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助紅 唐玲 李慧明 劉賢旭 林潔文 吳林 劉思伽




摘要:本文采取調研的方法,通過對企業、畢業生和在校生開展問卷調查,查閱相關權威資料,發現水產行業人才十分緊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化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校企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合本專業本層次培養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水產養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品質,以此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促進水產行業的高速發展。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 高等職業教育 專業知識能力 崗位核心能力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S964-4;G712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enterprises, graduates and students at school and consulting relevant authoritative 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great shortage of talents in the aquatic industry. Therefore, we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explore a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suit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this major at this level,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ility and post core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o as to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sche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ost core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quality
以學科教育為主線的傳統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如何改革現有的教育方法,使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1-2]。
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2019〕4號)、《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廣府〔2019〕4號)、《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為指導,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結合在校生學情、畢業生就業狀況及職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掘本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適應行業企業對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依據[3-5]。
1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查閱資料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我們分別制作了企業、畢業生和在校生三個獨立調查問卷,針對調查對象不同,設計了相應的調查項目。為了在更廣范圍獲取數據,我們查閱了《2020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和《2020年廣東省農業農村統計年鑒》等權威統計數據。
2 研究結果
2.1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2.1.1國內漁業概況
按當年價格計算,2019年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26406.50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2934.49億元、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5899.17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7572.83億元;2019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80.36萬t,比上年增長0.35%;2019年全國水產養殖面積7108.50千公頃,同比下降1.13%;2019年漁業人口1828.20萬人,比上年減少50.47萬人、降低2.69%;漁業人口中傳統漁民為600.50萬人,比上年減少17.79萬人、降低2.88%;漁業從業人員1291.70萬人,比上年減少34.03萬人、降低2.57%[6]。
2.1.2 廣東漁業概況
2019年我省漁業經濟總產值3624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比山東省少500億元;水產品總產量866萬t,首次位居全國第一;淡水養殖產量400萬t,位居全國第二,比湖北省少53萬t;海水養殖產量329萬t,位居全國第三,比第一的山東省少182萬t;水產養殖產量729.14萬t,增長4.41%,繼續位居全國首位;機動漁船54123艘,降低-2.36%,機動漁船總噸位104.83萬t,減低0.59%,功率221.21萬千萬,降低1.82%,廣東漁民人均純收入21997元,增長8.43%[7]。
2.2 用人單位目前和今后對現有專業就業主要崗位、人才需求的情況和趨勢
根據調查,就業主要崗位為水生動物苗種繁育人員、水生動物飼養人員、涉漁產品營銷人員等三類崗位(圖1)。水產行業隨著經濟發展和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產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成為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直接導致水產行業需要大量的水產人才。大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在現有社會發展形式和經濟格局下,水產類高校在招生方面臨嚴重問題。水產業與其他農業一樣也是較為艱苦的專業,學生在選擇大學志愿時一般不愿意選擇水產類專業,導致水產類大學生源十分緊張。水產類、尤其是水產養殖人才資源短缺的狀況在短時期內很難得到改善,情況甚至會更加惡劣。
2.3 用人單位對現有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結構、質量的要求
2.3.1知識結構
為了調查企業對學生知識結構要求,我們設計了“您覺得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學習那些專業課程?”和“行業企業認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兩個調查選項。通過對回收調查問卷統計,“您覺得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學習那些專業課程?”選項中,我們列出了10個專業基礎課程,其中7門專業基礎課程,大部分的企業認為應開設的課程有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養殖工程、水產動物病害防治、魚類學、水生生物學、魚類增養殖、蝦蟹增養殖、水質監測與調控等課程(圖2),這些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中也是一些重點關注的課程;在“行業企業認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選項中,有90%以上的受訪對象認為學生最應該掌握水質檢測分析及調控知識(圖3),其次為魚類分類、水生生物分類、水生動物生理和動物微生物等理論知識(85%)、水產經濟動物養殖生產、苗種繁育知識(85%),水生物病害防治知識(85%),文化基礎知識(80%),水產動物營養需求的基本知識(78%)。
2.3.2能力結構
關于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我們列出了16項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有85%企業認為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圖4),超過了水產經濟養殖生產與苗種繁育、水生物病害防治、涉漁產品營銷等核心職業能力。畢業生在獲得職業與職業發展過程中,能力的重要程度排名調查,結果顯示,溝通能力和吃苦耐勞的能力兩項能力排在前兩位(圖5)。
