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霞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興起,為了替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各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也受到了教師與學校的重視,對學生來說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項目化學習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一種重要學習方法。項目化學習包括收集資料、明確任務等方面,主要講求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能夠通過項目化學習來幫助自己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對于學生學習數學這樣的理科學科而言,項目化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這樣便可以大大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項目化學習進行論述。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小學數學;情景創設
小學階段對學生的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理科思維的教育培養更加需要小學階段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而項目化學習十分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與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素質發展的教育要求。不過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較新的學習方法,還需要教師依據其特有的教學規律與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變通,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是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重要要求。項目化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進行社會化訓練,所以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時,一定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項目化學習對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作用
項目化學習可以將枯燥的知識概念轉化為有趣的話題,這是項目化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原因,而且項目化學習的核心講究以人為本,十分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所以學生個人的學習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十分重要。項目化學習也能夠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這樣在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便能夠進一步簡化知識概念的講授與應用,學生便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身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團隊合作,共同來解決項目問題,所以學生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來提高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更能夠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之中,并且團隊合作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化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此可以有效的避開過去應試教育中的“盲區”,活化對學生進行有效素質教育的教育思維。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章《元、角、分》,這部分內容教師出于幫助學生理解與對學生進行社會化訓練的目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家長在去便利店購物時,可以帶上學生一同前去,若是可以的話,讓學生自己與便利店員溝通來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學生便可以在實際的交流與交易中明白元、角、分的概念。在本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第三章《長方形與正方形》,長方形與正方形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形狀,學生學習關于這兩類幾何圖形的知識概念,便可以將其運用在生活之中,這樣也避免了學習中的枯燥乏味,增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項目化學習的方法
2.1進行相應的項目化實踐設計
數學雖然有著十分嚴謹的思維邏輯與豐富的知識概念,但是數學作為一門生活學科,可以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與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所不具備的優勢。教師在安排與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實踐化項目,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對自己所學的課堂知識進行驗證與深入的了解。教師在設計相應的項目化實踐任務時,也可以同時進行生活情景的創設,這樣是為了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思維引導,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進行相應的實踐便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與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第八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一)》,教師在進行這一章節內容的講授時,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堂練習來掌握,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生活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些生活數據的存在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所以這部分內容十分適合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在課堂中學習到的數據知識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據收集與整理,進一步的鞏固自身的知識與熟練運用課堂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2.2利用現有的信息條件來創設豐富多樣的生活情境
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就是所學習的知識不可以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必須與實際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不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單純依靠教師個人來進行創設是不行的,這樣的創設是無法滿足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的要求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若是學校的設施配置允許的話,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投影儀等現代化技術來為學生創設符合其認知的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若是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具備滿足教學要求的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或者學生家庭現有的條件來進行生活情景的創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創設生活情境,一定要依據相應的教材知識與利用符合教學知識的實際情況。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第二章《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聯系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第七章《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來進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均屬于多邊形,所以教師在講解如何計算多邊形的面積時,可以聯系這部分學生在過去學習的內容來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來說明自己認為的計算多邊形的方法。在《多邊形的面積中》中,有一道題為校園綠地的面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結組,去測量校園中多邊形綠地的相關數據,然后讓學生進行互相討論與合作計算,再由教師來公布正確的答案。
三、變更教師關于項目化學習的認知觀念
進行項目化學習是一個具有持久性的過程,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要保持連續性,并且由于項目化學習屬于一種較新的學習方式,所以如何使項目化學習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沒有較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就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摸索與教學實踐。目前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較為傳統與保守,這樣是無法將項目化學習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的,所以這部分教師要適時的變換自己的教學理念,接受項目化學習這一新型方式。教師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與進行項目化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總結與評價,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與自主學習來增強對知識概念的記憶,從而增強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之中的能力。在教學之中若是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的物質條件與時間條件,教師也可以加以利用。
結束語
項目化學習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項目化學習包括著較多的方面,所以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團隊協作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社會化訓練以及自主能動性等多方面的提升。幫助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對需要進行教學的知識內容拆分,然后進行相應的生活情景創設來幫助學生自主進行實踐。學生在自行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概念與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生活情景創設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客觀條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與進行實踐。
參考文獻:
[1]金志遠,鄭亞力.“主導與主體”關系視域下的項目化學習論析[J].教育科學研究,2021(06):60-65.
[2]陳麗麗.項目化學習引領,玩轉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12):79.
2535501705236