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瓊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素質教育必須落到實處。在小學語文閱讀“讀思達”教學模式中,人工智能的融入也非常關鍵,它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還能使學生在這樣的時代元素中看到教育的更新,看到自我的成長。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絡預習、微信群的建立以及多媒體的應用等方面展開課程教學活動,使課堂更加精彩,學生的學習形式更加豐富。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思達;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157-02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eading, Thinking, Expressing" in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Dongzhu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SU Liqiong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ality educ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reading, thinking, expression"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t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but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see the renewal of education and self-growth in such elements of the time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can carry out course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online preview, the establishment of WeChat group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o make the classroom more excit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more abunda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hinking, expressing"; Reading teaching
人工智能時代,語文課程教學也將迎來新的變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明確指出了語文學科教學“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站在時代之巔,更新教學策略。在“讀思達”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巧借人工智能之風,吹開學生的思維之窗,讓語文的芳香浸潤在每個學生的心間。那么,如何將人工智能與“讀思達”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呢?教師不妨從精彩預習、課堂交流討論以及課后延伸感悟等方面提升語文閱讀的實效性。
一、巧借網絡,深度預習
語文課堂學習需要預習,這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每一節課都需要學生充分預習,尤其是一些長課文,只有學生在課下充分預習,才能夠在課上更加深入地思考。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讀思達”教學模式非常有效,而讀應該是學生的自主讀。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的預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教師不妨為學生設計導學案,使學生的預習更有方向性。在文本朗讀、背景探究、作家作品等方面,都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展開,這樣的導學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學生預習也更有成效,更有深度。
例如,在《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充分預習。開國大典距離學生的生活年代很遙遠,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材料,使學生產生閱讀和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在對這篇文章的閱讀前,你要搜集當時的視頻資料,觀看,感悟;除此之外,還要搜集當時的一些材料,傾聽名家的朗讀,自己試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疏通文義后,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對文本內容進行歸納整合。”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的預習有了方向,而且主動性更強,閱讀的實效性得到了保障。可以說,很多課文的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不一樣,所以需要學生課前借助網絡資源了解時代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借助網絡,讓學生自主閱讀,預習的有效性便可得到保障,讓學生將被動學習變成自己的主觀探索,閱讀更有實效性。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優勢,將其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凸顯出語文學科的情懷和價值。
二、借助科技,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是“讀思達”課程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發揮屬于本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踐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活躍思維。就當前的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進行無限延伸,比如,用課件展示課文中的經典句子,用投影將學生的疑惑和感悟展示出來,這些都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閱讀找到新的方向,讓課堂教學更有趣、更有效。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延伸思考,在思維延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批注,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而為了使學生的批注更加有效。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從身邊事情入手,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將每個學生的觀點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中充分討論和交流,思考和拓展,在尋找共性和凸顯個性的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批注內容展示出來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得以樹立,而教師也要在其中積極引導,將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提煉出來,積極培養學生的優秀思想品質,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刻。教師需要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如一些圈一圈、點一點、勾一勾、劃一劃的具體批注方法,而現代信息技術將能更直觀地展示這些技巧。
借助科技手段,喚醒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閱讀中不斷發散,借助交流和想象等途徑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積極思考,得到生活的真諦。
三、利用群組,深度感悟
小學語文“讀思達”課程教學模式中,交流表達是關鍵,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很多學生沒有自主發表觀點的機會。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進行無限延伸,為學生建立微信群,讓學生在微信群中任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小學生對微信已經不陌生,無論是語音還是打字,他們都可以輕松駕馭,利用微信討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如此,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學習感悟會更加深刻,對于文本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在集思廣益中實現對文本和自我的突破。
例如,在《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感悟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深入感悟。當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將課堂時間延伸到課下,例如,教師引導:“今天,很多同學還沒有將自己對于這篇文章感悟表達出來。那么,我們課下在微信群里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感悟,好不好?看誰的普通話說得最好,看誰發表講話的次數最多,老師會有獎勵!”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不僅實現了教育的全局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利用群組展開交流和表達,不僅能夠消除課堂的局限性,而且能夠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不斷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讓表達變得更加自然和親切,學生能在這樣趣味化的表達中愛上語文閱讀,愛上說話,發揮閱讀的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讀思達”教學模式中,人工智能可以得到更好的應用,它能夠使語文閱讀更加有效,而且也能夠喚醒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新認知,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讓閱讀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效。具體的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從預習、交流和感悟等環節入手,將先進的科技融合進去,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提升閱讀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張小英.“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0(27).
[2]張榮麗.對“讀思達”教學法的思考和實踐[J].武夷學院學報,2020(06).
[3]鄭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1+X讀思達”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0(16).
(責任編輯 ?李 ?芳)
327350033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