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賢輝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階段是塑造學生健康價值觀、教育觀的黃金時期,因此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以及法治意識。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時政資源作為主要載體,將國內外各領域時政信息作為教學素材,以此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時政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進行探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時政資源;利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079-02
【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and law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is a golden period for shaping students' health values and education concepts. Therefor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to students through moral and law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need to use current affairs resources as the main carrier, and use current affair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as teaching material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current political resources in the moral and legal rule courses of primary schools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person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ent politic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ies
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對學生品德以及法治意識進行引導。以往教師主要采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會造成課堂枯燥乏味,降低學生的學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挖掘日常生活的時政資源,突破教材內容的局限。由于時政資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思辨探究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由此可見,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時政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樹立有效利用時政資源的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時政資源應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優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其分為不同版塊,每個版塊插入適合的時政資源。現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分為道德版塊、心理版塊、法律版塊。
(一)道德版塊
道德版塊主要是幫助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文明禮貌的道德品格,相較于其他版塊,道德版塊與學生日常生活連接更加緊密,且學生更容易理解。由于該版塊的內容學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用時政資源的意識薄弱,沒有利用時政案例引起學生思考。所以教師在道德版塊中,需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對時政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并以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呈現,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心理版塊
心理版塊是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會學生自主調節心理情緒,形成健全的品格,心理版塊的教學內容與道德版塊相似,也容易讓學生理解,所以教師不善于在課堂上應用時政資源,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師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實際教學中也要對時政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例如,教師講解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父母多愛我》,可以播放唐山大地震中的時政資源,挑選的片段主要為地震來臨時母親將孩子護在身下的影視片段,這時學生就會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而不斷改變自身的叛逆心理,在生活中聽從父母的正確指導,時常關愛父母。
(三)法律版塊
法律版塊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合格公民,使其在社會活動中樹立遵紀守法的理念。法律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且法律本身會隨著時代的變更得以改進,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用時政資源的理念較強,但是仍然需要持續增強。
二、科學選擇時政資源教學方法
(一)合作教學法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所以提倡教師在合作教學法中應用時政資源,具體教師可以依據學生人數將其劃分為不同小組,指導小組成員對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在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六年級下冊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時,可以在課前安排小組成員收集我國今年發生自然災害的時政資料,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該方法可以確保時政資源的多樣性,并且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
(二)多媒體教學法
在信息化時代下,多媒體在教學領域的普及率日益提高,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展現時政資源,從而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場景。教師在搜集時政資源時會發現音像類資料的畫面非常震撼,且解說充滿力量,所以在教學時可以直接投入音像類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課堂導入教學法
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以高漲的學習情緒參與到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時政資源,利用時政資源的視頻、圖片、話題進行課堂導入。其中時政資源視頻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不足之處是視頻時間較長,所以為了減少時政資源視頻占用的時間,需要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視頻剪輯。
三、完善時政資源保障體系
(一)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培訓
學校應組織教師定期加入時政資源培訓中,使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樹立時政資源運用的理念,在整個培訓環節中,需要指導教師挖掘時政資源的內在價值,彰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魅力,避免形式化的情況出現。在培訓結束后需要構建考核機制,在考核合格后才可安排教師上崗工作。為了提高教師的培訓熱情,需要結合相應的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薪資補貼、額外假期等獎勵,對表現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進行批評教育,還要安排教師重新培訓。
(二)健全教學評價機制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時政資源的教學效果可以從學生理解度、參與度進行評價,依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所以需要確保時政資源信息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并挑選積極向上的新聞材料,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時政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當前需要采用樹立有效利用時政資源的教學觀念、科學選擇時政資源教學方法、完善時政資源保障體系等措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梅.淺談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J].中國新通信,2020(01).
[2]牛生才,盧義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19(26).
[3]師莉.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J].當代家庭教育,2020(06).
[4]彭桂珍.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08).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