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時候都依然沿用傳統的“滿堂灌”授課方式,但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新課改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積極引進合作學習的理念,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凸顯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并總結出了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積極影響;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163-02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est-oriented education, many times still us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full class", but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s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actively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highlight the status of students as masters in the classroom, and reflect the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philosophy.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n students, and summed up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operative learning; Positive influenc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師獨自完成教學內容的輸出,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少課堂互動,學生也失去了很多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久而久之,這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非常不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引導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思考、共同交流,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現集體教學,還能個別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學生學習時感到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非常沉悶,這就會讓他們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把握任務的完成難度,確保優等生和學困生都能在小組內發揮自己的數學能力。當學生完成合作任務時,內心也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意識
合作學習并不要求每個人都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只要求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提升。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做到互幫互助、敢于發言,同時也要虛心求教、尊重他人。教師安排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評,實現共同提升。
(三)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相當于將不同的學生分成多個“小家庭”。在此過程中,有些學生的交流方式不恰當,會影響到學生之間的友誼,教師觀察到這種現象時,就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想法和意見。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對策
(一)設計角色轉換的合作學習活動,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雖較差,但是他們的積極性還挺高,學生對新鮮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發展性。此時可以安排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負責記錄的學生、提供資料的學生,從多方面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觀察能力、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鼓勵學生大膽開口交流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問題,積極探究數學運算的規律和技巧。這樣的方式就能快速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發展能力。
(二)設置差異化的合作學習目標,促進共同提升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差別較大,并且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久而久之,學困生會進一步削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學習自信心也會嚴重受挫。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教學實踐中,應全面考慮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包括性格特征、數學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成長環境等眾多因素,然后對全班學生實行分組教學。每個小組的教學目標也是分開設置的,當然教學目標的難易程度也是根據每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對于高層次小組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跨度稍大、思維空間更廣闊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能解決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對于中層次小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數學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重點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于低層次小組的學生,教師則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教學方法側重為基礎知識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并且能夠獨立完成教學大綱中要求的數學知識點。
(三)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最重要的一點是及時;對于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能立刻糾正;對學生評價不帶自身情緒;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本研究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
1.教師采用激勵性評價
小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渴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贊美。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給予評價時一定要帶有很強的激勵性,讓學生從中能獲得肯定和認同感,從而在合作學習中獲得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鑒于此,教師就應對每位學生開展激勵性的評價。對于數學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找出他們的亮點著重表揚,并在班級中公布出來,以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借鑒與學習;對于數學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表揚他們的態度以及進步,表揚他們在小組中的積極表現,這樣也能幫助他們重新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2.學生自評、互評
新課改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公。因此,在數學合作學習教學評價中教師也可嘗試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及時找到自身的亮點與缺點。教師可先讓學生對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成果進行評價,簡單介紹解題的思路、與組員的配合程度等,這就相當于學生重新溫習了一遍解題過程。接著,教師讓學生之間互評,每位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評價組員采用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斷改正和提高自己。最后,由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點評,總結學生自評、互評的正確性,并給出自己的點評意見。這樣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數學水平,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與深入,小學數學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新課改提倡的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全面落實,這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十分有利。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則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羅銀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
[2]張喜海.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華夏教師,2017(03).
[3]謝小蘭.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08).
[4]景賀淑.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低效的成因及對策探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5(11).
[5]張晶晶.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運用的優勢及對策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