2.3.3核心職業技能
我們列出10項崗位技能,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分別是水生物病害防治、水質檢測分析及調控和苗種繁殖,調查結果與我們預期基本一致。
2.4 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意見和建議
本次調研沒有特意向用人單位征求本專業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和建議,但從我們實習生巡視等調研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企業認為本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業實習的設置不夠合理,與實際生產聯系不夠緊密。水產養殖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每年4-8月份為生產旺季,為此,我們在調查問卷里設計了一個問題——“您覺得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高職院校二年級學生在每年4-8月安排生產實習的效果怎么樣?? ”,從調查反饋回來結果顯示,64%的企業認為, 4-8月份是水產養殖企業生產季節,此時安排生產實習,有利學生接觸生產實際(圖6)。
2.5 本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單位的工作表現及用人單位對往屆畢業生素質、能力等方面的評價
行業企業認為現在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最突出問題是實踐動手能力差;其次是缺乏職業道德,眼高手低。調查情況如圖7所示。
2.6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穩定率、在工作單位的持續發展情況及待遇等情況
本校共有三屆畢業生123人,收取調研問卷73份,其中男生比例82%,女生占比18%。據調查,目前的工作所處行業如下圖所示,以農林牧漁業為主,其他領域各占比26%。工作穩定程度較好,半年內未離職率為70%。
畢業生畢業兩年內每月的薪資待遇主要在3000~5000元之間,占比38.4%,其次是5000~8000元,占27.4%。
畢業生在選擇工作單位時比較看重的前三位(多選)分別是薪酬福利待遇(53.4%)、單位的工作環境(41.1%)和個人發展空間(34.25%)及單位發展前景(31.51%)。
3 研究結論
通過調研,讓我們了解到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情況,增強了我們的危機意識,我們必須滿足水產行業技術人才市場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就業競爭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校企合作作為改革的重點。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并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學校應積極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本著“互惠互利”原則,將社會、行業和企業的各種資源引入教學過程。
3.1 專業人才需掌握的專業崗位核心能力和核心知識。
3.1.1專業崗位核心能力
(1)執行能力。持續貫徹公司的文化、愿景和價值觀,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在水產苗種繁育、成品養殖、涉漁產品營銷等工作過程中,能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和行業標準,能理解部門主管分配的工作任務,并能按時按質的完成任務。
(2)創新能力。能夠適應水產企業的工作環境,能夠解決水產苗種繁育、成品養殖和涉漁產品營銷過程中出現的常規問題;能基于自己的工作崗位,提出一些創新提案或技術改進措施,以提高生產、工作效率。
(3)拓展能力。能勝任水生動物苗種繁育工、水生動物飼養工、生物餌料培養工、水生物病害防治員、水產技術員、水產品及水產養殖相關投入品推銷員等工作崗位,并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處理工作中的部分突發和異常狀況。
(4)管理能力。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具有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能對自身的工作成果的質和量負責;在常規工作中能進行階段性的總結或下一步的策劃;能評估和改進某些工作或學習活動;具備正確判斷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5)溝通能力。能虛心接受領導、同事的批評和教育,能認真傾聽客戶對產品質量問題的反映,能運用良好的表達能力及一系列技巧與工作對象溝通,態度誠懇,并能夠解決雙方存在的分歧。
3.1.2 專業崗位核心知識
本專業學生應利用在校時間應該掌握水質監測與調控、水產動物病害防治、水生動物苗種繁殖和水產經濟動物飼養管理、水產藥物及飼料銷售知識等5方面的專業崗位核心知識。
3.2 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具備的關鍵職業素質
除了專業核心能力以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職業素質:誠實守信、與人為善的品質,對事物有興趣,對工作有熱情,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3.3 其他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相關的建議和措施
3.3.1加強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
通過加強基礎課程,從改革和增設創新型、應用型課程入手,逐步過渡到整個專業課程及內容體系的全方位改革;進一步加強教研型、應用型教師的培養,為教學改革奠定厚實的師資基礎;在教學方法上以知識為媒介突出學生思維潛能的開發;大力倡導教學改革立項.將教學改革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3.3.2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采取項目驅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參與實際項目設計、課程實訓、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畢業設計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3.3.3課程設計科學化
始終堅持以能力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項目+主題”作導引,精心設計課程。組織實施課程過程,對每個項目或主題做認真分析。針對項目的特點及特殊性進行課程優化設計,排出相應課程群,制訂詳細的課程計劃。設計教學實施的程序,推敲教學方法,對每一個項目課程,都要制定出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學方法,并精心組織實施.同時還要設定評價方法。
3.3.4校企應積極探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緊缺人才的合作新機制
通過原有教學模式及課程體系的改變,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形成“政、用、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的良性循環,建設有特色、可持續性、各方積極參與的水產養殖緊缺人才培養新機制,逐步完善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馬勤. 基于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新疆高職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12 (17):3-4.
[2]劉中麗. 基于項目課程的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16.
[3]李鵬, 石偉平. 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 高校教育管理, 2021, (2020-1):106-114.
[4]本刊記者. 擴容提質強服務,廣東職教再發力——《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新聞通氣會召開[J]. 廣東教育:職教, 2019,(3):4-6.
[5]江小明, 李志宏, 王國川. 對落實《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 (2019-23):5-9.
[6]羅茵. 《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出版 廣東水產品總產量首次全國第一[J]. 海洋與漁業, 2020(6):12-13.
[7]《廣東農村統計年鑒》編輯委員會. 《2020廣東農村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143-163.
312250033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