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娥
摘 要:當提到高階思維的時候,不少教師覺得小學生年齡受限,心理不成熟,所以在思維方面很難得到系統化的培養,因此對于高階思維的提出往往提不起重視。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如何通過一些教學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旨在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階思維;教學途徑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小學數學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把教育單純地停留在課堂知識的傳授上。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逐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通過綜合性的技能和數學邏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數學學科的多樣化思想。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由于缺乏符合時代特征的教學思想,很多課程呈現出單一、平面的現象,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探索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途徑,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型人才。
一、小學生高階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高階思維不同于其他的思維方式,在高階思維中,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充,思維邏輯也能夠有所優化,因此在遇到問題及學習活動中能夠以較高的效率處理。綜合分析,小學生高階思維的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較深刻
深刻性主要是表現在具備高階思維的學生,在對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等的理解中,相比其他學生能夠有較為全面的理解,能夠從題目中的某一點知識聯想到相關的解題技巧,從而較快速地完成題目。
(二)較靈活
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學生處理問題的思路上,具備高階思維的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從多個知識點考慮問題。
(三)較獨立
獨立性主要展現了學生的思考獨立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具備高階思維的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獨立的思考去建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框架。
二、小學數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途徑
(一)問題情境引領,擴展學生思維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科自身攜帶的較強的思維邏輯,導致很多學生在內心產生了懼怕心理,因此在課堂中表現的較為膽小,當面臨問題的時候,經常以教師所講的為主,自己的思維空間受到了嚴重的限制。這就會造成,不管什么問題,學生都以統一的處理方式去解決,教師要做的是提升學生的膽量,讓學生敢想敢做,打破原有的思維界限,從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做到臨危不懼。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來引領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大范圍的空間,從而為培養其高階思維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同學們,我們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有邊和角,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區別呢?”通過練習之前圖形的知識,引出一個“區別”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共同來回答“形”和“體”的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長方形和長方體的邊和角的數量不同”、有的學生則提出“長方形和長方體的厚度不同”等等,通過學生自我想象力的發揮,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其中也出現了一些與知識相關的答案,教師便可以由此進行解釋,從而對知識進行傳授。在該過程中,通過問題情境的引領,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敢想敢說,這對于高階思維的養成有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
(二)動手實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的,對知識的探索和延伸,教師往往采用題目教學法,即通過一些超綱或者進階性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分析,教師再引導學生一步步的解決,從而體會題目中所蘊含的知識。在課堂中的表現,例如,教師在布置完題目后,學生并不會真正地去思考,只是以應付的心態等待教師的講解,而最終實現的課堂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知識,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進行一定的創造和突破,以較為靈活、較為全面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一些動手實操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的過程來體驗思維的變換,以此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動手操作的活動,主要實現的方式是借用地圖,讓學生找出學校內部的建筑,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大概是多少距離,并列出相關的參數表格,規劃一個校園游覽的最佳路線。通過該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如何描述不同位置的不同建筑,還能夠學會看地圖,測量地圖,了解地圖的比例問題,地圖的測量和實際的距離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夠在規劃路線的時候提升學生的細心、耐心程度??梢钥吹剑谡n堂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被打開,并且收獲新鮮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創新能力,這也為實現小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
(三)應用數學建模思想,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很多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表現的較為困難,或者在教學活動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往往是學生的思維邏輯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在一些情況下,教師過于強調題目的練習,基本的教學步驟就是數學概念加題目練習,而忽視了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忽視了學生有效思維的養成。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只會做常見的題目,并且以常規的思維去解答問題,當面臨新題目,或者難度提升一點的題目的時候,就很吃力。所以,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分析問題的技巧和方式,讓學生打破常規思路,較為靈活地面臨問題。在小學數學中,建模思想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問題思維模式,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建模來實例化、形象化,從而將復雜的問題以更加透明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面臨困難的時候也能夠找到突破口,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推進高階思維的養成。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時候,教師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同學們,為了放松大家的學習狀態,老師準備舉辦一些有特色的課外活動,現在老師統計了一個結果,在我們班男生中,有6人想參加書法展覽,有5人想參加戶外運動,有10人想參加瀏覽博物館,在女生中,有4人想參加抒發展覽,有2人想參加戶外運動,有12人想參加瀏覽博物館,那老師怎么對上述信息做一個條形圖的統計呢?請大家自行思考,并給出一定的解決方式。”通過該模型的建立,首先以課外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以教師請求學生幫助的語氣來增強學生的信心,而且通過該過程,也能夠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通過學生的思考,很多學生能夠回答以課外活動類型為分類,將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在圖中表達出來,并且通過條形圖可以觀察到,班級中有較多的人想去瀏覽博物館??梢钥吹?,數學模型的建立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高階思維的養成。
(四)翻轉課堂,鍛煉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沒有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主要還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自己的教學地位和教學角色,總是以自我為課堂的中心,而學生只是聽眾和配合的角色。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轉變,既要做知識的傳播者,也要做學生的引導者;既要培養學生學會知識,也要培養學生會用知識。可以看出,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要發生相對的變化,在課堂中也要多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課堂氛圍。這就要求要放下自己的教學身份,增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針對課堂知識的內容來提問,說出自己不懂得或者想要了解的內容,進而教師再進行授課,通過這樣的過程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從而培養其高階思維。
例如,在學習“圓”的時候,教師可以對課堂進行翻轉,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可以以這樣的話術來引導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圓,大家覺得老師應該講圓的哪些知識?”這時候便有學生提出,教師要將圓的特征、怎么畫圓等等,隨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隨后提出“同學們,大家覺得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圓的知識呢?”這時候便有學生說想學習如何畫圓,進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圓規的使用進行探索。通過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猜想,并且主動向教師提出要求,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大膽思考,對知識進行逐步的挖掘,從而促進其自主探究能力的養成,也為高階思維的培養做了有力的準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關鍵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讓學生站在高層次的思維情境中思考問題,同時也擴充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問題,最終以創造性、創新性的解決方式去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途徑中,教師要選擇適合自己和班級學生的課堂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分析和創造更加有效地教學方式,從而較快地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鄭駿麟.小學數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2):91.
[2]馬建強.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9(88):80-81.
25515005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