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云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改革,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有用的數學知識,并且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85-02
Teaching Research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n the Upper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Gu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angyin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QIAN Weiyu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depth reform of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are required not only to help students learn more useful mathematics knowledge, but also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mathematic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for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數學是小學基礎性學科,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數學學科的作用被越來越多人重視。但是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雖然已經被多次提出,但是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不利于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為了使數學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運用有效措施,為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利條件。
一、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體驗
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增加,數學知識點更加復雜。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對于一些高年級學生來說,一些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具有厭惡或者抵觸心理?,F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提供了很大方便,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多媒體能夠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形式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數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拓寬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多媒體的出現,一方面能促進教學形式多樣化,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另一方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直觀的事物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多媒體畫面感較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場景中理解負數的含義,認識以及會讀負數。在上課開始時,一些學生的思緒還停留在上一節課中或者大課間,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出示不同城市的冬季氣溫圖,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議一議。同學們開始小聲議論,一些學生在嘗試著讀出溫度。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迅速活躍課堂氛圍,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這時,數學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引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
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深化學生數學學習
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中的主人,愛上數學學習。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為了使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或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知識的傳授過于詳細,反而容易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條條框框之中,導致他們無法在數學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教學模式僵化,教學內容陳舊,學生過分依賴數學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效果較差。對此,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產生思想上的碰撞,互相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到更多有用的數學知識。此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彰顯數學學科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為學生的數學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小數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規則,并且學會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在經過一定的學習之后,數學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有聯系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解決:加法的豎式在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在計算小數加法時,為什么要把加數中的小數點對齊?得數中的小數點需要對齊么?通過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體會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
三、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動手實踐環節,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小學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學習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尤其是對于一些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跟上數學教師的講課節奏,難以理解數學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數學學科具有實踐性的特點,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動手實踐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要使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將數學教學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在動手的同時發展思維,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打破以往數學教學枯燥、乏味的局面,使數學課堂教學生動、形象起來,從而使數學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校園綠地面積”一課時,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測量,并且解決實際的計算問題。為了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測試一下數學教材封面的長和寬,然后進行計算。通過這種形式,能使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對數學知識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使數學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借助游戲教學法,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
對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對于學習的態度仍然有一部分源于主觀喜好,難以在數學學習的全程集中精力學習。游戲對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競爭式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感受。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加法和減法”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夠學會正確計算。在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學習之后,數學教師可以列出公式,讓學生進行計算,比一比哪位同學能夠又快、有好地計算出來,并且設置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專注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數學教師可以為表現良好、計算正確率較高的學生給予表揚,能夠引起其他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對數學游戲引起充分重視,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游戲中,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參與感,切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教學十分重要,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對此,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在不斷教學實踐和摸索中探索出適合小學學生的數學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婷婷.“學”“用”結合——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66).
38795019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