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霞 游海燕



【摘要】本文以一節小學五年級英語會話課堂教學為例,探討在主題意義探究教學理念指引下,就如何深入研讀語篇提煉主題意義,如何把握主題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如何深化主題內涵設計教學過程的方式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為同行有效開展會話教學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主題意義;小學英語;會話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課程內容有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這六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圍繞某一具體的主題語境或主題范圍下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對主題意義探究學習應是學生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當前的課堂現狀是很多教師只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沒有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意識與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單一、機械操練的教學方式不能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設計,是以語篇為基本學習資料,圍繞語篇的內容和主題進行的課堂教學,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論指導下,教師通過設計情景化、生活化的真實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參與一系列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關聯性的認知理解、實踐運用、遷移創新等學習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筆者以人教版小學英語PEP(3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B Let's talk部分為例,談談在語篇研讀、目標確定及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的做法和實踐。
一、深入研讀語篇,提煉主題意義
(一)研讀語篇重要意義
《課標》指出“語篇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資源。語篇賦予語言學習以主題、情境和內容,并以其特有的內在邏輯結構、文體特征和語言形式,組詞和呈現信息,服務于主題意義的表達。因此,深入研讀語篇,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問題特征和語言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對教師做好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我們教學內容的需要。具體而言,深入語篇研讀,有助于我們找到語篇的文本語境、主題語境,意義語境、話題主旨,可以進一步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落實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研讀語篇有助于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分析文本,解構文本,用什么樣的語言支架寫、為什么寫。這是基于真實任務的基礎上創設合理學習活動的前提。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研讀語篇能力及專業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注重深入語篇研讀。
(二)研讀語篇的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圖1)包含三個部分,分為Let's try、Let's talk和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從語篇的文本語境、主題語境、意義語境和話題主旨方面研讀語篇。
(1)分析Let's try 板塊呈現了Zhang Peng 和Sarah,milk 和 grape juice的圖片,要求學生聽對話錄音并連線他們喜歡的飲料的圖片。聽力內容:Zhang Peng and Sarah are thirsty.Listen and match.Sarah:This grape juice is sweet.Zhang Peng:I like grape juice.It's my favourite drink.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Sarah:Milk.Zhang Peng:Come on.Let's go to the lunch room.I'm hungry.
(2)分析Let's talk 教學內容與文本語境。Let's talk 講述Mike和Sarah在學校飯堂外面看今天的菜單發生對話的文本語境,在情境中運用語言形式有“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ink? I love noodles. They are delicious.”“We have...”
(3)分析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內容:Zoom在調查他的朋友最喜愛的食物與飲料是什么。從這個部分分析有兩個主旨話題food and drink.。
我們從三個問題What,Why,How研讀語篇得出這個單元以“人與社會”為主題,圍繞學生在飯堂吃飯的情景展開一系列活動,筆者經過深入研讀語篇提煉出本節課的主題意義是學生了解朋友喜好以便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了解朋友是通過用調查方式了解朋友的喜好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My favourite food/drink is...為主題意義探究。研讀語篇可以幫助教師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所傳遞的意義,依據語篇的主題意義、文體結構、語言特點和價值取向,設計貼近兒童生活的主題,選擇兒童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個層面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層次的閱讀與感悟,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文本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建構。
二、把握主題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列明的課程總目標除了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包括“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即以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定準單元教學與每個課時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能把握語篇主題和內容的主線,使教學邏輯更加清晰。
本案例圍繞主題語境整體設計“學習視角和真實語用,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的情境,有層次、有實效性的英語學習活動,通過主題把教學內容(圖2)和不同教學板塊(圖3)整合教材,確定本節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
(一)語言能力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對話大意。
2.能夠按照正確的意群及語音、語調朗讀對話,并能夠進行角色扮演。
3.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 My favourite food/drink...詢問并回答最喜歡的食物。
4.能夠在語境中理解新詞favourite and delicious 的意思,并能正確發音。
(二)文化素養目標
1.通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引導學生如何了解好朋友的喜好。
