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妙
【摘 要】本文分析現階段建筑裝飾專業教學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探討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的實際意義,提出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措施:教學目標具象化,教學內容立體化,教學組織形式實踐化。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 建筑裝飾專業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9-0151-03
與一般專業的教學不同,建筑裝飾專業是以最終的實際裝飾效果作為評價教學效果好壞的標準。因此,在教學期末,特別是階段性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費用通常較高,且難度較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展示也相對枯燥,一般是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呈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學習,導致最終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通過編程技術打造與現實世界具有較高相似度的空間環境,通過特殊技術,打造身臨其境的感覺,人在其環境中能夠獲得沉浸式的體驗感受。通過設置的方式,還可以對虛擬空間中的環境進行任意調節,這樣不僅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也提高了其應用范圍和應用價值。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工作中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的展現及最終教學成果的驗收。本文對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建筑裝飾專業教學進行思考,以期為建筑專業的教學工作改革與創新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效果提供幫助,助力現代建筑領域快速發展。
一、建筑裝飾專業分析
建筑裝飾專業需要學生掌握全新的室內外設計、建筑動畫設計技術、積累設計經驗。該專業就業方向為各類室內裝修裝飾設計公司、建筑設計公司及三維建筑動畫公司擔任三維建筑表現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建筑巡游師三維建筑表現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等,從事室內外效果圖的設計、工程預算、測量、施工方案、項目談判、建筑動畫、巡游動畫、虛擬現實等方面的工作。
課程包括建筑裝飾效果圖制作、室內裝飾設計方案制作兩部分,其中建筑裝飾效果圖制作一般為AutoCAD制圖,學習CAD軟件在室內設計領域的用途與操作,并通過繪制多種有代表性的室內外裝飾設計案例,能夠獨立完成CAD軟件室內外裝飾設計方案的制作;3ds max效果圖制作,制作室內、室外三維效果圖,使用3ds max制作三維空間模型,模擬真實世界中物體表面材質的表現手法,通過案例掌握室內效果表現時的燈光運用技巧和規律;學習高級燈光布局、家裝和工裝室內和室外的燈光布局。
二、建筑裝飾專業教學現狀及問題
在建筑設計專業中,建筑裝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專業內容之一,其不僅涉及對建筑空間科學和空間藝術的學習,對充實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對中外建筑文化的認識和文化素養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工作是通過教師設計的課件為基礎開展,其主要是以圖片與文字結合的形式體現,通過構建理論框架對課程中的核心知識點、重點難點進行講授;教師授課方式多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結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裝束類型和案例,以圖文形式進行講解,對極個別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結合視頻資料和課外讀物的方式進行講解。但是,由于建筑裝飾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繁雜,涉及范圍廣泛,造成課堂承載的信息量較大,以圖文演示為主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收到的圖例信息較多,因此,短時間內對其形成牢固記憶的可能性較低,對知識也無法完全掌握,難以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
通過分析,本文總結了現階段建筑裝飾專業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教學資源相對有限,導致教師對教學設計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可拓展空間較小。在建筑裝飾專業中,其涉及內容本就相對較多,因此,極易引起學生混淆相似知識點。其次,教學的方法相對單一,教學的針對性相對較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由于現階段大多數的建筑裝飾專業課程都是采用合班上課的方式進行,學習的人數相對較多,這也導致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有限,甚至部分課程中出現零交流情況,直接導致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討論,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缺乏實際操作練習,教學中實踐環節欠缺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感受,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效率,也會由于教學內容的枯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
三、實施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方面
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教育工作者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其每個階段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因此,面對這種差異,構建與之相契合的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學目標的制訂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根本核心,根據其自身水平,以及對不同難度知識的接受能力,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來制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的能力發展也會呈現較為明顯的變化,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進行優化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教學目標的調整,對應的教學內容需進行相應調整,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都會發生改變。高職院校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和輸送國家、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具有持續發展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因此,單方面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目標進行改革是提高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教學內容方面
就教學工作而言,教學內容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因此,對其組織和編排方式進行改革是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制訂時,需要充分考慮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的特性和優點,將課程標準的設置目標立足于建筑裝飾專業的就業崗位需要,通過走訪、調研各種相關類型企業、項目的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本身由于存在理論知識缺乏、主動意識不強的問題,因此,純講授類的教學內容難以達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應針對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將教學內容向實踐類適當轉移。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愿意自主學習。
(三)教學過程方面
知識的形成建立在活動的基礎之上,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經驗,與新接收到的知識進行結合,實現對知識框架的建構。因此,在對建筑裝飾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時,要求建筑裝飾專業在進行教學時,調整并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到建筑裝飾專業對技術性以及實踐性的要求較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工序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密切,因此,需要學生提高自身的全局意識,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從整體的角度對項目進行考慮,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四)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教學評價實現,因此,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是提高評價結果客觀性的重要方式。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的作用,對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也有重要意義。作為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學評價內容和標準是決定其評價結果的重要基礎,隨著教學目標、內容以及過程的調整,其也是動態變化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置,通過評價結果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四、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在上述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以及實施教學改革意義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4個方面對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措施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具象化
