,引導小學生回憶課文內容,使小學生對課文結構和層次有更深的認識。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中表演課文內容,可以由幾個小學生進行合作的方式完成,每個小學生表演不同的角色有利于小學生對人物角色和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四、結語
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的科學應用,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在這一課堂中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對習作教學內容進行分解,引導小學生在學會搭建知識框架的基礎上更好地完成習作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小學生“支架學習”的理念,把習作的學習化繁為簡,并能夠逐一分解,最終在習作中整合應用,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并能夠將這種學習思維應用到其他各個科目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蘇連芬.支架式教學理論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J].軟件(電子版),2018(09).
[2]劉超.以讀促寫,學以致用——閱讀教學對小學語語寫作能力培養的提升[J].讀與寫(上、下旬),2018(20).
[3]劉娟.以讀促寫結合有“法”——小學多文本閱讀教學模式及示例[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8(09).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