2.通過了解朋友的喜好以致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三)思維品質培養目標
在聽說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推理和創新思維。體現在對話中通過聽錄音找到Zhang Peng與Sarah最喜歡的食物與飲料;Can they get their favourite food/drink?根據當天的菜單來判斷是否能得到他們想要的食物與飲料,當菜單中沒有自己喜歡的食物會做什么樣的選擇并能口頭分享自己朋友的喜好。
(四)學習能力發展目標
1.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2.能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能主動分享好朋友的喜好。
3.學會分析概括,能夠從多種角度與他人分享朋友的喜好。
三、深化主題內涵,設計教學過程
《課標》提出英語學習活動的設計應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為目標,圍繞主題語境,基于口語和書面等模態形式的語篇,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層層遞進的語言、思維、文化相融合的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習得語言知識,運用語言技能,闡釋文化內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情感態度。筆者圍繞三個學習層次: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設計教學活動。
(一)學習理解,解構主題意義
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語篇的文本語境,教師圍繞主題,整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新課提供學習背景及鋪墊作用。
本案例教師經過研讀語篇,整合教材板塊內容,以主情圖導入,因順著文本的語境,先解決Let's talk 的內容,再解決Let's try 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了解會話發生的地點及主要人物,并詢問學生:Where are Zhang Peng and Sarah?At school or at home?以此引導學生感知文本會話交際的背景。先讓學生理解Sarah 和 Zhang Peng通過什么語言結構談論各自最喜愛的食物;其次通過聽力的方式學習理解他們用相同的語言形式談論喜愛的飲料。教師通過設計問題驅動、看圖說話、聽力活動、補全對話和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理解。如圖:
在設計學習理解的教學環節,教師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在學習理解語言表達形式,務必先解構文本,要做到能讓學生理解語言意義,把復雜的語言結構要簡單化,以便讓學生容易理解語言。本案例是解決文本Sarah's favourite通過聽力之后建構語言支架的,Zhang Peng ask: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其次,談到Zhang Peng他們最喜愛的飲料時又建構What's his/her favourite drink?His /Her favourite drink...這為后面分享朋友的喜好作了鋪墊,再次教師講解Zoom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又重構語言支架,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colour...?為后面真實任務遷移創新也搭建好語言支架。因此,我們在會話課上新授重點句型時,要注意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建構有意義的語言支架,以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應用實踐,體驗主題意義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先讀懂語篇的學習任務單是什么?教材往往會提供現有的材料給學生進行應用實踐的。通過主題意義的探究,本案例可分為兩種,一是基于語篇活動的意義探究,教師問: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二是基于真實活動的意義探究,What's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drink? Why does zoom want to know Sarah's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How does know that?引導學生如何了解好朋友的喜好。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arah?引導學生說出其它顏色、動物、水果、最喜愛的老師、最喜愛的運動等。以此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與真實生活相連接,使學生在意義探究中實現知識的內化,為下一步真實任務遷移創新重構了語言支架。
(三)遷移創新,升華主題意義
遷移創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設計遷移創新活動中,應設計貼近兒童生活的主題,將學生自身的知識、經驗、情感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因為我們教育意義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
本案例教師要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了解朋友的喜好及其并在班上分享好朋友的喜好,教師問:Who is your friend?Do you know your friend's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If you don't know,please ask him: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教師將一張worksheet(圖4)一些tips(圖5)發給學生,設計了“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并主動分享”這一真實任務,讓學生相互交流后寫下朋友喜好的信息,包括參與者姓名、喜愛的食物、飲料、顏色等。學生在真實的任務中進行有目的的交際,真實表達個人的喜好,體會語言運用的意義,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更多了解好朋友的喜好,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
整節課圍繞主題意義設計和實施教學,把事件、情感、知識融合到學習理解、實踐運用以及遷移創新的三個層次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語言學習與實踐,使教學目標、主題、內容、教學活動之間能做到協調統一,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結語
基于主題意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態,它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它有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的達成。筆者通過一節教學案例,探索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對話課課堂教學,在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去挑戰與克服的,這需要教師多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驗,以此實現基于主題意義課堂教學的最大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供三年級起始用)(PEP)五年級下冊[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OL].北京師范大學中小學外語教學編輯部,2018-09-30.
[5]張榮干.發展核心素養的中小學英語課堂探索:基于真實任務的整合學習[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11):40-43.
[6]張榮干.基于真實任務的英語整合學習路徑探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6):95-101.
[7]游海燕.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