在建筑裝飾專業中,其所涉及的課程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實踐性,在此背景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進行教學,其難以滿足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需求,導致學生無法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獲取。在教學改革中,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通過模擬的方式將現實情景以較高的擬合度進行還原,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感受,提高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這種效果呈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與學生學習習慣的契合,使其對此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受建筑裝飾專業的特殊性影響,其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要求要高于對其邏輯性思維的要求,通過對教學所需的裝飾空間進行情景模擬,可以將學生的創造性思考以具體的形式進行展現,以虛擬仿真技術特有的屬性對情景空間進行變換操作,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展示。將這種模擬情景應用于教學中,學生對教學目標的認知更為清晰,以此為基礎,能夠構建更加系統、完善的學習規劃,學習目標的積極性和能力也將隨之提升。教學目標的明確化體現可以使學生對其評價更加客觀,基于此的教學目標調整與制訂也更加清晰,與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也更加契合。由于虛擬仿真技術本身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其可以將原本抽象、模糊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立體化,學生對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隨之提高,因此,教師在考慮到學生的能動性后,應盡量給學生制造學習機會。
(二)教學內容立體化
虛擬仿真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其采用的三維全息信息技術能夠清晰反映建筑裝飾過程中的全部流程與環節,并以三維模型和動畫這種直觀、具體的形式進行展示,這對建筑裝飾專業學生進行思維轉換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明顯幫助。對難以通過語言進行描述的問題,三維模型的實景模擬功能能夠很好地解決。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受環境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其往往難以開展,一般的實踐活動開展也是以小范圍的形式進行,學生的能力無法得到全面鍛煉,對建筑裝飾的設計與構思也難以實現,因此實踐效果并不理想。而三維模型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其以模擬的情景加強學生對實物的認識,虛擬場景的真實性和易操作性能滿足學生對大面積整體設計構思的實現需求,并可以通過可重復演示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方面的優勢也極為明顯。
(三)教學組織形式實踐化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消化以及運用的有效手段,在傳統教學中,受教學資源的限制,其開展情況并不理想。通過在建筑裝飾專業實踐教學中使用線上情景模擬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打破時間和空間對教學工作的限制。通過計算機,學生能夠就任何問題或技術進行多次的操作練習,以此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三維模型是虛擬的,因此,其可利用的空間資源也是極為充足的,其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并允許以同樣的形式進行,增強課堂學習效果,實現高效學習,知識的吸收質量也更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提高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強學生對建筑裝飾專業學習的適應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加大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以便靈活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四)教學評價全面化
在對建筑裝飾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中,對評價模式的優化十分重要。其不僅是教學效果的直觀表現,也是評價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其在課堂上的活動情況,包括積極性和參與表現等,以此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為教學內容的優化提供依據。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評級機制要更加多元化,單一的評級標準已無法實現對學生個體的全面客觀評價,而是要從評價主體、內容、方法三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互相進行評價,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對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深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建設中建筑的個性化以及人性化趨勢逐漸凸顯,建筑裝飾逐漸開始被重視。在此環境下,建筑裝飾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只有不斷進行探索與突破,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培養出更具時代氣息的建筑裝飾專業人才。本文提出的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果,將其與難以實現大規模實踐的建筑專業的教學工作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更加清晰的判斷,有利于提高建筑裝飾專業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亞平.基于網絡平臺的“建筑設計史”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1(17).
[2]李小娟,周休平,肖永建,等.“斯維爾建模仿真技術”在西藏高職院校《平法識圖》課程中的應用與探索[J].建材與裝飾,2019(23).
[3]張志明.高職院校基于產教融合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科技風,2020(2).
[4]陶然,裴斐,朱鶴.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職業技術,2020(2).
[5]史曉娜.職業技能大賽引導下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綜合項目化改革:以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裝飾專業為例[J].居舍,2020(1).
[6]周振坤,馮昌信.高職院校“三結合”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
[7]彭聰,王璐,成湘文.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建筑裝飾專業BIM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6).
[8]呂金昕.基于模塊化教學的建筑與裝飾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8).
[9]馬國強.實訓虛擬仿真系統的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以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為例[J].四川建材,2019(2).
[10]袁靜,唐輝,胡媛媛.基于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建設的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24).
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校級課題“高職建筑設計手繪表現技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XDYB202019);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能力遞進型高職建筑類專業‘三課四能’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122)
【作者簡介】韋 妙(1987— ),女,廣西河池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